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偏差行为的若干思考.docx
15页学生偏差行为的若干思考 肖显富(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 广州 510053)【摘 要】 学生偏差行为是指违反学校的相关规定以及老师的期望的行为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以漳州市某中学的偏差行为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所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进行深入的访谈,对学生偏差行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讨论了解决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对策Keys】 青少年;偏差行为;原因分析;对策探讨;个案一、引言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繁荣昌盛还是要靠那些充满朝气的青少年来完成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有的青少年是向成长成才的方向发展;同时又有这么一部分青少年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而向不利他们成长成才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即本文所要讨论的偏差行为偏差行为定义有很多,众所纷纭林朝夫认为偏差行为是指偏畸、不正常的行为,与不良适应行为(或称适应欠佳行为)、问题行为或反社会及非社会行为等同时被通称使用姜淑梅认为所谓的偏差行为,即偏离行为、异常行为或越轨行为,通常是指那些超出常规,偏离或违背社会道德、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行为,未成年人偏差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出现的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刘志红和王胜认为偏差是指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的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 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肖剑鸣、郁贝红和黄睿认为可以将偏差行为概括为违反某一社会集团所共同遵从的价值观所支配的行为郝敬团和李爱芹认为偏差行为可以界定为违反或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陈志明认为学生偏差行为是指违反学校的相关规定以及老师的期望的行为均被视学生的偏差行为本文主要是从学校这层面为出发点,对偏差行为的界定就以陈志明所界定的为准偏差行为不一定都属于违法行为,却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或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样的行为后果不仅对青少年个人和家庭有不好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必须想方设法来帮助这些青少年改正那些偏差行为,把学者们认为可能导致犯罪的偏差行为在还没有成为现实时就控制住青少年群体中有的人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这背后肯定有原因以及这些现象出现后解决的办法,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选择了漳州市的一所普通中学,走进偏差行为中学生的生活中去聆听他们的声音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实故事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是属于定性研究,实地研究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折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个案访谈是与参与观察同样重要的个案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个案访谈可以划分为个别访谈和群组访谈,而个别访谈就是访谈对象为单个的个体。
定性研究的方法符合笔者的研究特点,本文就是采用了定性研究中的个别访谈的方法作为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漳州这所中学创办于1971年,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学校处在城乡结合的地段,这样的位置没有城市那样发达,也没有农村所应该有的那种质朴这里的学生全都是来自农村,这个学校在2006年被评为省三级达标中学学校制定了“严、实、勤、新”的校训,要求全体老师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教风学校自称办学特色为:封闭式寄宿管理;“五课型”的课设置和全天候关注学生的成长学校处在城乡结合的地段,这样的位置没有城市那样发达,也没有农村所应该有的那种质朴,这样的地点的文化环境是有点复杂,学校又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难免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刚开始笔者首先做的是对这这个学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主要是从学校教务处以及段长和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在对学校与学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访谈提纲,主要是以这所中学的老师和存在一定偏差行为的学生作为访谈的对象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对资料进行分类、描述、综合、归纳的过程,其主要任务工作就是对信息的组织、归类和对信息内涵的提取就是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直接从学生那里并且间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学生形成偏差行为的原因,对于所得到的资料笔者就是根据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和方法来进行总结与归纳,然后得出本研究的所要得到的相应结论。
三、中学生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学习与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父母的言行以及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也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接受访谈的这些学生中,他们都认为家庭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很重大的影响蒋同学(男,初一)说:“我的父母整天都在忙着挣钱,基本上没什么时间来管我我们很少在一起聊天,我只是在需要钱的时候会找他们拿他们偶尔也会问我的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但我没说他们也就不怎么问了我妈妈对我比较好,她很疼我,我要什么就会给我什么我比较怕我爸爸,因为他在我犯错误的时候会打我和骂我”林同学回答笔者所提出的问题,他说:“我三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妈妈去了外省,自从她走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在我一岁的时候爸爸就在外面做生意,妈妈走之后我就跟奶奶住在一起我爸爸都不怎么管我,他现在又有了一个新家我爸爸很喜欢赌博,他现在也整天都在赌博我自小就从爸爸那学会了赌博”李同学这样说:“我爸爸文程度比较高,所以在我犯错误的时候他不会打我或骂我,而是跟我讲道理而我妈妈就比较唠叨,我听了真的很烦所以我都不太想呆在家里”。
苏同学(女,初二,被老师以及同学视为年段最坏的女生)说:“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就经常打我,我爸爸妈妈也经常吵架我在那个家里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从上述几位同学自己的语言中,我们可以年到这样的解释:一是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候教育态度不一致,有软有硬,这软的可能会对孩子没什么威慑力,让孩子认为犯错误也得到的惩罚也不过如此,而这硬的态度又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们只会抵触而不是接受这样的惩罚二是父母与孩子沟通太少,不够关注孩子的变化对他们的内心关心太少,只是物质上的给予三是家庭环境的特殊,如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父母经常吵架等,这样的家庭环境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四是父母自身的不良行为,如林同学就是从父亲那里学会赌博,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对于父母在这方面应该多加注意才是五是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二)学校因素苏同学主动跟笔者说:“我就是不喜欢读书,老师讲得太没意思了,总提不起我的兴趣来老师只关心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对于我们只有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才会来找我们我们一犯什么错误,老师就罚我们打扫卫生、抄作业或罚站有时候我们与那些老师认为好的同学发生冲突,老师连问都没问就直接罚了我们”。
苏同学的心声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一种看法,他们认为教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则缺乏关注,这提醒了中学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应注意公平性初一年二班的班主任江老师这样说:“对于那些行为不好的学生,他们不爱学习总是做不好的事情我们对他们的行为会给予一定的惩罚,对于情节严重的会特殊处理,而那些情节不是很严重的我们也只能说说他们,给予小小的惩罚而已我们也没办法,学校明文规定不能体罚学生给他们说再多他们也听不进去我们有一个班级要管理,还要教书,家里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操心,我们有时候真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沈同学说:“我们与老师根本无法交谈,老师根本就不太听我们的解释有时候我们与那些老师认为好的同学发生冲突,老师连问都没问就直接罚了我们,其实真的不全是我们的错,那些老师所谓的好学生有时候也是有错的我们就是没办法,说什么老师都不会相信的”从江老师和沈同学所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以及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这样就致使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不理解所访谈的班主任林老师这样说:“对于那些学生的行为我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处理,学校有时候也不能理解我们一方面要让我们把学生成绩搞上去,一方面又要让我们尽力不让学生出事。
说实话,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总不理解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父母也很奇怪,有时候孩子出事了他们连面都没见到,父母都不管有的是都管不了,我们还能怎么办?林老师所说的就表明了学校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够,在孩子出现问题他们就不能及时发现并想办法提供适当的帮助,导致更的问题出现总之,学校教学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有的同学,学校又无法提供适当的帮助,致使有的同学放弃了学业学校制度未能发挥其功能,学校教师制度不够落实,老师无法有计划地给偏差行为学生做,造成同伴彼此感染、学习模仿,无视校规的存在三)同伴关系因素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但是就是这个朋友圈子的不同才给每个人以不同作用与影响许多访谈对象表示他们是由于与不良分子的交往而学会了一些偏差行为的知识,从以下案例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所访谈的林同学这样说:“我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学习成绩还是很好的,可是自从我读三年级以后,我与我们村一个学习不好又经常干坏事的同学做在一起以后,我就开始不喜欢学习了他总是带着我逃课、打游戏等等[来自Www.lw5u.Com]我身边的同学也跟我差不多,我总是在一起上网、赌博、抽烟喝酒等”李同学边回忆边对笔者说:“我大约是在小学四年级就学会了抽烟和喝酒的,当时我接触了一些有这种行为的人,我觉得很好奇就跟他们学了起来。
上网我是到五年级才学会的,也是被我的几个同学带去了网吧,后来就是瘾了”杨同学说:“我小学的时候还算称得上是一个乖孩子,可是到了初中我就学坏了我跟我的那些同学朋友在一起就学会了很多东西,如上网、抽烟、讲粗话、撒谎等”从以上同学的述说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形成偏差行为的时间不一,有的是在小学三四年级就有了,有的则是在初中的时候才有的他们大多数被老师误解以及排斥,刚开始他们这样的行为还不是很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在同伴那里才能得到理解与帮助,这就会导致他们是非不分而进一步就倾向于不良行为群体的这一边导使其无法自拔这些学生会出现偏差行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都或多或少受同其所交往的同伴的影响四)个人因素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青春期,这个时期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这里面会有很多的心理冲突与压力,处于这样的情境下如果再没有得到很好地帮助与处理,就很有可能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偏差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几种主要情绪模式之一从青少年自身来说,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都比较好动,并且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很多事情他们都很想尝试。
但是他们心智尚未成熟,自我控制力较差,很容易迷失自我,对道德观、价值观的认知容易形成偏差,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往往通过某种不良的行为来表现林同学说:“我当时学会抽烟喝酒主要也是我对其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想去尝试一下”沈同学(看上去好像很懂事,可是总是会犯错误的学生,老师都说对他真的没辙了)这样说:“我也想课堂上认真听讲,不再跟同学讲话了,但是我现在这个时刻这样想,下一个时刻又会不由自主地犯同样的错误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我也是想变好的” 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之所以会有相应的不良行为是因为他们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想去尝试一下;还有就是他们觉得有时候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总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其实他们也觉得不该做的事情四、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对策探讨所访谈的有偏差行为的学生中,他们的偏差行为有很多是在小学三四年级才形成的,应该重视的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和学校的老师都应该引起重视家长和老师要给这个阶段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想办法去解决而也有的学生是到了初中才形成偏差行为的,这一点家长和学校以及学校老师同样也要引起重视这些偏差行为学生中的很多人也是想要改变,只是由于周围环境和身边人的关系还有就是自身也有很多难以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