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doc
10页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 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境内地貌多样,高差悬殊,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适宜于动植物 的生长繁衍、引种驯化和种植,孕育了贵州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发展特色农业 的优势和潜力一、资源条件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全省国土面积约17.61万km2,山地、丘陵占省国土面积的92.5%,是一个没有平原依托的内陆省份全境海拔高度平均在 1000 米以 上,西部海拔1500米—2800米,中部1000 米左右,北、东、南三面边缘河谷 在 500 米左右,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的亚热带地区,冬暖夏凉,雨水丰沛,全 省森林覆盖率达 35%,为各种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具有 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一)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贵州地理环境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类型多 样,立体农业特征十分明显土壤以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为主,但从南 亚热带到中温带的地带性土壤在贵州均可找到踪迹,适宜生长各种不同的作物 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背景的多种组合,使贵州丰富的生物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区 域差异性和品质特殊性,给贵州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有利的生态环境。
二)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由于贵州全境处于多种气候交汇的过渡性地带, 生物群落的边缘效应,决定了贵州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繁 多的生物资源,为贵州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优越的资源基础三) 环境污染较轻市场消费趋势决定了特色农业要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必须首先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绿色或有机)食品贵州境内对环境 污染较大的化工、冶金等企业相对较少,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农用化学品 的施用量少,所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受污染较轻,环境状况也明显优于发达省 区甚至周边省区,是我国最适合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地区之 一2003年,贵州的农药施用量仅为0.13公斤/亩,化肥施用量仅为10.8公斤 /亩,在全国排位居后这为我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供了 有利条件2002 年,贵阳市环保局、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交的贵阳市中药材基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表明,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规定(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 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结合退耕还林,在全市 25 度以上坡 耕地取样监测,符合条件的有23.3万亩,为贵阳市发展中药材GAP种植基地提 供了决策依据。
限于财力,省的其他地州市尚未开展此项监测,但贵阳市的监测 结果说明,其他地州市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空间更 加广阔四)地域性突出地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的内在品质贵州 复杂的地质环境赋予了特色农产品明显的地域性,使众多特色农产品呈现出“易 地而竭、隔界不长”的现象,形成了一批范围相对较小、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 出的区域布局这种地域性特征既是贵州特色农业独鳌一方(独占鳌头)的地理 优势,也是贵州特色农业难以做大做强的地理障碍特色农业是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支撑的农业特色农业可分为广义(农、林、 牧、副、渔大农业)和狭义(农作物)的特色农业,统一称为特色农业在此讨 论的是狭义的特色农业,是以大宗、名、特、优、稀土特产延伸而来大宗、名、 特、优、稀农产品,具有地域限制性,品质特殊性,珍贵稀有性,品牌效应性, 规模悬殊性,价值廉诚性的特征特色农业的形成,受地质、地理、气候、品种、 施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环境的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名特优农产品种类:( 1 )原生态名特优农产品2)因地制宜引种的名特优农产品 内在品质是名特优农产品的灵魂,在贵州特别受地质环境的控制,因为贵州 岩石出露面积与其它省对比的比例最大,岩石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场所。
市场经济把非名特优农产品,加工成为仅仅是形态好的产品,而忽视内在品 质特征,属于名特优农产品产地之外生产的农产品,“鱼目混珠”地贴上名特优 农产品的商标,以假乱真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不符合名特优农产品生产的规则目前所知,绝大部分的原生态优质农产品基本上出自硅酸盐岩地质环境背景 区90%以上的名特优农产品产在贵州国土面积 40%的地区, 10%的名特优农产品 产在 60%的碳酸盐岩地质环境背景区应该抓住贵州的省情,用地质环境连片的 条件,发展硅酸盐岩地质环境背景区的名特优农产品,处理好各种农作物相互争 地的问题二、发展现状近年来,贵州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如中药材、夏秋反季节蔬菜、辣椒、马铃 薯、苦丁茶、柑桔、梨、花卉、香猪、乌骨鸡、野桂花蜜、特色渔业等,正在市 场崭露头角,前景喜人,成为我省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亮点贵州是我国最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地区之一,部分产品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 誉,中药材生产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据 2003 年 6 月农业厅调查统计,全省已 种植的天麻、杜仲、银杏、半夏、石斛、太子参等 79 种,总留存面积在 107 万 亩以上,为贵州的中药材生产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全省现有制药工业企业 195 家,生产中成药、民族药共 256 个。
2004 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 63.08 亿元,占全省 GDP 的 1.57%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是贵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的重点产业,也是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中药现代 化发展,竞争国际中医药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全国性农业结构调整使蔬菜发展加快,大众化蔬菜产品出现了季节性、 区域性过剩,蔬菜需求向反季节、名特优、无公害产品发展贵州夏秋反季节蔬 菜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具最接近国内主要消费区域和出海口岸的优势,发展前景 很好2004 年全省夏秋反季节蔬菜商品基地种植面积 67.4 万亩,生产商品菜 170 万吨,全部销往国内华南区和周边区,部分优势品种还远销欧盟与日本,实现产 值 11.9 亿元贵州是辣椒之乡,优质品种多2004 年贵州兼用型辣椒(鲜食、干制、加 工型品种)种植面积205万亩,产量133万吨,产值17.9 亿元干辣椒是贵州 辣椒产业的主要产品,也是辣椒制品的主要原料,全省现有近 70 家辣椒加工企 业,辣椒制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居第一,加工业产值已达 9 亿多元特别是贵州 辣椒加工龙头企业“老干妈”公司,2004年年销售收入已达 6.2亿元,实现税收 7521万元,利润 13469 万元,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贵州是全国种植马铃薯最早的省份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目前在全国名 列前茅1999 年—2001 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全国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 二,总产量在1999 年居全国第一,2000—2001 年均排全国第二;单产水平也由 1990年的 640 公斤/亩提高到 860 公斤/亩,在全国位居第 16位2004 年全省马 铃薯的种植面积已达到 827 万多亩,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18%,成为我省第三 大粮食作物同时,我省已建一批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形成年产近 3000 万粒 微型薯的生产能力,实际生产已超 800 万粒,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快繁能力已具有 相当规模,为全省脱毒马铃薯推广、马铃薯单产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贵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已成为我省的主要优势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2004 年末,全省实有茶园面积 66.77 万亩,茶叶总产量 18584 吨目前全省茶 叶初制加工能力超过 1 万吨,精制加工能力接近 1 万吨有一定规模交易量的茶 叶批发市场有贵州茶叶批发市场、贵阳太升茶叶批发市场、湄潭县的西南茶城、 都匀市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全省有“都匀毛尖”等省级以上名优茶品牌 50余个。
另外,贵州苦丁茶的发展势头也比较好,目前年生产能力已达 150-200 吨,产品 一直供不应求优质水果中,柑桔和梨的优势比较突出2003 年全省共有柑桔类果树 52.39 万亩,产量 13.53 万吨,分别占水果总 面积的 35.52%,水果总产量的 24.30%,面积和产量均居各类水果之首;其中, 椪柑10万亩,脐橙 4万亩,优质柚5 万亩,尾张温州蜜柑等品质较差的品种大 约 28 万亩已有 4 个品牌获得了省优质农产品认证, 2 个品牌获得了国家绿色 食品认证2003 年梨树栽培面积 46.5 万亩,占全省水果面积的 30.06% ,产量 9.79 万 吨,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 22.36%省内各县(市、区)均有梨树的商品栽培, 栽培品种中多为砂梨系统的日本品种或具有日本梨亲缘的品种和本地砂梨品种, “金秋梨”约25万余亩,“湘南”、“平坝二十号”、“长十郎”等13 万亩,“黄花 梨”3 万亩已初步形成了黔中、黔东、黔西北优质梨产区,创建了“苗疆”、“金 谷”、“乌江”、“山妹子”、“雷公山”等5 个省优质农产品品牌,梨果品收入已成 为 40 万农户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梨产业已成为部份县市的支柱产业。
我省花卉产业悄然兴起,特别是“九五”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 省花卉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据统计,至 2004 年,全省包括鲜切花、 盆花、盆栽观叶植物、盆景、食用药用花卉、绿化观赏苗木、草坪等在内的花卉 面积9 余万亩其中, 鲜切花面积 1863亩,销售量 4411.6 万枝; 盆花面积 5766 亩,销售量572.7 万盆; 盆栽观叶植物面积 1692亩,销售量 158.3 万盆;以金银 花、百合等为主的食用药用花卉面积 63081 亩;观赏苗木面积 14881 亩, 草坪 72.44 千平方米全省花卉设施栽培 74.936 千平方米,花卉企业 314 家,其中大 型企业 68 家,花卉产业从业人员 11163 人,花农 3233 户, 花卉市场 79 个2004 年全省自产花卉销售额 2.05 亿元从全省的花卉布局和销售来看,贵阳市的花 卉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花卉生产面积占全省的50%,以贵阳市为中心的花卉市 场正在形成鲜切花中的非洲菊、马蹄莲等品种因质量好、产量高,己基本占领 省内主要市场贵州香猪是我国稀有的优良微型地方猪种,2002 年以中心产区从江县为主 体的香猪存栏总数已达 12 万头,其中基础母猪达2.5 万头,其产区在由从江西 部月亮山一带逐步向外延伸。
在产品销售上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目 前已建立了贵州、湖南、广州、深圳等国内销售网络,同时与美BABA集团签订 了长期供货合同,展示了良好的市场前景贵州乌骨鸡品质优异,药用保健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具有较好的 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品种主要由贵州优良地方鸡种中的乌鸡类群经本品种 选育而来,有黑羽矮脚乌鸡,竹乡乌鸡、小香乌鸡和乌蒙乌鸡经研究测定,肉 质均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氨基酸、维生素和常量、微量元素,具有极好的药用价 值和保健价值这些乌鸡除均具有“土、香、乌”的优点外还各具特色以小香 乌鸡为例:具有“小、土、香、乌”的特点,体型小,肉质细嫩,肉味鲜香,汤 含特殊的甜乳香味,具有极好的食用价值这些特点,完全符合当今消费市场对 美食和保健价值的追求,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近 3 年来“侗 家小香乌鸡”以32-36 元/千克售价已打出特有品牌2000 年,贵州年出栏乌鸡 近 200 万只,年产乌鸡肉 0.28 余万吨约占鸡肉产量的 4% 比 1990 年的年产 70余万只增长了约 180%平均每年增长 18%促进了贵州养鸡产业的发展,丰 富了城乡人民的菜蓝子贵州省野桂花主产于黔东南州的锦屏、天柱、剑河、黎平、从江、榕江等县。
据黔东南州森林调查队初步调查,黔东南的野桂花有 11 种之多,野桂花蜜的蕴 藏量至少为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