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陈述的体裁分析语言学论文.doc
3页个人陈述的体裁分析_语言学论文 个人陈述的体裁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系统语言学家哈桑(Hasan)提出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运用该理论将英文个人陈述定位为一种特定的语类,通过对10篇英文个人陈述GSP分析,揭示了英文个人陈述的结构潜势其研究结果对于发展和丰富语类结构以及对职位、学位等申请者的英文个人陈述写作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语类 结构潜势 个人陈述1.0 引言国内外学者对于语言学的研究开展已久,但一直方兴未艾本文将选取10篇英文个人陈述构建语料库通过分析这10篇英文个人陈述的语类结构潜势,旨在探索此类语篇的结构框架,总结其基本构成要素,从而对英文个人陈述的写作提供帮助 2.0 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Genre (语类)一词来源于拉丁文genus,是类别和种类的意思Hasan 于1978年将语类定义为“语篇的类型”,并在对日常会话语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类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 简称GSP)(Hasan & Haliday, 1985)根据Hasan的理论,语篇结构应由以下四个因素构成:必选成分,可选成分,各成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位置及各成分出现的顺序及频率。
Hasan, 1977) 语篇的必选成分决定其所属语类,可选成分虽不会改变语篇的语类属性,但它们的存在使篇章的侧重点不同,并且使同一语类下的篇章形式多样化然而,一个篇章的语类结构是抽象的,看不见的,这时我们就需要语境配置的三个变量来呈现某一语类的具体语言表现形式具体来说,语场决定语类的必要成分,语式和语旨决定可选成分及其出现的顺序和频率3.0 英文个人陈述的语类结构潜势个人陈述,(PERSONALSTATEMENT,以下简称PS)是申请美国, 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学/研究生时由申请人写的关于自我的一篇漫谈体文章主要用于描述个人的背景、申请目的、研究方向等信息,是留学申请材料中较重要且较难把握的部分为了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本文建立了一个英文个人陈述的语料库,该语料库内的10篇英文个人陈述均来自英文商务信函类书籍以及网络3.1 英文个人陈述的GSP分析本文首先将每篇英文个人陈述进行编号,然后对其进行GSP分析,所得数据表示如下:No.1: B^Su^I^E^A^G;No.2: B^Su^Si^R^I^G;No.3: B^O^Su^I^E^P^ANo.4: B^Su^Si^R^M^O^G;No.5: B^Su^O^E^P^A^G;No.6: B^Su^O^I^G^M^A;No.7: B^Si^Su^R^M^P^G;No.8: B^Su^Si^R^P^G;No.9: B^Su^O^I^E^P^G;No.10: B^Su^R^I^M^AB=专业背景;Si=工作学习现状;R=选择原因; Su=选择专业;E=生活经历;G=未来目标;O=对学校以及专业的见解;A=参加活动;M=主要成就;P=个性特征;I/H=爱好兴趣;在上述数据No.1中B^Su^I^E^A^G表示该英文简历含有6个基本单元:本专业学习背景、工作学习现状、爱好兴趣、生活经历、课外活动以及未来目标。
并且出现的顺序为以上所述顺序其他9篇同上所述为了继续研究,本文接着对其各要素的出现频率进行了统计,得出结论如下:(1)在10篇英文个人陈述中,专业背景、选择专业出现的次数为10次,频率为100%;未来目标出现次数为8次,频率为80%说明在这10篇英文个人陈述中都包含专业背景和选择专业这两个因素,并且未来目标出现次数较多,说明这三个因素在英文个人陈述中属于主体部分;(2)兴趣爱好出现次数为6次,频率为60%;个性特征、选择原因、对学校以及专业的个人见解出现次数为5次,频率为50%说明这四个因素虽然不是每篇都包含,但是一半或是一半以上的篇章都出现了这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属于热点因素;(3)其他因素如工作学习现状、个人经历以及主要成就出现次数为4次,频率为40%,出现的次数较少,为低频因素综上所述,英文简历的语类结构潜势为:[B^ Su ^ G ^(O) ^ (I) ^(R) ^ (P) ^ (A)] B为专业背景,Su为选择专业,G为未来目标这三个要素为必选成分对学校以及专业的见解、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的原因等等为可选成分,用( )表示,其各要素间位置是可互换的,但仅限于[ ]内,其他因素如,现状、个人经历以及主要成就等可用来丰富个人陈述或是使个人陈述新颖,与众不同。
4.0 结论本文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对英文个人陈述的语类结构进行了分析,运用建立语料库、数据统计等方法对英文个人陈述结构中的必选成分、可选成分以及其顺序与频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叙述,归纳出英文个人陈述的语类结构潜势,对语篇研究的发展以及实际写作都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Halliday, M.A.K & Hasan, R.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 [M]. Greelong,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2] Hasan, R. Text in the Systemic-Functional Model [M]. W. Dressler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77.[3] 方琰. 语篇语类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1): 15-21.。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