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课改地区专用)2019-2020版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10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标要求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消费心理知识梳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1)表现: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2)评价: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进行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试判断: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避免从众心理 )提示 ×从众心理对于个人生活和社会生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避免盲目从众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1)表现:消费时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2)评价: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请思考:消费完全是消费者的个人行为吗?提示 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支配和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客观因素和个人性格、爱好、兴趣等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个人的消费行为既是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社会客观条件在消费上的反映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1)表现:个别同学受攀比心理的影响,消费向成人看齐,追求流行、名牌等2)评价: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值得提倡。
试判断: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 )提示 ×不能认为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正确的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都应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1)表现: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2)评价: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试判断:同一个消费行为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 )提示 ×同一个消费行为不一定只是由一种消费心理引发的,也可能是多个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重点突破1.区分四种消费心理特点评价从众心理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①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矫正个人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偏差②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不利于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③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标新立异、与众不同①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②弊:代价大,社会的认可度低③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夸耀性、盲目性①弊:不实用,有可能超越自身经济条件,对个人生活不利②态度: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值得提倡求实心理讲究实惠、符合实际①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②态度:值得提倡提醒: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活动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2.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企业应该采取哪些不同的策略(1)对从众心理,要利用消费者从众、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如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2)对求异心理,要注重创新产品设计和生产制作的个性化3)对攀比心理,要树立品牌战略,注重广告宣传4)对求实心理,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典例运用典例1 一份关于“网购”的市场调查显示,多数消费者会关注网店商品的销量他们认为,“卖得多的商品,可信度更高”这种消费心理属于(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答案 A解析 网购者认为“卖得多的商品,可信度更高”,说明这种消费心理是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典例2 漫画反映了有些人在消费的过程中( )A.追求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B.存在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C.喜欢盲目追求时尚与个性D.存在一种炫富的攀比心理答案 D解析 漫画反映了一些人在同学聚会上只知炫耀自家财富有多少、豪车价值多少,却从未提及自己的文化消费,这是一种炫富的攀比心理,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知识梳理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又反对过于节俭,抑制消费试判断:量入为出的消费优于信贷消费 )提示 ×量入为出的消费与信贷消费,无优劣之分,要看国家经济运行情况和每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及预期情况如果经济运行及预期不太理想,家庭收入不稳定,未来收入预期不看好,适宜采用量入为出的消费,而当个人收入稳定且预期收入较好时,则可采用信贷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请思考:什么是“合理消费”?提示 合理消费包括消费水平的合理和消费结构的合理消费水平的合理是要求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应与自身的收入相适应,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过度超前消费,不抑制消费;消费结构的合理,就是要求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要合乎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合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试判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 )提示 ×不能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因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抑制消费,只是反对铺张浪费,是提倡合理利用资源更好满足个人成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要明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这种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重点突破1.把握四种消费原则消费原则要求反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超前消费和抑制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理性购物盲目跟风和情绪化消费,只重物质而轻精神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合理消费,共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崇尚节俭铺张浪费、骄奢淫逸2.澄清三个消费误区去伪存真适度消费就是抑制消费适度消费,即合理消费,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就是使消费与我国的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既不滞后,也不超前,既不人为抑制,也不盲目攀比,而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的多少,合理进行消费适度消费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矛盾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提倡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抑制消费,要求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资源,鼓励对可再生资源的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但不抑制消费贷款消费不是合理消费如果对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实际,能够按时还清贷款和分期付款,采用贷款消费形式就是一种合理消费而不是超前消费;如果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无力消费却与别人进行盲目攀比,就是超前消费典例运用典例3 下图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奢侈品消费火爆,对这种现象我们应( )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消费②反对盲目攀比,但不反对消费奢侈品③认识到奢侈品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要鼓励这种消费④看到奢侈品消费是由人们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是不可取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 对待奢侈品要根据实际情况,反对盲目攀比,不能鼓励,故①②应选,③不选。
奢侈品消费是由人们的攀比心理引发的,④不选典例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带来了不同消费观念的碰撞对此,我们应坚持(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紧缩消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带来了不同消费观念的碰撞,对此,我们应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错误,错在“紧缩消费”议题:走进汽车社会情景一 私人汽车拥有量不断增长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1996年的290万辆增长至2017年的1.70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此,G市出台了相应措施:增加或调整公交站点;取消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征收机动车环境税等1)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的知识,分析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2)运用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的知识,指出G市出台相应措施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的依据情景二 路权矛盾日趋凸显路权是交通参与者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进行道路交通活动的权利。
生活中,行人、电动车、自行车、汽车等共同使用公共交通资源,互相之间常常发生路权矛盾汽车社会”被认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优先”成为许多城市的选择,不少城市压缩甚至取消非机动车道而今,汽车规模裂变式增长,公共交通捉襟见肘,路权矛盾日趋凸显破解公共资源的有限性与公众出行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事关社会和谐3)造成路权矛盾日趋凸显的经济原因有哪些?请为解决路权矛盾提出两条建议情景三 规范网约车近年来,网约车等新业态的兴起给乘客带来了价格实惠、快捷方便的新体验,广受青睐然而网约车的发展给公众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网约车行业政策、法律法规等领域有待完善;乘客的安全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网约车审批的程序和许可的条件等方面问题都亟待解决4)从消费观的角度,说明网约车受到乘客青睐的原因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规范网约车答案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的主要因素2)①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引起购买需求的变化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G市出台相应措施,取消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会增加购车成本,从而导致需求量减少,实现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②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公共汽车与家用轿车互为替代品,G市通过增加或调整公交站点,增加其需求量,会导致私人汽车需求量减少,实现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3)①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汽车消费不断增长;受消费理念影响,绿色出行没有成为社会风尚;公共交通资源供给不足且结构欠合理,使路权矛盾日趋凸显②建议:加强公共交通和轨道建设;实施“慢行优先”的策略,通过建立非机动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网络,鼓励人们更多地骑行、步行;实行乘坐公交车优惠或免费4)①原因: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乘客因为价格实惠、叫车快捷等优势选择网约车,这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②措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网约车的监管;网约车车主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消费者要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素养感悟(1)政治认同:增强对我国相关消费政策的认同2)科学精神: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做到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自觉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3)法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和渠道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树立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4)公共参与:共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加入绿色消费的行列一、选择题1.“西方人崇尚个性,东方人追求共性”,道出了我们的心理定势一说流行什么,满大街全是时尚:流行西服,连农民下地也穿西服;流行“松糕厚底鞋”,不分高矮胖瘦,脚下统统蹬着大厚底;流行“文化衫”,满大街背着“文化”跑……这说明( )A.盲从心理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B.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着居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