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中学中考语文文言文愚公移山复习导引.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62562040
  • 上传时间:2018-1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榜样的力量,源于苦难得磨砺苦难事人生的必修课,有的人在苦难面前选择退却、消沉、怨天尤人,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却坦然的面对,从不向命运屈服,积极为明天拼搏《愚公移山》复习导引 一、作家作品简介《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二、重点字词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太行(háng) 万仞(rèn) 惩(chéng) 塞(sè) 汝(rǔ) 曾(céng) 诸(zhū) 箕畚(jī běn) 荷(hè) 孀(shuāng)龀 chèn 叟(sǒu) 匮(kuì) 亡以应(wú) 厝(cuò) 雍(yōng) 2、重点词语(1)者:相当于“……的人” (2)面:面向着,名词用为动词。

      3)毕:全 (4) 险:指险峻的大山,形容词用为名词5)其妻:其,代词,他的,指代愚公 (6)以君之力:以,介词,凭,靠之,助词,的7)遂:于是 (8)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名词用作状语9)笑而止之:而,表修饰,相当于“着” 之,代词,他,指代愚公 (10)加增:加大增高11)自此:从此 3、古今异义词(1)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3)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4)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5)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4、词性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3)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5、一词多义 (1)且 :年且九十 将近 (2)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且焉置土石顾 况且 始一反焉 (语气词)(3)“之”的用法①.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③.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④.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4)“于”的用法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6、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3)河曲智臾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4)一厝朔东 厝同措,放置 三、翻译下列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北交通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道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四、分析课文 《愚公移山》是一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原文无标题,全文四段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这是故事的背景这一段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定和勇气也就越突出写二山的地理位置,用一个“本”字与后文呼应;言外之意,这两座山如今已不在那里,这就自然引出下面的故事第二段:具体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山 这是情节的开端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①-③句),写愚公为改善交通条件,向家人提出移山的主张;第二层(④-⑥句),写解决土石的办法。

      第三层(⑦-⑨句),写移山的艰难和众人的支持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改善交通条件面山而居,出入极为不便,一个“惩”字表明愚公所受的痛苦之深九十来岁的老人,饱尝交通堵塞之苦,现在决心移山,显然不是为了一己之便,而是为了造福后代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能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移山的宏伟事业当他提议移山,并向全家描绘“平险”后天险变通途的美好图景时,立即得到全家的支持和拥护杂然相许”,使人想到一家人争先恐后,纷纷表态的生动情景其妻献疑”,使文章顿生波澜文章不让愚公直接答复,而让家庭其他成员纷纷回答,既照应前文“杂然相许”,显示了众人的热情,又说明愚公的意志已化为大家的意志,愚公和家人在移山的创举上,目标一致、团结一心叩石垦壤,箕畚运土”,说明工具简陋,劳动艰辛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运土路程遥远,费时甚多这些既说明移山的艰巨,更衬托愚公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京城氏之子帮助移山,具有什么深长的含义?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连儿童也欣然参与,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第三段:叙述愚公对智叟的驳斥 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富含哲理,发人深省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念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

      他目光短浅,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而愚公认为子孙繁衍,生生不息,只要世世代代坚持挖,终能将之铲平智叟只知道眼前的现状,愚公却看到斗争的前途愚公理直气壮,智叟理屈词穷,被驳斥得哑口无言第四段: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实现 情节的结局这个结尾带有神话的色彩作者通过惊山神、感天帝赞扬了愚公的宏伟抱负和坚毅精神,并以移山的最后胜利照应文章的开头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限制,人和自然的矛盾无法克服,只能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五、文章中心(寓意)本文塑造了北山愚公的光辉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六、写作特色1、对比手法的使用①愚公之妻的献疑——河曲智叟的阻止目的不同:妻子的话是激以家人解决移山中的困难,是帮助移山 智叟的话完全是阻止移山语气不同:妻子是关心、支持愚公移山之奉 智叟的话完全是阻止、嘲笑②智叟阻止移山——孀妻弱子支持帮助移山③愚公(智)——智叟(愚) (发展)—— (静止)2、衬托(侧面描写) :衬托在本文中也很突出。

      1)太行二山的高大、运土工具的简陋,运土路程的遥远——衬托出移山的艰难2)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和精神3、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情节的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同时对愚公形象的塑造很有技巧如: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仅凭全家力量来“平险”,已初见其愚接看写运土石的工具“箕畚”是十分小的,而倒土地点——“渤海之尾”又是十分遥远,如此移山,更是愚不可及,但这仅仅是表象至智叟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出了一番道理后,他的形象顿时高大,他的见解远远地超过了常人,真是大智若愚七、疑难解答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直通豫南,达于汉阴2、提问: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切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来自外部的阻力(智叟的反对)3、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确知移山之利,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

      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4、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分歧: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看问题观点: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5、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 这个结尾是不是一种迷信思想?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局不仅不损害愚公的形象,而且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富高大,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力神的两个儿子下凡,把两座山背走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6、开头写二山的高大有何用意?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定和勇气也就越突出。

      7、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的道理8、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9、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做法?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的今天,愚公的做法无疑是不足可取的1)愚公移山耗费的人力、物力多,工期太长,收效甚微,不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不合科今天快速、高速发展的要求2)愚公移山也不是唯一的办法,他可以采用更为省力的举家搬家的办法,这同样可以达到指返豫南,达于汉阳的目的,并且快捷;(3)从保护大自然的角度看愚公移山更是不可取的,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破坏后,导致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带来后患10、愚公移山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愚公移山的做法在今天虽不足可取,但他那种精神在今天却值得发扬。

      我国是一个发展国家,和世界先进国家差距很大,我们在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众多的困难和挫折,那么愚公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在今天很有借鉴意义八、人物形象分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