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质量分析PPT.ppt
10页20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数学考试质量分析九年级数学考试质量分析命题能依据课程标准和苏科版教材要求,比较全面的考查九命题能依据课程标准和苏科版教材要求,比较全面的考查九年级一至四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年级一至四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一.试题特点一.试题特点1.此次考试全卷满分此次考试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总题量分钟,总题量27题2.难度分布结构: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的比值接近难度分布结构: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的比值接近4.5::3.5::2..我校区均分为我校区均分为68.59分3.知识内容的分布结构:第一章:图形与证明知识内容的分布结构:第一章:图形与证明 第二章:数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据的离散程度 第三章:二次根式第三章:二次根式 第四章的第一第二节第四章的第一第二节试卷分值分布分别是试卷分值分布分别是44分(分(5,,6,,12,,13,,14,,15,,16,,22,,23,,26,,27),),11分(分(3,,9,,25),),16分(分(1,,7,,8,,17,,18),),29分(分(2,,4,,10,,11,,19,,20,,21,,24)课时分别是)课时分别是17,,5,,10,,8课时课时二、数据分析班班级考考试人数人数均分均分优分率分率及格率及格率差分率差分率三(三(1 1))404049.549.52.6℅2.6℅35.9℅35.9℅23.1℅23.1℅三(三(2 2))313178.578.554.8℅54.8℅90.3℅90.3℅3.2℅3.2℅三三(3)(3)313183.383.367.7 ℅67.7 ℅93.5℅93.5℅0 0营房三房三((1 1))4781.166 ℅℅89.4 ℅℅2.1 ℅℅三(2)4785.877.8 ℅℅97.8 ℅℅0三(3)2560.823.1 ℅℅46.2 ℅℅11.5 ℅℅三(4)24548 ℅℅52 ℅℅20 ℅℅合合计21572.854.9 ℅℅85.6 ℅℅9.3 ℅℅((1)年级均分、合格率、优分率、差分率)年级均分、合格率、优分率、差分率三(三(1 1)各小)各小题的得分率的得分率三(三(2 2)各小)各小题的得分率的得分率三(三(3 3)各小)各小题的得分率的得分率三个班各题得分率三个班各题得分率 数据点折图数据点折图 从以上数据看,此次试题难度适中,再从各小题从以上数据看,此次试题难度适中,再从各小题得分率上看,试题在难度上梯度不够,容易题占比例得分率上看,试题在难度上梯度不够,容易题占比例过大,中等能力题偏少,一些平时学的不太好的同学过大,中等能力题偏少,一些平时学的不太好的同学也能考也能考80多分,没能很好的区别学生掌握情况。
试卷多分,没能很好的区别学生掌握情况试卷涉及的一些计算过于简单,二次根式考查的内容少,涉及的一些计算过于简单,二次根式考查的内容少,和这学期安排的课时不符第一章内容过多,两题证和这学期安排的课时不符第一章内容过多,两题证明题没什么梯度,过于简单不能很好考察学生分析明题没什么梯度,过于简单不能很好考察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最后两题能降低难度,让一半的学生能入综合能力最后两题能降低难度,让一半的学生能入手,得到部分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手,得到部分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四四.下阶段进行教学的措施和对策:下阶段进行教学的措施和对策:((1)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考指导书,加强对双向细目表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考指导书,加强对双向细目表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必要基本技能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必要基本技能2)加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重视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3)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让所有学生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思维水平。
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思维水平((6)加强中考研究,加强交流沟通加强中考研究,加强交流沟通5)做好中考复习工作计划,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好中考复习工作计划,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加强备课深度,突出复习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复习加强备课深度,突出复习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注重课堂反馈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注重课堂反馈4)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注意逻辑力及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思维训练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