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蔗病虫害——甘蔗蚜虫.doc
2页甘蔗蚜虫一、为害特点 群集于叶片背部中脉两旁,以刺吸式口器插于叶中吸食汁液,使蔗叶枯黄凋萎,并排泄蜜露于叶片上,导致煤烟病发生,降低甘蔗光合作用,使蔗株生长矮缩,糖分减少,还会影响宿根蔗的发株二、形态特征 有翅成虫体长2.5毫米,头和胸黑褐色,腹和足黄褐色至墨绿色前翅前缘脉和亚前缘脉之间有灰黑色的翅痣触角5节,l~2节短而光滑,前胸背面中央有四角形大胸瘤无翅成虫体2.5毫米,头、胸、腹紧连在一起,触5节胸、腹背覆有棉絮状白色蜡质物腹部膨大,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背孔前头有两个小角状突,触8节,第3节宽大有翅若虫胸部裸露,中间特别发达,两侧现有翅芽,腹背披纤维状白色蜡物三龄前触角4节,四龄触角5节无翅若虫胸腹部背面均披有棉絮状白色蜡物,触角4节三、发生规律和习性 1、 孤雌胎生繁殖,有群集于蔗叶背面取食和繁殖的习性,,虫多群聚于主脉两旁,少移动,一年可发生20个重叠世代各代历期随季节的变更而不同,气愠在20~30℃,相对湿度在70~90%,无翅若虫历期约13.5~18天,若平均连续超出30℃,绝对高温达40℃以上,有滞育现象,若虫期延长数天一般有翅若虫比无翅若虫的历期长2、 有翅成虫飞翔能力强,寿命仅7~l0天,平均产仔14~15头。
有翅型主要发生于9月底至第二年6月,无翅型则整年发生,有三次迁飞盛期:第一次于6月,主要由越冬虫源繁殖起来的有翅成虫向大田迁飞扩散;第二次于8~9月的田间扩散;第三次于11月,由成熟的蔗株迁飞到越冬场所或秋植蔗田3、当雨量分散,气温较高,时晴时雨,天气闷热的季节,有利于甘蔗绵蚜虫繁殖扩散,每年以6月至10月繁殖最快,尤其是8、9月为害最烈四、防治方法 1、 3月前消灭越冬蚜群、防止迁飞2、 在6月底至7月初春季有翅成虫迁飞末期和初生小蚜群刚建立时,对蔗田全面检查,用药物"挑治"推荐农药:抗蚜威,乐果乳剂,甲氰菊酯,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