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无人车项目巨灾风险管理(参考).docx
42页农业无人车项目巨灾风险管理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简介 4一、 项目单位 4二、 项目建设地点 4三、 建设规模 4四、 项目建设进度 4五、 项目提出的理由 4六、 建设投资估算 6七、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第二章 巨灾风险管理 9一、 巨灾的定义及特点 9二、 巨灾风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三、 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 12第三章 项目背景分析 15一、 行业的发展态势 15第四章 公司概况 19一、 公司基本信息 19二、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19第五章 发展规划 21一、 公司发展规划 21二、 保障措施 22第六章 组织架构分析 25一、 人力资源配置 25二、 员工技能培训 25第七章 风险防范 27一、 项目风险分析 27二、 项目风险对策 29第八章 SWOT分析说明 32一、 优势分析(S) 32二、 劣势分析(W) 34三、 机会分析(O) 34四、 威胁分析(T) 35第一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4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7333.00㎡(折合约41.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48656.62㎡其中:主体工程35364.10㎡,仓储工程4387.2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050.36㎡,公共工程2854.88㎡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项目提出的理由目前,以色列在农业设备的机械化、电子化和智能化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拥有国际领先的滴灌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保护地栽培技术等,帮助以色列在恶劣的环境下创造了农业奇迹此外,在农业物联网方面,以色列已经实现了农作物动态监控、物流仓储溯源监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诸多农业设施可以通过进行远程管理,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人力成本的降低但是,以色列的智慧农业设施的成本也相应较高,例如为以色列的大片沙漠地区带来“绿色经济”的滴灌设施,从购买,至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均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技术赋能的集约化生产方式下,以色列农药的使用也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同时受到以色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以色列卫生部和以色列环境保护部的共同监督,每公顷灌溉地使用量被限制在40千克左右。
一)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二)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六、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1444.8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717.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62%;建设期利息183.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5%;流动资金3544.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53%。
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7717.16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5536.0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50.54万元,预备费530.53万元七、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1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1485.23万元,纳税总额4542.17万元,净利润7265.7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6.73%,财务净现值14742.6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00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7333.00约41.00亩1.1总建筑面积㎡48656.62容积率1.781.2基底面积㎡17493.12建筑系数64.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421.952总投资万元21444.882.1建设投资万元17717.162.1.1工程费用万元15536.09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650.542.1.3预备费万元530.532.2建设期利息万元183.292.3流动资金万元3544.433资金筹措万元21444.883.1自筹资金万元13963.613.2银行贷款万元7481.274营业收入万元41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1485.23""6利润总额万元9687.60""7净利润万元7265.70""8所得税万元2421.90""9增值税万元1893.10""10税金及附加万元227.17""11纳税总额万元4542.17""12工业增加值万元15324.40""13盈亏平衡点万元13193.61产值14回收期年5.00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6.7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4742.63所得税后第二章 巨灾风险管理一、 巨灾的定义及特点(一)巨灾的界定巨灾通常是指洪水、地震、飓风、火灾、暴风雨等破坏力强大的自然灾害——即狭义的巨灾概念。
2001年的“9.11”事件,更将“恐怖主义巨灾”这一新名词摆在了人类面前此外,巨灾还包括航空、航海、宇航业等的重大事故美国保险业界对巨灾有如下的定义:造成超过500万美元的财物损失且同时影响到多位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它通常是指突发的、无法预料的、无法避免的而且严重的灾害事故0这个概念似乎更倾向于广义的巨灾概念一包括了以上列举的各种灾难二)巨灾风险的特点1.客观性巨灾风险是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可以采取以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为目的的控制型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也可以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或资本市场,但巨灾风险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而且,对于某些灾害来说,例如水灾,一味地想要控制它,采取大量的工程性措施进行围堵是没有太多效果的,从长期来看,对付灾害的科学的做法只能是“和平共处”2.损失巨大如果把巨灾造成的损失与普通灾害事故加以比较,可以看出,虽然普通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高,但每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失较小;而巨灾发生的频率虽然低,但其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如一次火灾事故可以烧毁一幢建筑物或数幢建筑物,从而造成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损失,但一次大地震、大洪水则可导致一个大范围内的众多建筑被破坏,从而造成数亿、数十亿甚至更多的损失。
例如,1993年美国西部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0亿美元,1995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造成的损失估计高达1200亿美元3.不确定性程度高由于巨灾发生概率小,发生机理复杂,可供研究的历史资料少,因此,人类对巨灾风险的认识与评估尚在探索之中4.不完全满足可保风险的条件完全可保风险的特征包括损失的可预测性,以及足够多的同类或相似的承灾体,而且这些承灾体不会因大的灾难全部或大部分受损,这是由保费厘定的基础—一大数定理决定的对于这两个条件,严重的地震、洪水和风暴潮等巨灾都没有满足首先,数据的不完备以及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使得人类对某些巨灾的发生频率估计还处于研究阶段其次,巨灾往往造成同类或相似承灾体的大面积损失,而且较为严重这就使得对巨灾风险的管理不能单纯依靠商业保险二、 巨灾风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巨灾风险的现状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1994年在日本横滨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上发表的灾情报告指出,世界上发生的大灾在过去20年间增加了数倍根据新界定的大灾标准判断(财产损失超过该国国民收入的1%,受灾人口超过该国总人口的1%,死亡人数超过100人),1963年至1992年的30年中,全球共发生大灾1531起,受灾人口达30亿,因灾害死亡人数36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400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灾情有增无减,全球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保险损失居高不下二)巨灾风险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年度巨灾风险损失呈上升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很多,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对高风险区的开发利用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诸如199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Andrew飓风,1999年欧洲冬季的暴风雪以及2002年夏季欧洲的洪水等,这些损失上百亿美元的巨灾三、 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传统观点认为,对付巨灾风险最好的办法无过于进行再保险关于这一点,许多学者都通过建立模型给予了严格的证明但实际上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一般而言,一次巨灾发生以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一般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负面效果就是它要支付更多的损失赔偿,但同时巨灾的发生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因此一旦例如洪水、地震、飓风这样的巨灾发生以后,投保的人数也会大为增加,保险公司就可以相应提高保费,并获得更高的收入但奇怪的是,现实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一旦一次巨灾发生以后,保险公司非但不积极提供这方面的保险,反而往往会把这个风险列为除外责任,对它的投保也加上一系列非常严格的限制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莫过于“9.11”事件以后,许多美国保险公司不仅不趁此机会销售“恐怖袭击保险”,反而纷纷在保单中把“恐怖主义”列为除外责任,不予保险。
而且即便保险,也要加上非常严格的限制随着承保损失的增加,再保险的比例逐渐下降而且在实际中,再保险的保费也是远远高于期望损失通过许多保险公司的做法,我们可以发现,与理论的预测正好相反,现实中的保险公司对于那些巨灾损失,往往不是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将其转移出去,而是把它自留下来由此可见,在现实世界中,再保险并没有像理论预测的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它的表现还让人感到非常失望比如,一旦一次巨灾发生以后,许多再保险公司往往不是在考虑积极进入该行业,而是在考虑是否应该部分或全部退出该行业另外一些评级机构,如Moody也纷纷调低对再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现实与理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被称为“再保险之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