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C卷(模拟).doc
11页贵阳市2020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3分)1. (2分) (2019高一上·大兴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天安门的直线距离约42公里指的是路程B . 某出租汽车的收费标准是1.60元/千米,其中的“千米”指的是位移大小C . 汽车仪表盘中的速度计上显示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D . 学生上午8时上课,一节课45分钟,这里的“8时”和“45分钟”均指时向间隔2. (2分) 列车沿东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桌面上有一小球,乘客看到小球突然向东运动,则列车可能是( ) A . 以很大的速度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向西做减速运动 C . 向西做加速运动 D . 向东做加速运动 3. (2分) 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B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即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C . 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D . 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4. (2分) (2018高一下·广东期中) 向空中抛出一个石子,若不计空气阻力,石子在飞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石子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B . 石子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C . 石子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 . 石子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5. (2分) (2017高三上·焦作开学考)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系在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物块在斜面上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已知斜面倾角θ=37°.斜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斜面固定不动.设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是( )A . 小物块可能只受三个力 B . 斜面对物块支持力可能为零 C . 弹簧弹力大小一定等于4N D . 弹簧弹力大小可能等于5N 6. (2分)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 . 运动的物体一定不能受到静摩擦力 C .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D . 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7. (3分) (2018高一下·乐山期中)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硬塑料管和一个质量为m的铁质螺丝帽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将螺丝帽套在塑料管上,手握塑料管使其保持竖直并在水平方向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只要运动角速度合适,螺丝帽恰好不下滑,假设螺丝帽与塑料管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认为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该同学手转塑料管使螺丝帽恰好不下滑时,下述分析正确的是( )A . 螺丝帽受的重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平衡 B . 螺丝帽受到杆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外,背离圆心 C . 此时手转动塑料管的角速度ω= D . 若杆的转动加快,螺丝帽有可能相对杆发生运动 8. (3分) (2017·自贡模拟) 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B物体与弹簧连接,A、B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 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 B . 外力施加的瞬间,AB间的弹力大小为M(g+a) C . AB在t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等于物体B的重力 D . 上升过程中,物体B速度最大,AB两者的距离为 9. (3分) 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两物块A、B质量均为m,初始时均静止,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拉动物块B,使B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A、B两物块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关系分别对应图乙中A、B图线,t1 时刻 A、B 的图线相切,t2 时刻对应A图线的最高点,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刻,弹簧的形变量为 B . t1时刻,A,B刚分离时的速度为 C . t2时刻,弹簧形变量为0 D . 从开始到t2时刻,拉力F先逐渐增大后不变 10. (2分) (2017高一下·万州开学考) 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 B . 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 C . 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 D . 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 二、 二.实验填空题 (共2题;共9分)11. (5分) (2017高一上·泉港期末)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 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2) 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m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M,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________的图象(填“a﹣M”或“a﹣ ”). (3) 如图2(a)是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4) 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2(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答:________. (5) 若实验得到如图3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C两点的间距x2和E两点的间距x4已量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 12. (4分) (2017高一下·大连期末)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小题:(1) 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甲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总是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 A . 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 B . 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 C . 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 . 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2)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乙是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乙中的a、b、c、d所示,则由图可知小球从a运动到b和b运动到c的时间是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的,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__(用L、g表示).三、 三.计算题 (共5题;共65分)13. (10分) (2017高一上·南阳期中)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4m/s,加速度为a=2m/s2 , 求:(1) 物体前2秒时间内的位移大小;(2) 物体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14. (15分) 一个重为100 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计算该物体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 物体开始时静止,用F1=1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2) 物体开始时静止,用F2=30 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 (3) 物体开始以v=15 m/s的初速度向左运动,用F=15 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物体.15. (10分) (2017高二下·正定期末) 如图所示,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坡的顶端A由静止开始下滑,此时有一位行人距坡底C点的距离CE为16m,正以2m/s的速度沿CE方向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斜坡的高AB为60m,长AC为100m,物块与斜坡和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物块在水平面上也沿CE方向运动,不计物块通过C点的机械能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1) 求物块沿斜坡滑下的加速度大小; (2) 试分析此种情况下,物块是否会撞上行人. 16. (15分) (2019高一下·长春月考) 从某高度处以12 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经2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 求:(1) 物体抛出时距地面的高度h; (2) 物体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x; (3) 刚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值tanθ. 17. (15分) (2017高一下·济南开学考) 如图所示,质量m=2.6kg的金属块放在水平地板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大小为F=10N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5.0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os37°=0.8,sin37°=0.6,取g=10m/s2)求:(1) 金属块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 若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保持力F的大小不变,突然将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向右,这一时刻金属块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3) 若在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撤去力F,金属块再经过多长时间停下来?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3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二.实验填空题 (共2题;共9分)11-1、11-2、11-3、11-4、11-5、12-1、12-2、三、 三.计算题 (共5题;共65分)13-1、13-2、14-1、14-2、14-3、15-1、15-2、16-1、16-2、16-3、17-1、17-2、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