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土楼回响—客家之歌》上课教学方案设计.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17240221
  • 上传时间:2024-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土楼回响—客家之歌》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初中学生虽处在生长发育期,但心理仍未成熟,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我的课堂设计以学生参与为主,尽量避免对乐曲进行单一的知识性讲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收集材料、讨论、游戏等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  教材分析:  《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获得XX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首演曲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本课放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音乐素材B主题的旋律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由铜管乐器演奏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尾声本课要求学生不仅清晰全曲的结构,并要用客家方言演唱A主题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课前的搜集、整理及相互讨论,初步了解相关的客家文化,并在课堂中展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聆听、赏析交响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了解客家山歌  教学重点:  ,把握乐曲中的主题乐句(采用了哪首客家山歌的素材)  2,清晰整首乐曲整体框架(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用客家方言唱会主题A乐句,并注意主题A在第三次出现时的变化,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2,掌握乐曲是由哪三个音乐要素发展而成,在掌握三个音乐要素的同时完成全曲的曲式结构  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互联网、教材、报刊等)收集客家民俗风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4分钟  、教师用客家话范唱《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中的A主题,引出课题先提出要求:注意老师用什么语言演唱?  2、播放《海娃变油娃》,带问题欣赏:注意这首曲子旋律与老师刚才的范唱有什么关系?  、学生从老师的范唱中接触到客家方言  2,带问题欣赏《海娃变油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2、让学生了解A主题是取材于《海娃变油娃》这首客家山歌  二、新课教学  A:情境引导、激发兴趣  3分钟  、  、展示土楼图片,从土楼的形状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土楼要以这样的形式建造,请学生介绍有关客家文化。

      并由此引出课题,介绍《土楼回响》创作背景  每个小组长收集各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并介绍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到课堂中来    B:初步分析与体验  5分钟  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三个主要音乐素材:  A主题:合唱部分,取材于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欣赏片段,(先让学生发表意见),总结出情绪很热情,用客家方言演唱,表现了客家人热情,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用红颜色代表  学唱主题乐句:用客家方言读歌词,突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听老师范唱  先全班学唱,(学生自评,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演唱效果,给予适当的)  山歌对唱:老师与学生对唱  B主题:铜管乐组主奏,介绍铜管乐组的成员,欣赏片段,(与学生交流感受),B主题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体现了客家人的勤劳为B主题配上动作),铜管乐器用铜金属制作选用黄颜色代表  固定节奏:欣赏片段,感受节奏的特点,并介绍乐器:低音提琴,定音鼓让学生谈谈感受)管弦乐中最低音区的乐器,低沉,浑厚有力,联系到客家人坚强不息,吃苦耐劳的性格用蓝色表示    学生在边听边发表意见,感受到A主题合唱部分的热情,体现客家人精神中的热情,团结等精神  学生跟老师用客家方言朗读歌词,并带上节奏  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

      并由学生自评  老师与学生对唱,带上热情的情绪  B主题,学生听完后发表意见,坚定有力的并用简单动作表示力量)了解B主题的主奏乐器  固定节奏,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音区很低,给人一种坚定的感觉,并展开讨论体现客家人坚强,扎实,吃苦的精神    让学生在自主个性的感受音乐,自觉进行情感体验的同时,老师加以引导  先解决方言问题,并带节奏朗读有助学唱旋律  由学生自己评价,发现问题  师生对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c:游戏  7分钟  游戏的名字叫《看谁的耳朵灵》  要求: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各组小组长在该组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已制定的表格老师放音乐并给予提示  规则:  ,不能用语言交流,犯规给予扣分2,组员根据所听到的用动作来提示小组长  学生在与老师提示下,互动并完成乐曲的曲式结构  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将难理解的曲式分析以直观有趣的活动形式完成  D:深入分析与体验  7分钟  根据学生所完成的曲式,与老师一起在边欣赏的同时揭示正确答案,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注意A.B主题每次出现时的变化,对曲子进行深入的分析  引子部分:让学生说说感受(由远到近,由弱到强),力度pp<p  A:mp(男声演唱)  B:mf,主奏乐器:大号和大管。

        AB:f,(提示学生一部分是由AB两个主题同时进行,)(客家人一边劳动一边热情地唱着山歌)  B`:ff,由整个铜管组的乐器主奏  A`:fff,(客家人的热情感染了我们,一起唱起了山歌,山歌在整个土楼回响)  尾声:ffff(以劳动号子的主题结束了全曲)  乐曲风格(一首沉着坚定的三拍子进行曲)  带着问题与老师一起欣赏乐曲(分段),讨论得出A.B主题每次出现的不同,并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老师一起,伴随音乐分析乐曲,最后完成全曲的曲式结构  以揭示答案来引导学生欣赏,并完成老师的问题,并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体会音乐  三,教学拓展  7分钟  小活动:邀请学生担任合唱团团员,与交响乐队一起来表演《客家之歌》,注意每次A主题演唱的力度,并用动作表示B主题  学生观看视频,演唱A主题,并在B主题的出现时用动作表示  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  四,总结  2分钟  、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及参与表现这部作品,你有什么感受或是启迪?  2、  我们今天一起欣赏了这首《客家之歌》,了解了客家文化,客家人这种团结,勤劳,向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  学生谈个人的感受  与学生一起回忆课堂并总结,让学生对这一节课有个总体的认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