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安地铁标识选用“城墙章”(图).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5632437
  • 上传时间:2017-09-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7.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安地铁标识选用“城墙章”(图)2008 年 05 月 13 日 06:21[我来说两句(5)] [字号:大 中 小]来源:华商网-华商报西安地铁办副总指挥乔征(左)与设计师为地铁标识揭幕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西安市地铁办昨日召开“地铁标识暨二号线站名新闻发布会”历时近 8 个月,西安地铁标识总算最终确定,并于昨日起开始使用西安地铁标识征集工作于 2007 年 10 月 19 日启动,2007 年 11 月 10 日截止,共收到2178 份投稿从中脱颖而出的地铁标识初次撩开面纱,这一标识看起来有点类似一枚“城墙章”方形“城墙章”国内首创“城墙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简单明了、色彩明亮、大气端庄最终确定的西安地铁标识“城墙章”,其主色调为中国红和白色标识设计中,城墙和地铁隧道相扣,将西安标志性建筑城墙与地铁隧道的元素有效结合起来标识的整体形象采用方形在标识的下方还有“西安地铁”和“XIANMETRO(地铁英文名的缩写)”的字样据介绍,“城墙章”的设计采用方形,打破了国内原有地铁标识设计中大多采用的圆形和不规则形的设计,属国内首创方形渗入了中国古代印章的涵义,在某种意义上蕴含着地铁为市民服务的一种承诺。

      融入了中国元素的“城墙章”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市地铁办副总指挥乔征对“城墙章”做了详细的解读他说,“城墙章”最抢眼的是它的中国红底色中国元素中不可缺少的红色,既是中国传统偏爱,又是老百姓中意的喜庆色在交通标识中,红色又是警示色,非常突出,引人注目,能够起到突出的作用城墙章”采用城墙作为基本形状,红白搭配,色彩对比明显,色差突出白色代表着地铁作为公共设施,是纯洁、环保、无污染的连贯起来的城墙与地铁隧道口相扣,上方下圆,相得益彰外面采用城墙垛口的形状,内侧的椭圆既代表着城门,也代表着地铁隧道隧道连贯起来的两段城墙垛口的造型组成“M”形,即地铁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线条流畅,也意味着地铁运行的畅通城墙章”红白相间,线条流畅在一定意义上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标识“中国印”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不由得就能想起来,西安地铁标识“城墙章”于 2008 年诞生设计师:觉得非常意外地铁标识的设计者,32 岁的浙江人方烨是个从没有到过陕西的年轻人,就连获知西安地铁要征集形象标识的消息,他都是从网上知道的此次方烨所设计的方案能从 2178 份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被确定为西安地铁标识,用方烨自己的话说,是没想到。

      方烨说,当初从网上得到消息之后,他先从自己所能掌握到的书籍、资料了解西安,认识西安当然,他考虑更多的也是如何将西安这座古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从搜集资料到制成初稿,大约花了 10 天时间为了参加评选,他还特意准备了两套方案原本自己最看好的那套方案落选,倒是原本的备选方案最终被选定目前被选中的地铁标识“城墙章”正在办理奖金支付和商标注册手续城墙章”还挺招人喜欢记者拿着“城墙章”的影像资料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新露脸的西安地铁标识“城墙章”还挺招人喜欢的在高新区一家外企工作的孙先生称,看起来不错,很直观、很流畅标识中采用了西安最具特色的城墙元素和地铁的首个英文字母造型,表现出了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风采从事专业设计工作的刘丽说,“城墙章”色彩醒目、简单易记,它将地铁特色和地方特色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英文单词的解释搭配,方便外国人识别,展现出了必要的国际性二号线 23 个站名确定昨日,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 23 个站名全部确定站名不但能准确表达位置而且具有代表性、永久性二号线最终确定的 23 个站名由北向南依次为:北客站、北苑站、运动公园站、行政中心站、凤城五路站、市图书馆站、大明宫西站、龙首原站、安远门站、北大街站、钟楼站、永宁门站、南稍门站、体育场站、小寨站、纬一街站、会展中心站、三爻站、凤栖原站、航天城站、韦曲南站、渭河车辆段和潏河停车场。

      西安市地铁办副总指挥乔征称,这些站名不但能准确表达具体位置,具有代表性、永久性和方位性,能对市民起到基本的指引作用最终确定下来的地铁二号线 23 个站名具有不带“村”字、文化内涵丰富、现代都市味浓、突出公益性四大特点地铁不是“村村通”新名具有永久性在西安,似乎到处都是“村庄” ——八里村、吉祥村、边家村、南康村等地铁二号线沿线也分布着一些城中村,这些城中村附近的站名,没有一个是以“村”或者“庄”命名的原来的张家堡站改成了行政中心站,原来的尤家庄站改成了凤城五路站,原来的南康村站改成了市图书馆站,原来的方新村站改成了大明宫西站,原来的龙首村站改成了龙首原站,原来的八里村站改成了纬一街站,原来的长延堡站改成了会展中心站西安市地铁办副总指挥乔征称,之所以不再以城中村命名地铁车站,是因为城中村在西安衰落之后才出现,并非历史中长期存在,而随着西安的繁荣和城中村改造、拆迁,城中村将逐渐消失,所以,不能以这些即将消失的村庄来命名据了解,23 个站名参考了片区地名、附近横向道路路名、标志性公益建筑、文物名胜古迹的名称,相比即将消失的城中村,最终确定下来的名称具有永久性,并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特色,容易让市民识别。

      此前,也曾有市民在网上呼吁,利用西安修建地铁的名义,突出古城的文化特色和现代特色,不能把地铁修成“村村通”,西安市地铁办在确定站名时,也吸取了这些市民的意见    给南门北门复名市民会逐渐适应此次确定的地铁站名北大街站、钟楼站、南稍门站、小寨站等车站仍然保留原有的站名,而原来的南门站和北门站,恢复为原有古城门名称,南门站改为永宁门站,北门站改为安远门站目前南门、北门的叫法有些太通俗,给南门和北门复名,是为了突出古城的文化特点,恢复城市文化记忆乔征说,把南门和北门恢复为原有名称,刚开始时市民可能会不太适应,但等到 2011 年二号线正式通车时,会逐渐适应的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都市风采最终确定的 23 个站名中,既有北苑站、大明宫西站、安远门站、钟楼站等古城色彩浓厚的站名,也有运动公园站、市图书馆站、体育场站、会展中心站、航天城站等现代意味的站名昨日,乔征称,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西安要同时突出历史文化和现代都市两个元素,要体现出“具有 3100 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都市”这一内涵据介绍,预计于今年年底开建的地铁一号线(后围寨至纺织城)各个车站的命名,也将公开听取市民意见,并且依然会体现西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都市”这一内涵。

      不以企业命名突出地铁公益性据了解,由于地铁商机日益凸显,地铁沿线的商业物业和许多企业一直在试图争取地铁站的冠名权但最终确定的地铁二号线各站点名称,没有以企业名称来命名乔征说:“地铁站命名涉及到公众利益、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在这些因素中,西安地铁选择公益性优先,以方便多数市民认路、出行为标准,不能为了展示企业的商业形象而将以企业命名的站名强加给市民对于西安市地铁办这一做法,昨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时,许多市民都表示这么做值得称颂两幅标识作品涉嫌雷同被淘汰据介绍,在前期初步选出的标识作品中,有两件作品涉嫌与其他城市的地铁标识雷同而被淘汰因为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我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辨别哪些是原创的,哪些是模仿或者抄袭的昨日,西安市地铁办一工作人员介绍,在初步选出的标识作品中,有两件作品涉嫌与其他城市的地铁标识雷同而被淘汰地铁票价拟考虑定为 3 元通票    昨日,西安市地铁办副总指挥乔征透露,西安地铁将以通票的形式出现,票价拟考虑定在 3 元左右对于西安的消费水平,地铁票价如果定到 3 元,市民能够承受乔征说,相比乘坐公交或打车,这一价格适中;并且西安地铁以通票的形式出现,今后西安地铁要形成 6 条线的网络,3 元钱可以乘坐到这 6 条线中的任何一个站点,相比之下,无论是交通费还是乘车时间,都能省下不少。

      乔征表示,目前只是初步考虑将地铁票价定为 3 元,具体确定票价,还需要看国家对整个公交系统票价的调整情况,届时确定票价时,还需要经过物价部门的审核,举行专门的听证会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西安市民每天平均出行距离是 6.8 公里,市民可以接受将其可支配收入的 15%用于出行费用支出3 元钱的地铁票价,是在参考国内其他城市地铁票价,考虑西安物价水平和市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初步确定的二号线南北延伸线预计年底开建目前,地铁二号线正在修建张家堡站(现命名为行政中心站)至长延堡站(现命名为会展中心站)14 个城市中心区域车站昨日的发布会透露,二号线张家堡站以北的运动公园站、北苑站、北客站三个延伸站,以及长延堡站以南的三爻站、凤栖原站、航天城站、韦曲南站、渭河车辆段、潏河停车场六个车站,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二号线南北延伸线将和中心区域的线路一样,全部走地下隧道地铁站内不敢布置得太豪华昨日,西安市地铁办还介绍了大家关心的地铁车站建筑风格西安地铁办总工程师雒继锋称,为了不占用路面、不影响地面景观,地铁二号线将学香港,把车站建在沿线的大厦下面,所有站点出入口全部进建筑,和周围的建筑结合在一起在车站内部装饰陈设方面,雒继锋表示,车站内部会尽量体现古城的文化底蕴,但是仍然要保证功能性、便捷性为第一位。

      雒继锋说:“不敢把车站内部布置得太豪华,也不敢设置太多的观赏性的东西,否则会延长许多游客、市民在车站内的停留时间,不利于车站里的人群流通疏散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晓亮 刘兢 实习生刘西贝 采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