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民营商业报刊的发展轨迹.docx
2页近现代民营商业报刊的发展轨迹 近现代民营商业报刊的发展轨迹 时间:2022-12-02 20:37:00 作者:; 来源: ● 李昕言 近现代的中国报纸,除去被称为“蚁报”的小报,其主流范式大概有三种:民营商业报纸(商人办报)、专业报纸(文人办报)和党报系统(政党办报),三种范式相互重叠、长期并存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历经政权更迭,民营商业报刊的生存发展呈现出独特的状态和历史规律 近代民营商业报刊的发展轨迹 中国近代民营报刊诞生于清朝末期的19世纪70年代, 兴盛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衰微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历史时期: 1.初创期(1873~1894) 中国早期的商业报刊是由外人在华最先创办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人开始了自办民营商业报刊的艰难探索实践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是第一份国人自办的商业报刊;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则是早期国人自办商业报刊中出版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一份从19世纪70年代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国人自办民营报刊约20种。
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具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多是私人集资合股而办,属私营性质的民办报刊这一时期民营商业报刊的出现主要源于内外两大因素从外因来看,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门户洞开,西方殖民者在华贸易活动导致了商业报刊的产生;内因方面,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为民营商业报刊提供了生存的必要土壤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下,近代民营商业报刊于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应运而生 2.发展期(1914~1921) 1914年“一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暂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带动了以广告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民营商业报刊在民国初期迅速崛起这一时期的民营商业报刊普遍注重经营管理和发行业务,并进行技术革新和扩大再生产,因此规模有了很大发展以《申报》为例,不仅增加了广告的数量,在发行方面也努力拓展外埠读者订阅,以提高《申报》在全国的影响力,此外,印刷机、铸字机等设备也无不更新到1922年,《申报》的发行量从1912年史量才接手时的7000份增长至接近5万份《新闻报》等其他商业报刊的发展情况也大致如此借助于有利的国际环境,上海地区的民营商业报刊在这几年间都获得了较快发展。
在以京津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由于袁世凯独裁统治对新闻事业的摧残,直至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民营报业才有所复苏和发展1918年《京报》、《晨报》相继在北京创刊,并逐渐发展为北方较有影响的民营商业报刊 3.繁荣期(1925~193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南北的民营商业报刊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繁荣期这一时期,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各大城市得到空前发展,为民营商业报刊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广告和读者群;另一方面,北伐战争的推进也为民营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上海地区,《申报》、《新闻报》等老牌民营商业大报逐步完成了向企业化经营的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