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新区经济金融形势分析.docx
31页滨海新区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2016年,滨海新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实施开发开放攻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金融运行稳中有进一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和特点[1]2016年,滨海新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2016年,滨海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2亿元,同比增长10.8%,在我国国家级新区中,地区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亿元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97.58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9亿元,同比增长9.6%;外贸进出口总额716.36亿美元,同比下降9.5%;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274.11亿美元,同比下降1.5%;实际利用外资7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实际利用内资1165.08亿元,同比增长1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8.05亿元,同比增长13.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和8.8%;新增就业12万人二)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继续推进滨海新区始终坚持把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贯穿于加快开发开放全过程,主动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北京市、河北省等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开展合作。
引进来自北京的重点项目近2000个,实际到位资金2300亿元;充分利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河北省合作组建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唐山市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的框架协议》,推动自贸政策共享,加强港口、产业、交通等全面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首个海铁联运综合性集装箱铁路枢纽开通运营,启动天津港“一港八区”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天津口岸与25个内陆无水港一体化发展自贸试验区效应释放,共有151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实施,自贸试验区的三个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3570户,注册资金6297亿元,增长59.2%三)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加快升级一是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粮油轻纺成为千亿级产业,航空航天、粮油轻纺、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建成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壮大,聚集了动力电池、整车研发与制造、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多个高端项目二是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40.5%,比2015年提高3.1个百分点。
营利服务业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增长38%金融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长9.4%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增长74%,二手住宅成交面积增长41%航运物流平稳运行,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9%和2.9%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迅速,新增亿元楼宇7座,总部企业达400余家三是各类新型业务试点取得积极成效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尤其是东疆保税港区租赁产业优势突出,飞机、船舶业务占全国的80%以上,海工装备业务占比为100%;平行进口汽车业务约占全国的80%;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航运物流全产业链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创新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打通了企业境外募集低成本资金的渠道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大项目持续攻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左右,占总投资的八成以上一汽大众华北生产基地、统一生产基地、万达广场等364个项目开工建设;东疆金融贸易中心、海星广场等200个项目竣工;在建项目约900个,总投资规模近8000亿元中国能源工程、宝能控股、比亚迪新能源等1300个项目签约落户,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津港高速二期、津汉高速、塘汉路拓宽改造、进港三线等工程完工,西外环高速、疏港联络线等项目按计划推进。
北海路地道、第二大街桥等交通节点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轨道交通B1、Z4线启建,轻轨9号线修复工程完工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有序推进推进创新创业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滨海新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年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不断推进企业创新发展截至2016年末,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中心30家,累计达429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76家;建成各类众创空间48家,其中国家级19家;聚集1424个创业团队、1234个创业企业,累计获得创业投融资总额32.32亿元;建成产学研用创新联盟16家,占全市的53%,在引领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累计达29家,占全市的64%;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90家,占全市的53%;启动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样机研制,飞腾ARM系列CPU世界领先,滨海新区制造的长征五号、七号运载火箭首发成功二 金融运行基本情况和特点2016年,滨海新区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总体实现了金融平稳有序运行,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一)金融机构层级继续提升,自贸区集聚效应显现2016年,滨海新区新增渤海钢铁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华运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中铁建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天津市医药集团财务公司、天银金融租赁五家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2]截至2016年末,滨海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62家,其中包含法人21家,下设了一级分行9家、二级分行26家、网点603家随着自贸区集聚效应的显现,坐落在自贸区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包含了13家法人、5家一级分行、15家二级分行,聚集了六成二级分行以上级别的金融机构二)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盈利情况有所回暖2016年,滨海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应对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主动调整布局,优化产品结构,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状况不断好转截至2016年末,滨海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资产总额达15117.74亿元,同比增长9%,负债总额达14142.76亿元,同比增长8.5%同时,受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回落影响,滨海新区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出现较快增长,营业利润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1.26亿元,同比增长8%,营业支出140.29亿元,同比下降0.1%,营业利润210.97亿元,同比增长14.2%,较上年同期提高13.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20.14亿元,同比增长10.1%,较上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
三)存款余额稳中有增,增速增量有所回落1.总体趋势2016年,本外币存款余额实现稳中有增,同比增速有所下滑,与2015年增速走势相反截至2016年末,滨海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5559.43亿元(含非在地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54.89亿元,占天津市比重为20.1%),全年新增267.29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620.04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较上年回落14.9个百分点(见图1)图1 滨海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变动趋势2.结构特点分机构看,新增存款的机构分布较为集中全年出现存款增加的金融机构不足半数,且新增存款超过10亿元的机构仅11家进一步调查显示,新增存款的主要来源仍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商贸、租赁类企业分期限看,全年住户活期存款较定期及其他存款多增54.07亿元,企业活期存款较定期及其他存款少增34.56亿元3.存款增速增量有所回落的原因一是企业存款增幅下降随着基建投资的陆续开展、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扩大,加之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收入增长有所放缓等因素影响,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保证金存款、结构性存款增幅出现全面下降,分别较上年同期少增196.90亿元、62.36亿元、163.39亿元、88亿元。
其中保证金存款的下降是由于多家金融机构出于控风险的角度,提高了票据业务的审批标准和准入门槛,同时企业对承兑汇票的偏好有所减弱,共同导致了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签发很多结构性存款的下降主要受房地产上涨、汇率贬值、资产价格趋稳等因素影响,表内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明显下降二是同业存款增幅下降随着资产价格不断走高,同业存款吸引力明显下降截至2016年末,滨海新区境内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3]全年分别新增37.69亿元、34.46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少增265.53亿元、612.78亿元三是派生存款有所下降2016年滨海新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较2015年回落364.27亿元,尤其是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较2015年回落527.22亿元,导致派生存款出现下降此外,贷款的非常规提前还款、钢贸等产能过剩企业的贷款大幅缩减、大量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不续做等都对派生存款产生了较大影响四是跨境资金流出增多2016年,滨海新区货物贸易逆差和收益项下利润汇出等因素导致存款资金外流较为严重2016年全年跨境收支逆差合计28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倍,其中货物贸易逆差142.7亿美元,利润汇出94.06亿美元四)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有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总体趋势2016年以来,本外币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同比增速缓慢回落,趋于平稳。
截至2016年末,滨海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9680.68亿元(含非在地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019.57亿元,占天津市比重为38.3%),全年新增1174.42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364.27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上年回落8.1个百分点,较天津市高出3.2个百分点(见图2)图2 滨海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变动趋势2.结构特点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作用明显分产业看,滨海新区第三产业2016年新增贷款706.77亿元,在人民币新增信贷总额中的占比超六成,第二产业2016年新增贷款36.14亿元分行业看,在2016年滨海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投向中,新增贷款最多的两大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新增460.48亿元、371.73亿元,在人民币新增信贷总额中的占比超七成增速最快的三大行业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速分别为115.4%、112.3%、70.5%这些都为滨海新区补齐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的短板,实现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二是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截至2016年末,滨海新区金融机构投向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增速分别为24.9%、31.6%;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96.82亿元,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27.7%,较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新增量占全市小微企业贷款新增量的逾五成,占滨海新区企业贷款新增量的逾六成。
三是金融租赁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融资租赁聚集地,2016年,滨海新区吸引了华运金融租赁、中铁建金融租赁、天银金融租赁相继落户,金融租赁公司数量达到了9家同时,滨海新区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加快装备改造升级工作实施方案》,鼓励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实现装备改造升级截至2016年末,滨海新区金融机构融资租赁余额达3798.92亿元,同比增长18.8%,占全国的比重达23.3%新增租赁贷款中近九成支持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企业装备改造升级和发展四是房地产贷款“一降一增”助力去库存2016年,滨海新区房地产开发贷款出现明显回落,购房贷款呈现快速增长,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6年末,滨海新区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