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本与劳动历史演化.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4566537
  • 上传时间:2021-08-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9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资本与劳动历史演化 上次我们探讨了资本与劳动的“初始关系”在这种初始关系中,资本和劳动都分别是从狭窄的、简单化的意义加以定义的,即“资本”是资本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而“劳动”则是指直接生产的劳动者即典型意义上的产业工人、蓝领工人的劳动力,一种以运用体力和简单生产技能为主的劳动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初始关系和狭义定义,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劳资关系的实际情况;从逻辑分析的角度看,这种初始关系和狭义定义,通过抽象分析,突出了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和区别,而忽略了资本和劳动各自向对方演化的趋势 一、资本与劳动的区别是其相互作用的前提 马克思和古典经济学家都承认资本与劳动的相互作用:资本离不开劳动(即使是资本家本人的劳动),劳动也离不开资本(即使是劳动者本人的资本),两者只有结合起来,现实的生产过程才会出现和进行下去马克思和古典经济学家也都承认资本与劳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首先,资本转化为劳动资本家预付工人一笔货币,工人用它来购买生活资料维持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生存,并再生产出劳动力来此外,资本家可以进行一定的教育投资,提高工人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劳动力其次,劳动也可以转化为资本。

      按马克思的说法,劳动可以创造出新的财富和剩余产品,资本家把这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新的资本;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劳动,是劳动的物化,是死劳动古典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虽然否定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但他们也认为,工人可以通过勤奋工作,挣更多的收入,将一部分积累起来转化为资本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前提是两者之间的区别,因此马克思和古典经济学家肯定都会否定劳动就是资本、资本就是劳动这种直接的同一性,他们肯定不会接受劳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这类取消了资本与劳动对立、消除了两者的边界、混淆了两种含义的“混乱的”概念尽管亚当斯密等人也经常把劳动力或人本身纳入资本的范畴,尽管马克思也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将成为最大财富的说法,但他们在原则上均坚持资本与劳动的本质区别,取消这一区别,也就等于抽掉了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石,这些理论大厦就会轰然倒地 二、劳动和资本各自的历史发展 1.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的发展 在农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劳动主要是一种以体力为主的简单劳动,知识在其中的作用很有限:直接生产劳动者固然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很低,就是专门从事智力工作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人和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宗教和哲学等非实用性的、“形而上”的研究,自然科学极不发达,即算有,也很少运用于直接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在工业文明时代,知识成为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极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具体表现为科学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即以机器体系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工具的发展和使用,因此谁能够拥有这些先进的生产工具,谁就掌握了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谁就会在生产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占就业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仍然从事简单劳动,成为机器体系中的一个被动的环节虽然全部简单劳动之总和在整个生产体系中(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工业中)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但单个工人的劳动则是无足轻重的,因此在没有组成工会之前,单个的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十分被动和软弱的地位,资本与劳动的区分和对立就是建立在这种历史状况的基础上的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时代的劳动可以归结为一种旧式的劳动,两者的区别在于,少数人所创造的知识在农业文明时代还没有应用于直接生产过程,而在工业文明中得到了应用,但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总劳动结构中,两者都以简单劳动为主,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占劳动人口的绝对多数信息和知识文明时代,则出现了一种新的劳动形态,这时的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运用,以至劳动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已由简单劳动者变为复杂劳动者、由蓝领工人变为白领工人;不是少数人的智力和知识及作为其物化的生产工具,而是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和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成为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主导力量。

      这种新型劳动的出现,使它的对立面,即资本也改变了自己的形态 2.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发展 20世纪中叶,传统的以物质资本为主导原则的经济学受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难解之谜的强烈挑战 (1)现代经济增长之谜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计算,从1929~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大快于物质资本投入的增长速度大量的估计数字表明,国民收入的增长比国民资源的增长要快……与用于产生收入的土地、实际劳动量和再生产性资本的数量三者结合起来的数量相比,美国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速度要高得多而且,最近几十年间,从一个商业周期到另一个商业周期,两个增长之差变得越来越大比如,尽管美国农业的投入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而产出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那么,这个巨大的差值、差率和差额是怎样产生呢? (2)库兹涅茨之谜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发现,在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其资本形成的速度却相对下降了这就是说,相对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美国的净资本形成却在减少例如,美国资本与产出之比,1869~1888年间是3.2∶1,1909~1928年间是3.6∶1,而1946~1955年间却只是2.5∶1“换言之,在最近几十年中,更多的产出是用较少的资本生产出来的。

      国民收入中由资产所创造出来的份额从大约45%降至25%,而在劳动工时相对降低的情况下,归于劳动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却由55%提高到75%那么,这部分贡献是怎样产生的呢? (3)工人收入增长之谜20世纪以来,美国和西方国家工人实际收入水平普遍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劳动工时却大大缩短了:1900年~1920年,工作时间减少37%,而收入却增长34%;1920年~1940年,工作时间减少20%,而收入却增长35%;1940年~1970年,工作时间减少了17%,而实际收入增长了37%从1900年至1909年期间,雇员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约占55%,而在1970年则占了75%与此相反,财产所有者收入从24%降至8%,租金收入从9%降至3%,净利息从5.5%降至4%当然可以用工人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的让步这种政治原因来加以解释,但除此以外,还有没有纯经济原因在起作用? (4)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缩短之谜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个人收入差别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当然可以用累进税制和公共转移支付等第二次分配来加以解释,但是否有更加深层的原因和必然性呢?舒尔茨等人认为,以上这些谜团,绝不能仅仅用资金的投入,也不能用就业人数和劳动工时的增加来解释,而只能用“人力资源质量的改进”来解释。

      这就是说,高质量的劳动力“、知识、技术、有关工作机会的信息以及移民方面的投资”的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舒尔茨等人将这种新型劳动力称之为“人力资本”(humancapital)为什么要把高质量的劳动力称为“人力资本”,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呢?原因如下:第一,同物质资本一样,人的知识、技能等质量因素的形成和维持都要花费成本,这一成本要高于形成和维持普通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费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的简单劳动力只需很少的费用就能维持,但高质量的劳动力则需要接受长期的教育和培训,而教育和培训需要较多的投资自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和劳动者本人花费在教育上的投资在不断增长美国劳工教育资本存量,按1956年美元价值计算,在1930~1957年间由1800亿美元上升到5350亿美元第二,同物质资本一样,人们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费用支出,是为了获得将来更大的收益而放弃了眼前消费和眼前收入,这种投资具有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机会成本比较高,比如为了完成大学教育,就必须放弃不上大学而马上就业获得的收入相对而言,简单的劳动力则不具备这种特征第三,与物质资本一样,知识、技能、智慧、创造力等等具有稀缺性,在劳动力市场上求大于供,可以获得较好的价格。

      与此相反,简单劳动力则不具有稀缺性,且供大于求,在价格谈判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第四,与物质资本一样,高质量劳动力具有较大的生产效率,能够创造较多的财富,因而理所当然也应得到较高的收入与此相反,简单劳动力则只有较低的生产效率,因此收入也较少由于有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上述经济之谜都能得到较为合理的理解:从1929年~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中有20%来自教育,而工人收入的增长和个人收入分配差别缩小的根本原因,也在于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国外有关专家曾研究过教育对提高个人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认为相对于未受教育的人来说,小学教育能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43%,中学教育能提高108%,大学教育能提高300%换句话说,大学毕业者的劳动生产率是未受过教育者的4倍,是受过小学教育者的2.8倍,是受过中学教育者的2倍 3.人力资本的定义 人力资本,由于它主要通过教育途径而形成和获得,因而又可以称之为教育资本;由于它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知识,因而又可称之为信息资本、知识资本;由于它的非物质性,因而又可称之为精神资本、无形资本;由于它与体力、简单劳动力的区别,因而又可以称之为智力资本。

      在所有这些称号中,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最为贴近,在全世界也叫得最响,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教育资本、精神资本、无形资本、信息资本、智力资本等概念都只是反映了人力资本的形式和外部特征,知识资本则反映了人力资本的内容;第二,信息经济、信息时代、信息文明等概念,作为工业经济、工业时代、工业文明之后的过渡阶段,被知识经济、知识时代、知识文明所取代,知识、知识经济又把信息、信息经济扬弃地包含于自身之中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生产力和财富,整个经济都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使用、交换和分配的基础上现在可以正式对人力资本或知识资本加以定义了 (1)人力资本是指“个人的生产技术、才能和知识”(萨洛,1970),是“居住于一个国家内人民的知识、技术及能力的总和,更广义地讲,还包括:首创精神、应变能力、持续工作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兴趣、态度以及其他可以提高产出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人的质量因素”(M.M.麦塔,1976)我国学者李建民将人力资本定义为“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上述定义突出了人力资本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它是人的“知识、技术及能力”等质量因素,而不是体力等简单劳动力;第二,它不是泛指一切知识、技术和能力,而特指“具有经济价值”的、“可以提高产出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2)狭义的、直接的人力资本是指具有直接市场价值和经济意义的知识、技术和才能;广义的、间接的人力资本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现实或潜在地具有市场价值和经济意义的知识、技术和才能具体而言,狭义的、直接的人力资本是指已进入市场或者马上能够进行市场运作的、可以提高产出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和才能一般来说,这些知识、技术和才能或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经济可行性,能够取得直接的产出、增值和利润,或者拥有相当的市场需求和顾客群这是它们成为人力资本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仅仅具有客观条件还不够——由于人力资本直接存在于人身上,与它的主体、所有者有直接的同一性,是直接为它的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因此如果所有者本人没有关于人力资本的自我意识、没有把它投入运营并获取利润的市场观念、没有基本的运营能力,那么这些知识、技术和才能对它的所有者来说,就不具有资本的意义可见,知识、技术和才能的所有者本身的产权意识、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是构成人力资本的主观条件否则,这些知识、技术和才能就会被他人(比如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家)当做简单劳动力加以廉价使用,并因此而获得巨大的超额利润这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剥削。

      广义的、潜在的人力资本,指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不具备,很难或暂时不能进入市场、不能提高产出和促进经济增长、不具备经济价值的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