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章节案例.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微观经济学章节案例 第一章 案例1-1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氮肥企业是从年产200吨合成氨开头起步的,经过40余年的进展,虽然其生产才能和生产规模有了很大幅度的扩展,但企业总体规模还是太小,到1997年平均合成氨产量也不过2.08万吨/年据统计,1998年全国小氮肥企业共有828家,其中合成氨生产才能大于4.0~4.5万吨/年的厂家有200个;生产才能大于2.0~2.5万吨/年的厂家约有350个,生产才能小于2.0万吨/年的依旧为数不少虽然有250个左右企业进入了大中型企业的行列,但从全行业来看,规模小的企业还是占多数,即使是进入了大中型企业行列的企业,其规模也还是偏小 我国小氮肥企业多数以煤为原料,小规模的煤气化技术,国际国内无可借鉴,能耗高,装备条件、技术水平较差,尿素装置虽投产较晚,由于原材料、技术全部国产化,在当时来讲,虽创办本金低、见效快,但绝大多数仍是使用国际上早已淘汰了的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不仅污染严重,而且效率极低,所以我国小氮肥行业普遍能耗水平过高小型氮肥企业主要以煤为原料,能耗高出国外先进水平1倍多。
以自然气、成品油和煤炭为原料的尿素装置能耗比国外分别高20%、25%、75%另外,小氮肥企业在扩大生产才能时,由于地方劳动力对比低廉,忽略了装备的自动化操纵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李光集、吴宪和、李广修,《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3期) 请结合案例1-1回复以下问题: 1.是什么因素影响我国小氮肥行业的效率?假设我国小氮肥行业技术水平提高,那么有关氮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会怎样(假设横轴表示氮肥产量,纵轴表示其他某种产品)? 2.我国小氮肥行业生产中遇到了哪些属于“怎样生产”的问题? 案例1-2水权交易与水资源的配置 水荒貌似成了永远的话题,更加是在夏日,河水枯了,泉不冒了,水龙头变细了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缺水形势如何有效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2000年11月24日,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东阳市和义乌市签订了有偿转让用水权的协议,义乌市拿出2亿元向毗邻的东阳市添置横锦水库5000万m3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之所以能够发生,根本上在于供应和需求的市场气力。
义乌市人均水资源仅1132m3,加之自有水库蓄水缺乏和水污染,水源缺乏成为经济社会进展的瓶颈 据预料,当城市人口进展到50万时,城市用水缺口5200万~6200万m3在义乌各种备选的水源规划方案中,区内挖潜的手段如新建水库等大都投资本金高、创办周期长、水质得不到保障而从毗邻的东阳市横锦水库引水,投资省、周期短、水质好,是得志用水需求的最优方案东阳市水资源那么相对丰富,具有供应义乌用水的才能东阳市横锦水库1.4亿m3的蓄水库容,得志本市城市用水和农业浇灌用水之外,每年汛期还要弃水3000万m31998年开头的灌区设施配套创办,使横锦水库新增城镇供水才能5300万m3东阳还可以开发后备水源,从境内梓溪流域引水入横锦水库,能够新增供水5000万m3因此,东阳市有才能将一片面横锦水库的水供应义乌市使用,将丰余的水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一方有需求,一方能供应,于是最简朴的市场法那么促成了这笔首例跨城市水权交易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实质上是一次重大改革实践这次事情至少有三大重要意义 一是打破了行政手段垄断水权调配的传统长期以来,我国的水权调配被行政垄断,主要表现为“指令用水,行政划拨”。
在流域管理中,流域各地区用水通常是由上级行政调配,解决干旱季节用水或水事纠纷也主要采取行政手段在跨区域或跨流域调水中,调水工程一般由中央或上级行政部门主导实施,对区域之间的水资源实行行政划拨,调水工程由国家包办或有很高的投资补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流域内上下游水事管理,还是跨流域调水,运用行政手段难度越来越大,协调利益冲突的有效性越来越差在东阳-义乌水权交易中,由于利用行政协调速度慢、不成靠,加之自身经济实力很强,义乌选择了直接向东阳买水,运用市场机制获得用水权,这不同于以往全体的跨区域调水,突破了行政手段举行水权调配的传统 二是标志着我国水权市场的正式诞生水资源的全体权属于国家,因此水权的初始调配务必通过政府机构但是水权的再调配并不必然通过行政手段,假设通过市场举行,就会形成水权交易市场,简称水权市场同样,水商品的调配假设通过市场来举行,就会形成水商品市场实际生活中,我们把水权市场和水商品市场笼统地称之为水市场在自来水市场中,虽然水价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定价,但市场机制已经大量引入而纯真水和矿泉水市场,那么完全实现了市场化,桶装的纯真水每吨约500至600元,小瓶的那么每吨可高达2000至3000元,价格完全由供求抉择。
缺水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并因此推动水商品市场急速进展壮大而与此同时,水资源使用权的流转却完全通过行政划拨,水权市场还是一片空白,同水商品市场形成巨大反差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打破了水权市场的空白,领先以对等、自愿的协商方式达成交易,第一次形成一个跨城市的水权流转市场 三是证领略市场机制是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东阳和义乌运用市场机制交易水权,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增加东阳通过节水工程和新的开源工程得到的丰余水,其每立方米的本金尚缺乏1元钱,转让给义乌后却得到每立方米4元钱的收益,而义乌添置1立方米水权虽然付出4元钱的代价,但假设自己建水库至少要花6元东阳和义乌的水权交易,将促使买卖双方都更加俭约用水和养护水资源,市场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假设双方通过 行政手段解决问题,势必会增加两市冲突,甚至可能进展成为水事纠纷,市场机制实质上还起到协调地方利益冲突的作用 (摘编自胡鞍钢,《从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看我国水调配体制改革》http://.cws.net.cn/Journal/cwr/202206/20.html) 请结合案例1-1回复以下问题: 1.通过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案例,是否可以理解资源稀缺的含义? 2.通过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案例,理解市场一词的含义。
在该例中具有市场的全体特征吗? 3.为什么会发生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是需求还是供应,还是什么气力在其中起作用? 4.这个事例是否说明,水权的再调配并不必然通过行政手段,假设通过市场举行,会更有效率? 案例1-3天价厕所 深圳福田区抉择修建20座单价300万元的公厕的消息近日传出后,舆论大哗有深圳网友算了笔账:假设每座厕所面积按100平方米计算,其每平方米的造价就是3万元,而深圳最好的商品房的造价,每平方米也不过0.8万元 天价厕所在前几年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全国各地,曾经此起彼伏,现在之所以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乃是在价格上又攀升了新的纪录可不是吗?2022年年底的时候,深圳市罗湖区厕所的“天价”程度还只是停留在12.8万元,3年功夫就涨了20多倍福田区城管办有关专业人士解释说,这种公厕具有综合功能,集垃圾处理、公厕、杀毒于一身,而且还有空调、电视,还能洗衣、理发、托婴、休息 有专家报告我们,虽然300万元确实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政府这样决策是对的,由于“政府规划要着眼于长远”这是对的,虽然言外之意有百姓在这个问题上鼠目寸光的味道。
但是在我们看来,着眼于长远并不等于盲目超前公厕问题之所以总是成为问题,根本理由在于人们上街时感到如厕不够便当,而非如厕时感觉不够良好换言之,解决公厕问题当务之急是“数量”因素,而非“质量”因素这在深圳并不例外,倡导“公厕文化”的时候全市就缺185个公厕呢因此,在现阶段,使公厕能够与人便当、明净卫生也就足够了等到把“便当”难的问题解决了,或者等到钱多得没地方去花了,再打那些天价的方法也不迟当年罗湖区的天价厕所乏人去“蹲”,公厕“一天开放15个小时,却只有稀稀落落的10余人使用” 天价厕所现象说明:1.产品的先进性理应是适度的,一项技术尽管先进,但是超越了人们的收入水平,脱离了人们的支付才能,不能为人们采纳,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2.政府决策理应考虑市场的需求,一天只有10余个人使用的厕所确定是市场需求缺乏的;3.一方面是人们有大量需求的普遍厕所数量严重缺乏,一方面是天价厕所无人如厕,这说明在厕所的决策上,资源配置是明显非优化的 其次章 案例2-1激励孩子买书的零用钱 随着孩子年龄长大,家长给自己未成年孩子的零用钱也将增加增加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不管孩子如何使用,每月增加确定金额;其次种方式将这笔钱用于补贴孩子添置课外书籍,即只有当孩子添置图书等时才能获得确定金额的补贴。
鲜明,这两种方式对激励孩子读书和增加学习开支,裁减消遣和零食开支的效果不一样 图2-13 增加零用钱不同方式及其效果 假设,图2-13中纵轴表示其他物品的数量,横轴表示添置书籍的数量AB线是原先的零用钱水平第一种增加零用钱的方式是每月无条件付给确定金额的方式;其次种增加零用钱的支付方式是仅对添置书籍的支出赋予补贴这两种方式对孩子使用零用钱的方式有重要影响孩子在其次种方式下,添置的书籍大大增加,而其他支出与初始状态根本一致 孩子原来消费状况由E1点表示,每月无条件付给确定金额的方式,等于给孩子增加收入孩子会按照自己偏好的方式调配这些新增的收入孩子的偏好由无差异曲线图表示,家 长按照这种方式给付确定金额后,相当于将原来的预算线平行向上移动,移至EC线,孩子的消费均衡点向右上方移至E2点,对阅读书籍的添置有少量增加若按照其次种方式,按照孩子买书支出比例赋予补贴,那么相当于对书籍降价,变更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孩子的消费均衡点将会是E3点这时,阅读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而消遣和零食的支出只有少量增加 请根据案例2-1回复: 这个例子是否意味着,即使价格体系保持不变,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仍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变更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以达成容许看到的选择结果? 案例2-2公车制度改革 图2-14公车制度改革的效率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为确定级别的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配备公车。
假设配备公车的量在Q1,相应的支出本金在AB线上,使用者得到的得志感那么处于U1线上假设俭约使用公车可以增加其他消费,那么可以通过裁减交通消费,增加其他消费而使效用提高,达成U2的得志水平由于俭约使用配备的公车不能增加其他消费,所以,虽然国家花费的本金较高,但是实际效用却较低公车改革的方法是,取消公车,对原来享受公车待遇的干部赋予定量交通补贴假设交通补贴的金额相当于CD线水平支出,这些干部可以选择E1点所示的消费组合,而使自己的得志感不变假设交通补贴的金额高于CD线,低于AB线(图中未标出),那么这些干部的得志感比改革前有所提高,而且政府为该项支出的费用比改革前有所降低这里还没有考虑过去使用司机的开支,假设考虑到俭约司机的开支,那么这项改革的效果更大 请根据案例2-2回复: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