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初一7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试题试卷含答案(1).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房屋买****139...
  • 文档编号:333274695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4M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第 11 课论语十二章课论语十二章 课时练习课时练习一、单选题1 下面对论语十二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改变的C选文第七章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D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2 下列关于 论语十二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中的”说”是通假字,同“悦”,愉快B 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 20 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是具体数字,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一定有人可以做老师”D选文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人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可以自得其乐;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等二、填空3(1)论语是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体裁)著作它与_ _ 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之者三、文言文阅读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 B学而/不思则罔 C逝者/如斯夫D回也/不改其乐(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说()夺()(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已演化为成语,请你从选文里写出其中两个5)本文所选章节,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三方面都有指导意义,请找出一则,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人不知而不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博学而笃志()(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中的”说”是通假字,同“悦”,愉快B 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 20 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是具体数字,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一定有人可以做老师”D选文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人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可以自得其乐;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只填字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解释画线词的意思不亦说乎:_思而不学则殆:_人不堪其忧:_匹夫不可夺志也:_切问而近思: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阅读本文,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不少成语是从文中转化而来的?请你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写出从本文转化而来的成语4)如果让你从本文中选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择那一句?并说出你的理由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节选自 论语十二章)【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节选自宋史)【注】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箧(qi):书柜、书箱薨(h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1)下列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迷惑)B思而不学则殆(疑惑)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D三军可夺帅也(军队)(2)下列画线词用法和意思相同是一项是()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处决如流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之竟日C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D人不知而不愠思而不学则殆(3)下面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C学而不/思则罔D三军/可夺帅也(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5)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论述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赵普在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方面是一个怎样的人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乙】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有删减)【注】王充: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百家: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屏居:退居1)解释下面画线的字学而时习之时:_为人谋而不忠乎忠:_不逾矩逾:_温故而知新故:_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好:_(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见辄能诵忆3)【甲】文中“吾日三省吾身”从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的修养4)【甲】【乙】两文都讲了关于学习的方法,二者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学而时习之时:_吾日三省吾身日:_四十而不惑惑:_人不堪其忧堪: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第段强调的重点什么?(4)你同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游孔庙郭沫若当年辙迹苦恓遑,庙貌千秋更有光志学敏求能不厌,因材施教实多方诗书礼乐精华在,思孟颜曾俎豆旁今日自然时代异,斯民怀念胜前王注】恓遑:即恓惶。

      惊慌烦恼的样子思孟颜曾:即子思、孟轲、颜渊、曾子均为孔子的弟子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不亦说乎说: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_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志学敏求能不厌厌:_斯民怀念胜前王斯: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请用论语(节选)中的句子填空:游孔庙中“志学敏求能不厌”一句中的“志学”和_”一句照应,“敏求能不厌”的原因是“_”4)结合两文,说一说“斯民怀念胜前王”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D2C3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末期,思想,教育(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思而不学则殆(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4(1)B(2)同“悦”,愉快,改变(3)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4)示例: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三省吾身、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等5)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中,我总认为只有上课听讲最重要,读了这一则,我发现复习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通过复习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感悟,这样才能有效、扎实地掌握知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广西示范性高中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调研测试数学试卷.docx 河北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检测化学试卷.docx 河北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检测数学试卷.docx 2025-2026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01(北京专用).docx 江西省创智协作体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物理试卷.docx 湖南天壹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卷.docx 湖南天壹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docx 安徽1号卷A10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地理试卷.docx 2025-2026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湘教版).docx 江西省创智协作体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卷.docx 河北省保定市五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docx 安徽1号卷A10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英语试卷.docx 广西示范性高中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调研测试思想政治试卷.docx 2026届湖南省九校联盟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docx 2025-2026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沪教版2020).docx 202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九校联盟9月联考历史试卷.docx 202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九校联盟9月联考物理试卷.docx 202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九校联盟9月联考英语试卷.docx 湖南天壹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卷.docx 安徽1号卷A10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