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就像种树最好的时间在十年前.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理想就像种树,最好的时间在十年前 阿正发来消息:“江徐,冒昧地问个问题,假设你今年25岁,想用接下来的5年时间主要做什么?我想参考一下,是不是能看明白一些东西 阿正,大学刚毕业,理科生,文艺男,大三那年由理转文从他自曝的一些求职和工作的事情我知道,这是一个本色还没被染、初心仍未变的男孩,简朴,丝毫不懂圆滑 “我不想什么炎热就学什么、潮流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我想学能让自己真正着迷的东西,做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可能以后我的想法会变更,但现在我有资本——就是年轻,不利用就亏了之前他说过的这几句,让我对他留下难得且与众不同的好印象 算是个契机,借由这个问题,我回想起流泻的一段时光 25岁,师范毕业两年,我在小城一家企业上班每天骑单车,早出晚归,上六休一,按部就班 也担心,也不甘,一不提防就不耐烦在这样一种波动心绪下,照旧在那里前前后后熬過了3年,犹如纯粹为了生存,解决温饱,在写作梦想上没有很大进展 假设我今年25岁,想用接下来的5年主要做些什么呢? 5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不管师范毕业之后从25到30岁的5年,还是从18到23岁的师范5年,只要我想,其实可以利用好多时间看好多书、多到现在足以胸有成竹地报名加入《中国诗词大会》。
怅然我没有,至于理由,我想最主要的,在于做事缺乏系统性一向以来,太随性而为,看书太肆意,做事太随性,由着自己兴趣,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学识和思维体系在任何一个领域,想自我突破,获得一些成就,必然需要系统性地学习 假设回到25岁,我想我还是会容许在那里上班,哪怕辛苦,哪怕跟同事合不来,至于用5年的时间来做什么,感谢阿正的“主要”,我想到了一个词:系统 我将系统性地看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 用一年时间,系统地看古典诗词类的书 用一年时间,系统地看宗教哲学类的书 用一年时间,系统地看心理学方面的书 另外两年,约莫照旧用于看以上书籍 这是我报告他的答案 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平衡生存与梦想的问题 世上的好书太多,世上的美景不少,有些人的心中怀有不同的梦,可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有限,始终在以有涯之生,求无涯之知,务必有所选择和取舍 不要跟风从众,亦不必随波逐流,选择真正令自己着迷的事,十年磨一剑、十年种一树、百年移一山那样,投身于此,专注于此 假设你只是任意做一些你热爱的事,那并不是你真正爱做的事察觉你真正爱做的事,需要很深的专注力以及洞察力。
不要从谋生的角度来开头做一件事,假设你察觉了自己爱做的事,你自然就会得到谋生的工具 如何去察觉自己爱做的事? 一旦找到真正爱做的事,又如何使其成为谋生工具的同时照旧被爱? 真相,或许需要你我身体力行去探寻和验证 当我回想起25岁,想起那些精力最旺盛、笑容也最璀璨,貌似连春日光线都呈翠绿色的那些时光,甜甜的,也有淡淡的哀伤之前从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此刻从心里再次浮现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生活本身是长满可能的一棵树,假设不去种,也就是浮华泡影,十年之后只能望着人家大树底下乘他们的凉,望着人家的颗颗青梅止自己的渴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