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评东、西方宇宙生成观(11).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6041777
  • 上传时间:2018-06-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评东、西方宇生成宙观评东、西方宇生成宙观天体物理天体物理((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物理基础物理〈〈 〉〉现象系列之现象系列之十一十一))物体物理物体物理一、东方人对宇宙认识辩证思想突出 1、东、西方宇宙观有历史渊源古代,东西方对天文研究产生的宇宙思想遥相呼应,表现互补性希腊天文学家托勒 玫在《伟大的宇宙构造》一书中提出了“地球中心说”东方的《淮南子.天文训》则提出: “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漏漏,故曰太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 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扬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 先天成而地后定平话解释:天地还没形成的时候不是完好的,有许多漏洞,因此称 为“太昭”道是道教的思想基础,认为宇宙是在这种虚无状态产生,天地的元气既有边又 有根,清洁的气体上升成为天,混浊的气体下沉成为地,清洁之气容易组合,重浊之气很难 凝结,因此,先形成天后形成地)朱熹认为天地成于“气”:“这一气运行,磨来磨去, 磨得急了,便拶出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形成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 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的地球中心说。

      平话解释:天地 之气运行,反复磨擦,磨出许多渣滓,里边的不能出来,在中央形成地,清气在外形成天后, 有日月星辰,绕地循环运转,地在中央不动,不是在天的下面)《类经图翼.运气》 对宇宙起源的认识,东西方哲学思想近似东方古老的哲学思想对宇宙认识,是在 “天圆地方”的“盖天”思想上起步,有过从“盖天”思想向“浑天”思想转变的过程以 张衡为代表的“浑天”思想最为显著他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浑如弹丸,地如鸡中黄, 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率气而立,载水而浮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一,则一百八十二度之五复地上,一百八十二度之 五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之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 天转如毂之运也,周族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也平话解释:天地就像鸡蛋,天像 鸡蛋的外表,地像蛋黄在天之内,天地各有自己的气,既承载着水又浮在水上周天是地转 的 365.25 周,182.5 度在地上表现,182.5 度隐藏于地下两半球各占据 182.75 度天转 就像蛋壳运转没有始终,它的形状不清楚,因此称之为浑天)《浑仪注》 关于宇宙的生成,张衡认为:“太素之前,幽清幽静,寂寞冥然,不可为象。

      厥中惟 虚,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斯谓溟滓,盖为道之极也道根既建,自无生有太素始萌, 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混沌不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 得而形,其迟速固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谓庞鸿,盖乃道之干也道干既有, 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 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太元,盖乃道 之实也” 平话解释:在天地形成的五个运作过程中,“太素”之前,天地之气不运动, 清静寂寞没有形象,这种虚无状态经过很久的时间所谓天地之气,在运动中有了渣滓,就 是到了道的始点,既然道有了根,便可以从无中生有、生出万物从“太素”始,虽然万物 萌发但是没有形态,因此与气相同,很难分清这就是“道志”上说的:“有物混在气中的 时候,先生出天,后生出地物在气体中虽然凝固但是没成形态,有快有慢无规则,在这 种状态经过的时间很久到物体有了形态的时候道就有了干,道有了干,物就可以形成体, 天地的气到这时有了物体与气体之分,清气与浊气开始分离,清气在外边形成天,浊气在里 边确定地;天体属阳性呈现圆形在外可以转动,地体属阴性在中央表现平静,运动的天给地 予能量后,地在中央虽然平静但是与天合为一体,天地开始孕育万物,便有了真实的“道”)2。

      张衡.《灵宪》)从张衡天地生于道中的宇宙生成思想中可以看出,两千年前东方的哲 学思想已经察觉,在宇宙生成、演化中有它自身的规律性 关于宇宙生成的思想,邵雍的太极乾坤演化模式较有代表性他认为:“太极既分, 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生天之四象,刚交 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矣平话解释: “五运”到太极始形成一个新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天地分为阴阳两仪,阳性下交 阴性,阴性上交阳性,生出东南西北的四象阳性交阴性,阴性交阳性,生出天的东南西北 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生出地的东南西北四象,这时形成八卦,八卦交错,开始生出 万物)《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2.东、西方宇宙观在“极”点上表现分歧把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老宇宙生成思想与西方现代宇宙生成思想作比较,两种宇宙 观近似西方宇宙生成思想的特点是,经过把观测到的星系、以及天体概况归纳在一起,合 成现实的宇宙观,认为:现实的宇宙成于前 150--200 亿年间的大爆炸;当时的宇宙温度极 高,物质密度极大,体积极小;大爆炸后,宇宙物质是从这个极点向外逸散,随着宇宙温度 下降而不断膨胀,慢慢形成现实宇宙中的星系和日月星辰。

      把西方的大爆炸宇宙生成思想与东方古老的太极乾坤式宇宙生成思想作比较,两种宇 宙生成思想虽有差别,但那是末,其根在本上一致 西方大爆炸宇宙生成的思想基础在于对河外星系观测,其根据大体在于五个方面 一、通过光谱观测发现,遥远星系以高速彼此退行 二、用放射性年代学方法测得最古老岩石年龄为 46 亿年;由恒星演化模型推导银河系 中最古老恒星年龄为 150 亿年;用光速在视点与被视物距离、时间等效的线性测算观测中的 遥远星系,推断宇宙年龄在 150 亿年—200 亿年之间 三,对较原始的星际气体观测,在银河系和许多河外系中,轻元素氦和氢的同位素氘 相对于氢的数量基本均匀,这和许多重元素的不均匀分布形成鲜明对比,因为轻元素极易在 高温高密度状态合成,而重元素往往在恒星内部合成,故在这样的对比中推断它,形成于宇 宙爆发 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用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观测时发现,具有恒星系能量的暗弱射 电源的数目,比射电源在空间均匀分布预期多,按线性的等效原则,射电源越暗弱,距视点 越遥远,距今时间越久远,故使观测到的是它们过去的面貌;由此而推导出,过去的射电星 系比现在多;在宇宙时标上,认为射电星系是从较强的射电源向弱源转化,并以此推论作为 它是从大爆炸基础上演化的理论依据。

      五,一九六五年在波长 7.35 厘米发现宇宙的背景辐射,后来在 0.5 毫米--70 厘米波段 内进行观测,表明其背景辐射具有黑体谱,是温度相当于 2.74k 的黑体辐射,一般称之为 3k 微波背景辐射用这样的微波背景辐射作为解释宇宙在早期留下的暗淡余光,认为大爆 炸后随着宇宙膨胀,原始炽热的黑体辐射波长被拉长后,导致观测现在的微波段表现为不足 3k 的背景辐射 这些测得的宏观和微观实据,为认识宇宙生化展示了物理蓝图,这样的思想方法胜于 东方古老的对宇宙生成思想的猜想这个差别,虽然显示出东方古老的宇宙生化思想落后于 西方现代的宇宙生成思想,可是,它在东西方宇宙生成的两种思维模式中应当是末,它们的 本现于:二者在一个相同的起点上认识宇宙的基本思想一致 在西方的宇宙起源思想中,认为现代的宇宙,是在温度极高、物质密度极大、体积极 小的极点上,由大爆炸形成在东方古老的宇宙起源思想中,认为现代宇宙起源于“五运”, 经过五运发展到“太极”的极点开始分化这“五运”是: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 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极,是为五运形象未分,谓之太易,无气始萌,谓之太初气 形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

      气形已具,谓之太极,五气渐变,谓之五运” 平话解释:天地的形象未分,称为“太易”天地虽然无气但是开始萌生,称为“太初”3天地之气开始有形体,称为“太始”天地之气的形体内生出物质,称为“太素”天地 的气体与形体具备,称为“太极”经过“五运”过程,到了太极的时候,是道的开始) 《孝经纬.钧命诀》把东西方两种宇宙生成思想放在一起,经过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东、 西方两种宇宙观的宇宙生成思想,都是在一个“极”点上起源;在西方宇宙观的宇宙生成思 想中,认为现代宇宙是在温度极高、物质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极点上起源,以大爆发形式 演变形成;在东方古老宇宙观的宇宙生成思想中,认为现代宇宙曾经过“五运” ,是在 “太极” 的极点上起源,按阴阳八卦的易变形式演变形成从这两种意识形态的极点上, 看东西方宇宙生成思想,都认为现实的宇宙是在一个极点上起源 从另一方面看,两种宇宙观是在基本一致的起点上思索,在思维形式上也表现一致性 西方的大爆炸宇宙观认为,现代宇宙是从一个温度极高、物质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极点上 爆炸,爆发后的宇宙物质向空间四溢,经过逐步结构和分化,形成现代星系、恒星、行星等 天体东方以邵雍为代表的太极乾坤宇宙观认为:“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 上交于阳,四象生矣。

      阳交于阴,阴交于阳,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生地之四 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 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故曰分阴为阳,递用柔刚,易六位而成章也 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分为万;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少,愈细则 愈蘩,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平话解释:“五运”被太极界分,天地开始分为阴阳 两仪,阳性下交阴性,阴性上交阳性,生出东南西北四象阳性交阴性,阴性交阳性,生出 天的东南西北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生出地的东南西北四象,这时形成八卦,八卦交 错,始生出万物这就是“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 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数位的卦象这就叫分阳数为阴数(注:原文“分阴为阳”疑是笔误), 刚柔递交,改变六位数而成易学的章这种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分为万的变化,就像大 冠之树:根上有干,干上有枝,枝上有叶;越大则越少,越细则越多,合起来是一,分开成 为万)《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 把东方古老的太极乾坤宇宙观如果剥去其繁杂的箴言性一面,而去看它朴素的哲学思 想,这种太极乾坤宇宙生化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大爆炸宇宙生化的思维方式基本是一致的, 所差者只是具体的思想方法不同:西方大爆炸宇宙生化的思想方法,在朝着唯物主义迈进; 而东方太极乾坤宇宙生化的思想方法,是在朴素的辩证思想上思考。

      通过对东西方宇宙生成思想的对比,还可看到其中存在的差别这个差别现于:两种 宇宙观对宇宙在极点上分化理解时,对极点的界限在认识上不同西方的大爆炸宇宙生化模 式,在朝着唯物主义迈进,这方面虽然优于东方朴素的辩证思想,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对界 于大爆炸之先的宇宙形态,不论在思想上还是理论中都表现一片空白东方的太极乾坤宇宙 生化模式,在唯物性和物理性方面虽然弱于西方,但它承认宇宙在极点上生化时,有一个界 限,是从太极的界限始,并提出现代宇宙在极点上的界限之先,曾经历一个孕育过程这个 过程是:现代宇宙在太极的极点之先,曾经过“五运”的孕育过程 东方古老的太极乾坤宇宙生成观认为:现代宇宙在“太极”的极点上分化,是从一个 界限始,宇宙在这个界限之先,曾经过孕育时期的五个阶段:一、当宇宙物质的形象不能分 清时,是在“太易”阶段;二、所谓“无气”,是指宇宙尚无天地之气,虽然宇宙尚无气, 但是它已处于萌发状态,因此,是在“太初”阶段;三、“气形之端”,是指天地之气开始 有了基本形态,故使宇宙达到了“太始”阶段;四、当宇宙中的天地之气孕育到开始有了实 质性物体后,在本质上已经具备了分化为乾坤的基础条件从这点看,在东方古老的宇宙生 成思想中认识大千世界时,就已经使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先民对宇宙的认识,不但看到了它 “质”的一面和“形”的一面之间存在差别,而且认识到“质”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