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docx
29页第七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本章学习要点· 熟悉重大危险源的辫识与监控· 熟练掌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知识· 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监控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是事故发生过程中能量与物质释放的主体因此,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对于确保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保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其基本内容包括系统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源控制等1. 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规、标准,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此处的单元意指一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危险物是指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触电等危险的一种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临界量是指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的数量2.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依据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相关规定和结合行业的工艺特点, 从可操作性出发,以重大危险源所处的场所或设备、设施进行分类,每类中可依据不同的特性进行有层次地展开。
一般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分为如下五类:(1) )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危险源2) )锅炉及压力容器设施类危险源3) )电气设施类危险源4) )高温作业区危险源5) )辐射危害类危险源 3.危险源辫识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1) )对照法对照法是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进行对照,通过对照来辨识危险源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常用的安全检查表,都是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因此,对照法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适用于有以往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2) )系统安全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经常被用来辨识可能带来严重事故后果的危险源,也可以用于辨识没有事故经验的系统的危险源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控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控有以下职责:( 1)应当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全面负责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 18218 一 2000)和申报登记范围的要求对本单位 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 《重大危险源申报表》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对新设立或者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报告核销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工作应由安全评价师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和评估结论等安全评估报告应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4)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5)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6)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信息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开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10)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检测、检验记录1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12) )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二节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一、冶金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冶金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设计单位是否有设计资质, 项目是否履行立项申请、审查、审批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是否存在私自变更设计、擅自改变工艺布局和增减设备的情况。
2)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设备选型、水、油、汽等系统配置是否进行了安全风险辨识,是否落实了控制重大危险源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措施 3)冶炼、铸造等生产环节冷却水是否及时排放,起重和吊运铁水、钢水、铜水、铝水等液态金属专用设备的设计单位资质、 选型配套、 制造企业资质、 安装、 运行和安全管理,是否达到安全规程要求 4)冶炼、铸造生产过程中,熔融金属和高温物质与水、油、汽等物质的隔离防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设备设施有缺陷的是否整改消除 5)高炉风口平台、炉身、炉顶等区域煤气泄漏、冷却壁损坏、炉皮开裂、炉顶设备装料系统、制粉喷煤系统及热风炉等重大危险部位和区域,是否处于受控安全状态 6)转炉、精炼炉、均热炉的炉体冷却、倾翻、烟气回收等工艺环节是否处于受控安全状态,是否严格执行煤气生 产、储存、输送、使用环节防止泄漏、中毒窒息、爆炸的安全管理制度,煤气柜、管线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是否符合相关安全规程要求 7)冶炼过程中涉及氧气、氢气、二氧化硫、氮气、氯气、氨气等气压的生产、储存、输送、使用,预防泄露、中毒、窒息、爆炸等防范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种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是否符合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
8)冶金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强碱、强酸使用环节, 预防爆炸、 烧烫伤、 中毒、 外泄等防范制度的执行清况, 各种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是否符合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 ( 9 )作业现场设置防范各类机械伤害事故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云标志、监控报警、联锁和自动保护装置的情况二、钢铁冶炼、轧制及其他隐患排查治理措施1 .王体设备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排查治理措施 ( l )抽风机抽风机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着烧结矿的质量抽风机存在 的下安全因素是转子不平衡运动中发生振动的问题针对这 一问题,在更换新的叶轮前应当对其作平衡试验;提高除尘 效率,改善风机工作条件;适当加长、加粗集气管,使废气 及粉尘在管中流速减慢,增大灰三沉降的比率同时,加强 二次除尘器的检修和维护 ( 2 )带式烧结机带式烧结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烧结机的机体又大、又长,生产与检修工人 会因联系失误而造成事故随着烧结机长度的增加,台车跑偏现象卫很严重; 受高温的变化, 易产生过热 “塌腰” 现象所以应当为烧结机的二、停,设置必要的联系信号,并设立 一定的保护装置 ( 3 )翻车机由于翻车机联络工和司机联系失误,车皮未能对正站台车即行翻车,会发生站台车及旋转骨架撞坏事故; 工人处理事故易发生挤手、 砸脚事故。
2 .焦化生产事故隐患及排查治理措施 ( 1 )防火防爆一切防火防爆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生产可燃(爆炸)睦混合物或防止产生和隔离足够强度的活化能,以避免激发可燃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为此,必须弄清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和活化能是如何产生的, 以及防止其产生和互相接近的措施 有可燃(爆炸)胜混合物的形成是难以避免的,如易燃液体贮槽上部空 间就存在可燃(爆炸)睦混合物因此,在充装物料前,往贮 槽内先充隋性气体(如氮) ,排出蒸气后才可避免上述现象发生此外,选用浮顶式贮槽也可以避免产生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其他非正常形成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因和 预防措施如下 ( 2 )泄漏泄漏是常见的生产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因可燃气体、易嫌液体和温度超过闪点的液体的泄漏, 都会在漏出的区域或漏出的液面上产生可燃 (爆炸)哇混合物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 设备、容器和管道本身存在漏洞或裂缝 ② 操作不当主要对可能泄漏或产生含油废水的生产装置周围应设围堰化产车间下水道应设水封井、隔油池等 ( 3 )放散焦化厂许多设备都设有放散管,加工处理或贮存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或贮槽,放散管放散的气 (汽) 体有的本身就是可燃 (爆炸) 胜混合物, 或放出后与空气混合成为可燃(爆炸)性混合物。
《 焦化安全规程 》 规定,各放散管应按所放散的气体、蒸气种类分别集中净化处理后方可放散放散有毒、可燃气体的放散管出口应高出本设备及邻近建筑物 4m 以上可燃气体排出口应设阻火器 ( 4 )防尘与防毒煤尘主要产生在煤的装卸、 运输以及破碎粉碎等过程中,主要产兰点为煤场、翻车机、受煤坑、输送带、转运站以及破碎、粉碎机等处一般煤场采用喷洒覆盖剂或在装运过程中采取喷水等措施来降低粉三 的浓度输送带及转运站主要依靠安设输送带通廓、局部或整体密子防尘罩等来隔离和捕集煤尘破碎及粉碎设备等产 尘点应加强密闭吸风,设置布袋除尘、湿式绘尘、通风集尘等装置来降低煤尘浓度 在焦化厂, 一氧化碳存在于煤气中,特别是焦炉加热用的高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在 30%左右焦炉的地下室、烟道通廓煤气设备多.阀门启闭频繁,极易泄漏煤气所以,必须对煤气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维护,烟道通廓的贫煤气阀应保证其处于负压状态为了防止硫化氢、氰化氢中毒,焦化厂应当设置脱硫、脱氰工艺设三过去国内只有城市煤气才进行脱硫,冶金企业一般不脱硫至于税氰,一般只从部分终冷水或氨气中脱氰生产黄血盐随着对污染严重性认识的提高,近年来,各焦化厂已开始重视煤气的脱硫脱氰问题。
与了防止硫化氢和氰化氢中毒,蒸氨系统的放散管应设在有人操作的二风侧 3 炼铁生产事故隐患及排查治理措施炼铁厂煤气中毒事故危害最为严重,死亡人员多,多发生在炉前和检修作业中预防煤气中毒的主要措施是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尽量减少煤气泄漏;在易发生煤气泄漏的场所安装煤气报警器;进行煤气任业时,煤气作业人员佩带便携式煤气报警器,并派专人监护炉前还容易发生烫伤事故,主要预防措施是提高装备水平,作业人员要穿戴防护服原料场、炉前还容易发生车辆伤害和机具伤害事或烟煤粉尘制备、 喷吹系统, 当烟煤的挥发分超过 10 % 时,可发生粉兰爆炸事故为了预防粉尘爆炸,主要采取控制磨煤机的温度、控制碧谋机和收粉器中空气的氧含量等措施目前,我国多采用喷吹混合谋的方法来降低挥发分的含量 4 .炼钢生产事故隐患及排查治理措施 ( 1 )炼钢厂房的安全要求应考虑炼钢厂房的结构能够承受高温辐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钢水包、铁水包、钢锭和钢坯等载荷和碰撞而不会变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