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园林艺术--拙政园.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29412432
  • 上传时间:2023-03-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3M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拙政园中国古典园林精粹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精,乃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已在199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物保护单位多少年来,拙政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游览者无不赞叹其构筑精美,情调优美,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一、空间布局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中部原入口处,经过长长的夹道进入腰门,迎面一座小型黄石假山,构成一个幽闭的前导小空间,犹如屏障免使园景一览无余(障景),此为前奏或起景。

      穿山洞后为小池一泓,这个半开敞的自然空间为过渡地段渡桥过池或循廊绕池便转入豁然开朗的高潮主景区(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手法) 它的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水面有聚有散,聚则辽阔,散则曲折池的东西两端留有水口、水尾,以体现疏水若为无尽之意池中利用两土山结构岛山把池水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南水面开阔, 山北溪涧清流,主次分明两岛山上,西山顶建“雪香云蔚亭”;东山顶建“待霜亭”岛山南面黄石参差错落,北面芦苇丛生,两山之间跨溪架桥西山西南角建六方形“荷风四面亭”,三面环水, 一侧临山, 犹若半岛西面三曲桥可通“柳阴路曲”廊, 南面五曲桥与“倚玉轩”相连,不仅是全园的交通枢纽,而且又把水池分为三个彼此通透的水域 主景区南侧的主体建筑物 “远香堂”,建筑通透,周围环境开阔,至此四面景观犹如长幅画卷展现面前每临夏日荷蕖满池,故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之句意,并且它与“”和“绣绮亭”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组有趣的空间 自“远香堂”北平台西侧的“倚玉轩”循曲廊往南折而西便是一湾水尾,此即水池在南轩处分出的一支,向南延伸至园墙边,廊桥“小飞虹”横跨水上,过桥往南经“得真亭”又有水阁三间横架水面,名“小沧浪”,它与“小飞虹”南北呼应,配以周围的亭廊构成一个空间内聚的独立幽静的水院。

      自“小沧浪”凭栏北望,在这段纵深约七八十米的水面上透过亭、廊、桥三个层次可以看到最北端的“见山楼”,景色各异,层次十分丰富,达到了一种空间渗透的效果过“玉兰堂“往北即为位于水池最西端的半亭“别有洞天”,它与水池最东端的小亭“梧 竹幽居”遥相呼应成对景,形成了主景区的东西向的次轴线梧竹幽居”四面的月洞门是最好的框景 在中部景区的东南角上有一处园中之园“枇杷园”,用云墙和假山障隔为相对独立的一区云墙上开有月洞门与主景区形成空间渗透及框景,并且以一个幽静的庭园空间作为游览路线全程的收束 拙政园的中部,水体约占园面积的五分之三,水面广,故建筑物大多临水,借水赏景因水成景靠北的主景区即是以大水面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开阔的山水环境,再利用山池树木及少量的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互相穿插的空间层次,因而游人所领略的景域范围仿佛比实际的要大一些主景区的建筑比较疏朗,意在稍稍点缀烘托山水花木的自然景观整个环境虽由人作,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还保留着一些宋明以来的平淡简约的遗风靠南的景区则多是建筑围合的内聚空间,建筑的密度比较大,提供园主人生活需要这样以密托疏既保证了后者的宛若天成的自然情调,又解决了因园林建筑过多而带来的矛盾。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在拙政园的空间设计中,运用了对景、隔景、障景、框景、空间渗透、虚实相生等多种造景手法,营造了一个多变而又富有趣味的古典园林通过园中有园,园园相通,园林内外、远近、高下不同层次的映衬、汇集,使人在信步漫游中不断感受空间的无限广大即使在狭小的天井中以寸石尺树布小景,也能取得与山地万物的对话,正所谓“咫尺千里,回味无穷” 二、园林建筑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但在园林建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多数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观景、引景、对景等诸多作用榭廊曲折迂回,步移景别;小天井长、方、L形丰富多样,空间或明或暗,变幻无穷;凉亭做成四方、六方、八方多面赏景皆适宜;建筑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扇形;屋顶形式有歇山、硬山、攒尖等形式 拙政园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 名称 堂 远香堂、玉兰堂 馆 八曼陀罗馆、秫香馆 楼 见山楼、微观楼、倒影楼 阁 浮翠阁、留听阁 轩 与谁同坐轩、听雨轩 廊 柳荫路曲、小飞虹 舫 香洲 亭 雪香云蔚亭,笠亭、荷风四面亭、松风亭、梧竹幽居事、北山亭、放眼亭 特点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田园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 (一)香洲 香洲为“舫”式结构,东西20米,南北5.9米,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也很得体 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同时,这一船型建筑又起到了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的一种承转过渡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由亭台楼阁组合而成,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使人想起古时苏州、杭州、扬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

      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 与谁同坐轩在西园内有一临水建造的造型别致的扇面形小亭“与谁同坐轩”,取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词意,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其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另外,在“与谁同坐轩”的后方山上是“笠亭”,其平面为圆形,“笠亭”的亭顶与“与谁同坐轩”的屋面正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扇面其造型小巧精雅,别具一格,故又称作“扇亭” 小飞虹 在中部西南侧,有一用于分隔小庭院的“小飞虹”,长约8.6米,宽约2米它如彩虹般架在微微高起在三跨石梁上,朱红色立柱,上复走廊,造型古朴,色调淡雅,映卧池面,水池荡漾,桥影势若飞动,将亭、廊、桥置于一体,别具风格,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四)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为西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妆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 见山楼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松风水阁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海棠春坞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造型别致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之南墙院内海棠两株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与海棠花相呼应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 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又称冬亭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题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浮翠阁 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 笠亭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 倒影楼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