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基因工程1【答案】.doc
3页
1.若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是 CCTAGG,它在 A 和 G 之间切断 DNA下图表示用该酶处理某基因后产生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正常基因中有 4 个 CCTAGG 序列B.产生的 DNA 片段可用核糖核酸连接酶连接起来C.用该酶处理得到图示基因片段要水解 3 个磷酸二酯键D.若该基因某处有一个 CCTAGC 突变为 CCTAGG,用该酶处理后将产生 5 个片段2.一环状 DNA 分子,设其长度为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A 在其上的切点位于 0.0 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在其上的切点位于 0.3 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 的切点未知但 C 单独切或与 A 或 B 同时切的结果如下表,请确定 C 在该环状 DNA 分子的切点应位于图中的哪处A.0.2 和 0.4 处 B.0.4 和 0.6 处 C.0.5 和 0.7 处 D.0.6 和 0.9 处C 单独切 长度为 0.8 和 0.2 的两个片段C 与 A 同时切 长度为 2 个 0.2 和 1 个 0.6 的片段C 与 B 同时切 长度为 2 个 0.1 和 1 个 0.8 的片段3.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问题。
1)如图所示,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 E 和 F 从基因组 DNA 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 pZHZ1(3.7kb,1kb=1000 对碱基 )上相应的 E—F 区域 (0.2kb),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 pZHZ2 A.既能被 E 也能被 F 切开 B.能被 E 但不能被 F 切开C.既不能被 E 也不能被 F 切开 D.能被 F 但不能被 E 切开(2)已知在质粒 pZHZ1 中,限制酶 G 切割位点距限制酶 E 切割位点 0.8kb,限制酶 H 切割位点距限制酶 F 切割位点 0.5kb若分别用限制酶 G 和 H 酶切两份重组质粒 pZHZ2 样 品,据表 4 所列酶切结果判断目的基因的大小为 kb;并将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 G 和 H 切割位点标注在左图中1)A(2)1.2(4.7-3.7+0.2=1.2) 4.λ 噬菌体有极强的侵染能力,能在细菌中快速进行 DNA 复制,产生子代噬菌体,最终导致细菌破裂(称为溶菌状态);或者整合到细菌基因组中潜伏起来,不产生子代噬菌体( 称为溶原状态)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 λ 噬菌体构建基因克隆载体,使其在受体细菌中大量扩增外源 DNA,以备研究使用。
相关操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组装噬菌体时,可被噬菌体蛋白质包装的 DNA 长度约为 36~51kb,则经人工改造的 λgtl0 载体可插入的外源 DNA 的最大长度为 kb人工改造载体时,为获得较大的插入能力,可删除 λ 噬菌体 DNA 组成中的 序列以缩短其长度2)λ 噬菌体 DNA 上通常没有适合的标记基因,因此人工改造时需加装适合的标记基因,如上图 λgtl0 载体中的imm434 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阻止 λ 噬菌体进入溶菌状态的阻遏物构建基因克隆载体需用到的酶是 ,外源 DNA 的插入位置应位于 imm434 基因 (之中/ 之外) ,使经侵染培养后的受体菌处于 状态3)蛋白质与 DNA 相比,特有的化学元素是 ,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该元素,再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短时保温后搅拌、离心,可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试管 部分⑴7.6 控制溶原生长(中部)⑵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 之中 溶菌⑶S 上清液5.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如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 Ti 质粒的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1)人工改造天然土壤农杆菌 Ti 质粒时,第一,去除质粒上的 (基因) ,保证 T-DNA 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 ;第三,使质粒大小适合,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2)(多选 )质粒上的 基因被删除,不会影响到转基因微生物的性状A.四环素抗性基因 B.复制原点 C.终止子 D.卡那霉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3)若用限制酶Ⅱ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 DNA 分子,并构成重组 Ti 质粒,分别以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现象是 1)tms 和 tmr 目的基因( 外源 DNA 准确插入(2)AD(3)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而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6.pIJ702 是一种常用质粒(如图),其中 tsr 为硫链丝菌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mel 是黑色素合成基因,其表达能使白色的链霉菌菌落变成黑色菌落;而限制酶 ClaⅠ 、Bgl Ⅱ、PstⅠ、SacⅠ、SphⅠ在 pIJ702 上分别只有一处识别序列⑴质粒 DNA 分子中的两条链靠 键维系成双链结构⑵以 SacⅠ和 SphⅠ切取的目的基因置换 pIJ702 上 0.4kb(1kb=1000 对碱基) 的 SacⅠ/SphⅠ片段,构成重组质粒pZHZ8上述两种质粒的限制酶酶切片段长度列在表 4 中。
由此判断目的基因内部是否含有 BglⅡ切割位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⑶已知 pIJ702 上含 mel 基因的 ClaⅠ/ PstⅠ区域长度为 2.5kb,若用 ClaⅠ和 PstⅠ联合酶切 pZHZ8,则参照表4 中数据可断定酶切产物中最小片段的长度为 kb⑷不含质粒的链霉菌在含硫链丝菌素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如表 5 所示若要筛选接纳了 pIJ702 或 pZHZ8的链霉菌细胞,所需的硫链丝菌素最小浓度应为 μg/mL(填写表格中给定浓度);含有重组质粒 pZHZ8 的菌落呈 色⑸上述目的基因来源于原核生物,其蛋白质编码序列(即编码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序列) 经测定为1256 对碱基,试判断对这段序列的测定是否存在错误: ,并说明依据 ⑴氢⑵含有,据表 4 和题意,pIJ702 上原的一个 BglⅡ位点被目的基因置换后,pZHZ8 仍被 BglⅡ切为线状,故目的基因中必然含有一个 BglⅡ位点⑶0.3⑷5 白⑸错误 因为原核生物决定每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为三联密码,所以基因的编码碱基序列为 3 的整数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