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余县地名志—下村公社概况.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3646218
  • 上传时间:2023-10-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6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余县地名志(1986版)——下村公社概况下村公社位于县城北面,驻地下村圩,距县城15公里东与马洪公社接壤,西和观巢公社交界,南与沙土公社毗邻,北和仁和公社相连总面积148.23平方公里辖21个大队,278个生产队,169个自然村,8262户,461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91人,均汉族  下村公社以驻地得名据谱记:下村原名霞溪,以山川秀丽,玉带香泉,云蒸霞尉之谓也解放前夕属江东区下村乡、江东乡、岭下乡、何家乡、三和乡的一部分;水北区水南乡的一部分解放初属江东区,下设6个乡1956年合作化时,分设星星、民主、青春、联盟、前进、胜利、高升、爱国、友谊10个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属江东火箭人民公社1961年火箭公社分为下村、何家、虹桥三个公社1968年3个公社合为下村公社  境内属丘陵地带,西北高,东南低,蒙山延伸于西北,龙王寨、璜猴岭环抱于东南,笔架山耸峙于北部边缘,整个公社呈三角形西北的高虎寨海拔455.2米北部的笔架山高程317.4米东部的龙王寨海拔338.4米孔目江的支流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水库遍布,南部的狮子口水库(中型),地跨马洪、水西两公社,坝高26米,集雨面积15.25平方公里,库容量182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三万五千亩。

      小(一)型水库4个,小(二)型水库26个,塘、坝160个增强了抗御旱灾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52206亩,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粮食总产量27661543斤,棉花面积10033亩,总产量4970担经济作物盛产花生马步  茶油,闻名全县  社办企业以煤炭为主,现有灰港煤矿职工331人,年产煤6万吨境内有省办的花鼓山煤矿,年产煤31万吨其次有农机厂、砖瓦厂、林场、鱼种场、养猪场、农机站、基建队、搬运队等,共社办职工603人,年产值69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方面,现有中学4所,其中高中1所,教职员工68人,学生1212人小学21所,教职员工257,学生679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0.2%有中心医院1所,江东分院1所,医务人员37人;病床25张,队队有医疗站,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历代人物:宋朝有张和,任监察御史明朝有张乔松,任云南布政司张条,任山海关守备梁寅,于明洪武年间授礼部主事,其子梁岷,任古田县令土革命时期的邱明贵,任红军团长周贵科,长征老干部,任九江市外贸局长  〔下村大队〕  位于下简坊西北0.5公里山坡下南北公路并行横贯,东部有上新铁路、上新公路自南向北通过,南有小江沿公路向东南流,小江西南岸丘陵起伏,依山傍水,交通方便。

      辖16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369户,1845人耕地1844亩解放前属江东区下村乡解放初属江东区下村乡1956年成立前进高级社1958年属火箭公社前进大队1961年属下村公社下村大队1969年由罗家边、造里、下村三个大队合为下村大队1979年分开为罗家边、造里、下村三个大队  下  村  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下,上新铁路、上新公路自南向北在村东通过,夹于南北公路中间,村西南小江环绕,江流向南,注入孔目江包括新屋、老屋、堂上、胡高、雷家五个村,共236户,1146人耕地1136亩解放前后曾为贸易圩〔霞溪吴氏族谱〕载:吴栖林、栖竹兄弟于宋太平兴国年间,从崇仁县竹楼迁此谱记:竹虽折枝而林则干霄,其霞溪也玉带、香泉、去蒸霞蔚,前对梅峰之文笔,后倚璜缑之泰山,蒙岭、秋岭铺张而来,狮山、象山停顿而锁,盘则回龙顾祖,局则翔凤朝阳以山水厅秀命为霞溪,谐音,演变为下村  山  背  位于下村北偏西1.5公里山脚下东北傍千秋岭的尖山26户,132人〔陈氏族谱〕清康熙九年,大全由闽迁居千秋岭清乾隆年间,从千秋岭分居以村背山而建得名  熊家堎  位于下村北偏西1.2公里山坡下25户,130人〔熊氏族谱〕曾成居赣州石城县柏中里。

      清康熙壬午年,客商而造吉水之仁寿乡江家边不久造喻邑西北之熊家堎以村址较高而命名  瓦屋下  位于下村西北1公里山坡上,西南傍公路39人,〔陈氏族谱〕清光绪初,由千秋岭分居建村时村北有瓦屋旧址,故名  上简坊  位于下村东核南0.5公里的上新公路旁紧造花鼓山煤矿公社农机站、基建队驻此15户,78人〔杨氏族谱〕元至元年间,碧云由庐陵迁罗坊银杏树下清康熙年间,文发由讴溪分居于此始居简姓,故名简坊因村南有下简坊,而冠以“上”字区分  下简坊  位于下村东南0.4公里平地上,上新公路南侧,紧造汽车站61户,320人〔茂冈何氏族谱〕宋大中祥符间,琳公由铜坑徙茂冈明洪武丙辰,碧  由茂江迁此现有何、梁、邱、彭、胡、吴、周、刘八姓聚居公社驻地设有下村食品站、下村税务所  〔炉前大队〕  位于下简坊西北9公里山坑里全境属丘陵地中部有公路穿过,东西部有小溪自北向南流辖15个生产队,15个自然村205户,1189人耕地2195亩解放前后属江东区江东乡1954年成立五个初级社,后转为和平高级社公社化时属火箭公社和平大队1961年属下村公社和平大队1968年与龙湖大队合并为龙湖大队1971年与龙湖分队,为炉前大队。

        炉  前  大队驻地座落田畈中央,东西两面小溪环绕县城至仁和公路穿村而过6户,36人〔村前叶氏族谱〕清光绪年间,盛广从村泉迁居炉前〔上棚钟氏族谱〕载立于清康熙年间从灌溪(高安)迁此村处山坑,四周高,中间低,开似火炉,村建于前,故名  上  棚  位于炉前东北1.3公里山坡上四周丘陵,东北靠仁和公社,与下棚合为一队14户,81人〔上棚钟氏族谱〕清康熙年间,载定由高安灌溪迁此以肇基时搭棚而居命名有上下棚之分,此村位于上,故名  言  坑  位于炉前北偏东1公里山脚下北傍仁和公社33户,175人〔黄氏族谱〕清乾隆年间,文照从苑背迁此村建于形似鲇形的山坑而得名鲇与言谐音,简称言坑  泗岭下  位于炉前西北1公里山脚下公路旁北接仁和公社32户,172人〔邱氏族谱〕清乾隆年间,从福建邵武府琬平县迁来村建于三个山岭的下面,左有山洞,洞中泉水四季长流,至村旁,歧分四条小溪,故名邱明贵于1927年参加红军贺龙部下任团长,1934年被敌捕,杀害于江东,现为烈士  洋禾坪  位于炉前东偏北1.3公里的雷公山岭下仁和至县城公路在村前通过12户,69人〔陈氏族谱〕之樟三世孙于清康熙年间,由会昌佩塘迁此村建于阳光充足,地形平坦的禾场(坪)上而得名。

      谐音,演变为洋禾坪  大棚里  位于炉前东偏北0.8公里公路旁,田畈中央东靠仁和公社32户,200人〔黎氏族谱〕世昌之后裔于清道光年间,从水南桥分居后有黄、叶、肖、陈、范、习、饶、丁等姓陆续迁入兴村时以简陋的茅棚居住而得名  关刀形  位于炉前西偏北1.5公里的山隘口,四面环山村前山成一字形,好象一大柄大刀横置,故名24户,130人现有曾、刘、张、廖、邱、林六姓曾姓始居,从新干县迁来,已有十四代〔桂渔洲刘氏族谱〕清末从中洲刘家迁小县,民国年间小县迁此  亭子下  紧靠炉前西偏北0.2公里田畈中央公路旁7户,50人〔桐林袁氏族谱〕清雍正年间,赐鹏从峡邑大袁迁此以村旁凉亭而得名  莲花形  位于炉前西偏北2.5公里山坑里四面环山,西北与分宜县交界3户,17人龚姓从清江义城板桥迁来,已有七代以地形似莲花得名何家坪  位于炉前西面3公里山坑里,四面环山,西南靠欧里公路2户,13人林姓从欧里洲上分居,已有4代村旁为一大草坪,以始居何姓而得名焦  坑  位于炉前西面0.6公里山脚下村西靠大片油茶林山8户,46人〔温氏族谱〕浩通于明年化年间,由粤东嘉应州镇平县兴福乡砂尾徙喻西北长乐乡仁风里焦坑此坑缺水干燥,故名。

        钩形里  紧靠炉前西南0.2公里田畈中央小溪旁村东有公路通过10户,53人〔游氏族谱〕清乾隆丁  ,元略由钟家坑迁此村傍两条弯曲如钩的小溪,故名  冷水井  位于炉前东南0.6公里山脚下东靠仁和公社,西有公路通过15户,87人〔廖氏族谱〕东岳次子文敬于明万历年间,由水西枥元迁此以村旁冷水井而得名  新棚里  别名苧麻棚位于炉前南偏西0.7公里山坡上仁和至县城公路在村东通过13户,86人〔陈氏族谱〕清康熙年间,之樟由佩塘迁此建村时搭棚而居,故名  〔步桥大队〕  位于下简坊东北10公里山坑里东靠梅山水库,西傍小溪,东北靠山与水北公社接界全境属丘陵地辖12个产生队,5个自然村269户,1559人耕地2238亩解放前属水北区上仁经秀解放初属水北区店下经秀合作化时成立邓家、步桥两个高级社,属水北公社管辖1961年属虹桥公社邓家、步桥大队1968年属下村公社店下大队1974年分为城坊、步桥两个大队  大  坑  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上四周丘陵起伏,形成较大山坑,故名66户,380人〔城坊李氏族谱〕清康熙年间,天福由城坊分居后有晏、刘、傅、陈、黎、廖、简、胡等姓迁入  罗  家  位于大坑北偏东1.5公里田畈中央,北与水北公社接壤。

      包括店里,共22户,108人〔罗氏族谱〕学敏于明中叶,由北岗燕山迁此  黎  家  位于大坑北偏东1.2公里小江东岸东南靠梅山水 库63户,320人〔上仁黎氏族谱〕世智携三子文秀、文跋、文毓于清嘉庆年间,由水南桥迁此  步  桥  位于大坑北面0.5公里小溪旁东靠油茶山86户,410人〔桥头简氏族谱〕荣昌传十二世孙于南宋嘉定年间,自老港分居形容桥窄,只能步行,故名  邓  家  位于大坑南偏西0.6公里山坑里西傍小江60户,341人〔辋溪邓氏族谱〕宋乾隆年间,贵公由南昌府海南迁此  〔城坊大队〕  位于下简坊东北9.5公里平地上,上新公路东侧东部小江环绕,西部上新铁路纵贯,全境属丘陵山坑辖12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303户,1651人耕地2461亩解放前属水北区水南乡解放初属水北区店下乡1958年属下村乡联盟大队1961年属虹桥公社联盟大队1968年属下村公社,由步桥大队和邓家大队合为店下大队1974年分为步桥、城坊大队城  坊  大队驻地座落平地上,介于上新公路与小溪之间119户,664人  〔城坊李氏族谱〕明洪武年间,天立由水西泉塘迁此南北山峦夹峙,苑若天然城堡,故名以“城”命名的村有:城潭、城上、东城、城坊。

        李  家  位于城坊北偏东2公里山坡下,上新公路西侧北靠水北公社12户,64人〔周氏族谱〕清康熙年间,由店下分居以始居李姓命名  舍  坑  位于城坊北偏西1公里山坡下,介于上新公路与上新公路之间,上接仁和公社25户,134人〔喻氏族谱〕宋天宝年间,可之由蒙阳析居社岗村处蒙山支脉社山旁而名社岗后以山坑含义和谐音改称为舍坑  余  家  位于城坊北偏东1公里田畈中央,介于上新公路与小溪之间22户,130人〔喻氏族谱〕明嘉靖年间,会仁由舍坑分居喻家1957年随新喻改新余而更名余家  东  城  别名鲁东位于城坊西北1.5公里的上新铁路东侧上靠仁和公社72户,389人〔王氏族谱〕清道光年间,由上高苟境窝迁此〔鲁氏族谱〕龙公于临江潇滩迁北宅清康熙十三年,由北宅分居位于城潭东面,故名  〔花堆大队〕  位于下简坊东北7.5公里田畈中央,上新公路东侧介于上新铁路与上新公路之间,全境属丘陵地辖26个生产队,12个自然村484户,2614人耕地4160亩解放前属江东区虹桥乡、岭下乡1956年转为爱国高级社1958年属江东火箭公社1961划归虹桥公社花堆大队、桐树江大队1968年由桐树江大队改为桥上大队。

      1970年合为虹桥大队1974年为下村公社花堆大队  花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