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引2017版要点.doc
15页《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二)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三、诊断(一)诊断标准1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 .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1 .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2 .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3 .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勺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三)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四)分级1. 严重程度的分级:⑴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级⑵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有用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2. 急性发作时的分级(表2):程度轻重不一。
四、哮喘的评估(一)评估的内容1. 评估患者是否有合并症:2. 评估哮喘的触发因素:3. 评估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4. 评估患者的临床控制水平:(二)评估的主要方法1. 症状:2. 肺功能:3.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4.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5. 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6.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五、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一)哮喘的治疗目标与一般原则哮喘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原则是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哮喘治疗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群体水平,也要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二)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⑴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B2■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单克隆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⑵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B2-受体激动剂、全身性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
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慢性持续期哮喘激素吸入为首选途径⑴吸入给药:ICS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⑵口服给药:对于大剂量ICS联合LABA仍不能控制的持续性哮喘和激素依赖型哮喘,可以叠加小剂量口服激素维持治疗2 .02-受体激动剂:⑴短效62受体激动剂(SABA: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该类药物吸入治疗是缓解轻至中度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预防运动性哮喘⑵长效62受体激动剂(LABA:LABA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维持12h以上目前在我国临床使用的吸入型LABAt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和西达特罗等长期单独使用LABAW增加哮喘死亡的风险,不推荐长期单独使用LABA(证据等级A)3 .ICS/LABA复合制剂:ICS和LABA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可获得相当于或优于加倍剂量ICS的疗效,并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大剂量ICS的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中至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证据等级A)目前在我国临床应用的复合制剂有不同规格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干粉剂和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
4 .白三烯调节剂(LTRA:是ICS之外惟一可单独应用的长期控制性药物,可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用药目前在国内主要使用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M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但其抗炎作用不如ICSLTRAK用方便,尤其适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患者的治疗5 .茶碱:中国人给予较小剂量的茶碱即可起到治疗作用对吸入ICS或ICS/LABA仍未控制的哮喘患者,可加用缓释茶碱作为哮喘的维持治疗6 .抗胆碱药物:吸入性抗胆碱药物,如短效抗胆碱药物(SAMA异内托澳钱和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僻托澳俊,具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但较B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本品于B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互补作用7 .抗IgE治疗:抗IgE单克隆抗体适用于需要第5级治疗且血清IgE水平增高的过敏性哮喘患者抗IgE单克隆抗体的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8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IT):通过皮下注射常见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可减轻哮喘症状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适用于变应原明确,且在严格的环境控制和药物治疗后仍控制不良的哮喘患者9 .其他治疗哮喘药物:第二代抗组织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等、其他口服抗变态反应药物如曲尼司特等,在哮喘治疗中作用较弱,主要用于伴有变应性鼻炎的哮喘患者。
三)制订治疗方案一旦哮喘诊断确立,应尽早开始规律的控制治疗,这对于取得最佳疗效至关重要整个哮喘治疗过程需要对患者连续进行评估、调整并观察治疗反应控制性药物的升降级应按照阶梯式方案选择哮喘控制维持3个月以上可以考虑降级治疗以找到维持哮喘控制的最低有效治疗级别1 .第一级治疗:按需吸入缓解药物⑴推荐治疗方案:按需吸入SABAtt够迅速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但单独使用SAB的在安全性隐患,因此仅限用于偶有短暂的白天症状,没有夜间症状,肺功能正常的患者症状超出上述程度,或存在任何急性发作危险因素或过去1年有急性发作病史,均需要规律使用控制性药物⑵其他治疗方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除按需使用SABA#,还应考虑规律使用低剂量ICS(证据等级A)⑶不推荐:不推荐吸入抗胆碱能药物,也不推荐单独使用快速起效的LABA何福莫特罗)2 .第二级治疗:低剂量控制药物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⑴推荐治疗方案:低剂量ICS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⑵其他治疗方案:LTRA<用于不能够或不愿意接受ICS治疗、对ICS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或合并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运动性哮喘、阿司匹林以及药物诱发哮喘的初始治疗(证据等级B)但其彳^用比ICS弱(证据等级A)。
对于从未使用过控制性药物的患者,低剂量ICS/LABA作为初始治疗能够更快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但没有证据表明能够进一步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证据等级A),费用也较高⑶不推荐:一般不推荐单独使用缓释茶碱(证据等级B)也不推荐使用色甘酸制剂3 .第3级治疗:1种或2种控制性药物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⑴推荐治疗方案:选择低剂量ICS/LABA复合制剂作为维持治疗,加SABA作为缓解治疗在相同剂量的ICS基础上联合LABA能够有效地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证据等级A)o⑵其他治疗方案:其他的选择包括增加ICS至中等剂量,但疗效不如联合LABA(证据等级A)其他选择还有低剂量ICS联合LTRA(证据等级A)或缓释茶碱(证据等级B)4 .第四级治疗:2种以上控制性药物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⑴推荐治疗方案:低剂量ICS/福莫特罗维持加缓解治疗,或中等剂量ICS/LABA复合制剂加按需使用SABA对于使用低剂量ICS/LABA加按需使用SABA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应升级到中等剂量ICS/LABA(证据等级B)⑵其他治疗方案:如果采用中等剂量ICS/LABA控制不佳,可以考虑再增加一种控制性药物,如LTRA缓释茶碱(证据等级B)。
亦可使用高剂量ICS/LABA,但增加ICS剂量获益有限而不良反应显著增加(证据等级A)5 .第五级治疗:较高水平的治疗和/或叠加治疗推荐治疗方案:转诊给哮喘专科医师,考虑叠加治疗第五级治疗考虑采用的选择包括:⑴抗胆碱能药物:部分重症哮喘可以考虑在ICS/LABA基础上加用LAMA能进一步提高肺功能,改善哮喘控制(证据等级B)⑵抗IgE治疗:抗IgE单克隆抗体推荐用于第四级治疗仍不能控制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证据等级A)⑶生物标志物指导的治疗:对使用大剂量ICS或ICS/LABA仍症状持续、急性发作频繁的患者,可根据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调整治疗对重症哮喘,这种策略有助于减少急性发作和/或减少ICS剂量(证据等级A)⑷支气管热成形术:是经支气管镜射频消融气道平滑肌治疗哮喘的技术,可以减少哮喘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数量,降低支气管收缩能力和降低气道高反应对于4级或以上治疗仍未控制的哮喘,该方法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证据等级B)⑸叠加低剂量口服激素:对部分难治性哮喘有效,但不良反应常见,仅限于第四级治疗不能控制,且吸入技术正确、依从性良好的成年患者(证据等级D)四)调整治疗方案哮喘治疗方案的调整主要是根据症状控制水平和风险因素水平等,按照哮喘阶梯式治疗方案进行升级或降级调整,以获得良好的症状控制并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
治疗方案的实施是由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所驱动的一个循环,必须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和评估来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哮喘控制,并逐步确定维持哮喘控制所需的最低治疗级别,保证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医疗成本通常起始治疗后每2〜4周需复诊,以后没1〜3个月随访1次如发生急性发作则1周内需要复诊(证据等级C)1 .升级治疗:当目前级别的治疗方案不能控制哮喘(症状持续和/或发生急性发作),应给予升级治疗,选择更高级别的治疗方案直至哮喘达到控制为止升级治疗前需排除和纠正下列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⑴药物吸入方法不正确;⑵依从性差;⑶持续暴露于触发因素;⑷存在合并症;⑸哮喘诊断错误哮喘升级分为以下3种方式:⑴持久升级治疗:⑵短程加强治疗:⑶日常调整治疗:2 .降级治疗:当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且肺功能恢复并维持平稳状态,可考虑降级治疗降级治疗原则:⑴哮喘症状控制且肺功能稳定3个月以上,可考虑降级治疗⑵降级治疗应选择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