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探究.docx
7页普通高中“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探究 【摘要】“扁平化”管理模式是企业为了减少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模式近年来,被许多学校借鉴引入,在学校管理方面收效显著笔者以“扁平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为切入口,在普通高中进行实验探究,并提出推进过程中的注意点关键词】扁平化,管理模式,积极性,效率现代学校一般都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型“等级式”管理模式,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规模的扩大,改革的推进,工作量增加,这种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借鉴于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普通高中实验探究,管理效率提高显著一、“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概念“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等级式”管理构架的一种管理模式传统的等级结构为层级结构,由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扁平化”结构是通过扩大管理的宽度和幅度,以缩短管理通道和路径,减少管理层级普通高中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旨在突破次序、等级结构的界线,突破部门和职能职责的界线,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对学校进行整合二、构建“扁平化”的组织体系普通高中“扁平化”管理模式的组织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校长室,包括校长和副校长;第二层次为职能处室和年级组;第三层次为学生和教师。
教学教师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学校教学的总体安排、组织校级及更高级别的考试、教学质量评估、教育教学科研、教师发展等学生活动中心,主要负责学校层面的大型活动组织、德育体系建设等学校特色课程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学校特色课程研发、建设、实施等校务办公室,主要负责草拟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及其他全局性文件、学校的宣传、接待等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学校财务、基建、服务外包的管理工作等年级组,主要负责年级组内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及考核、日常教学管理和德育教育等三、“扁平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一)优点“扁平化”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等级式”管理的层次重叠、管理分散、信息互通不畅、部门之间沟通差、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的弊端同时,还精简了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拉近了校长室和一线教师的距离,更加容易让校长室获取一线数据,为决策提供保障二)缺点“扁平化”管理模式由于管理幅度变大,权力集中于几个主要层次,对于管理者的要求更高,一旦需要替换,困难较大同时,因为管理人员精简,层次变少,管理人员的晋级困难,晋级周期变长,干部培养缺少循序渐进的过程,干部成长跨度变大四、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扁平化”管理模式应该注意强调执行能力和落实监察制度“扁平化”管理模式从决策到执行中间环节减少,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年级组成为了管理体系的核心部位,不但承上启下,而且还承担着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因此,年级组的执行能力强弱直接会影响到任何决策的实施与落实年级组长是校长室的决策落地的唯一途径,校长室的任何指令都必须通过年级组传达给教师,在传达过程中由于领会不到位会产生偏差,执行不力会让决策无法落实其次,年级组权力过于集中,如果没有监察制度作为保障,容易出现权力膨胀,更有甚者出现工作管理失控完善组织监察体系,学校监察制度,推进民主监督,是学校推进“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有力保障二)“扁平化”管理模式应该处理好年级组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学校的“扁平化”管理会出现两条管理主线,即学校的必要职能处室和年级组,与传统行政管理体系不同,年级组由校长室直接管理,向校长室负责,同时在教学和德育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力,因此,如何处理好年级组与各部门的关系是“扁平化”管理模式是否顺利推行的关键1)明确各自职责,避免相互推诿明确校务办公室、教学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等部门的职责是为学校整体工作服务,具体的教学和德育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教师、学生的管理由年级组负责这样年级组长也就由原来的班主任“首领”转换成为具有教学管理权、德育教育权和人事管理权的领导者。
随着年级组的权利扩大,当然责任也就增大而行政部门也可以从一些琐碎的日常工作中脱离出来,更多关注于在学校整体办学思路的引领下的相关工作的推进2)加强信息沟通,关注协调配合“扁平化”管理模式下的职能处室与年级组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纵向关系变成了横向关系,这种改变最大的隐患就是会出现相互信息不畅,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各自为营,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为确保横向信息畅通,校长室的工作协调是关键,分管副校长是横向信息互通的枢纽,校长办公会议将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核心三)“扁平化”管理模式应该以提高协作能力为提升效率的途径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让教育教学管理甚至人事考核的权利都集中到了年级组,权利的集中势必会有年级组之间、年级组与职能处室之间的协作能力降低,另外,职责的交集减少,也容易引起各自为政的局面只有提高相互协作能力,才能让学校这个大团队不断高效发展1)提升协作意识是提高协作能力的前提只有全体教职工认识到相互协作在提高学校工作效率和学校发展速度的重要性,才能形成管理共识,主动要求相互协作,发挥优势,互补短板如果只是一部分人有这个意识,得不到大家的配合,协作也只是一句空话2)建立信任关系是提高协作能力的基础协作的基础在于信任,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首先要提升业务能力。
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教师赖以信任的基本条件,正确的决策和高效的管理能让教师不走弯路,避免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学校管理者的信任依据,学校将学生交给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总会有一种踏实感其次要加强感情投资信任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个人的情感状态会影响信任经验,并影响对对方可信任性的判断四)“扁平化”管理模式应该以增进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标教师是学校的核心,学校的发展是建立在教师发展的基础之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着学校学校的活力因此,一种管理模式在学校中是否有效最终要看是否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尊重教师,激发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创造力有效地管理模式都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学校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创造,教师才有可能将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事业,并燃起自己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同时,改革创新是需要勇气,同时也需要得到肯定尊重,是最好的肯定,也是让教师能鼓足勇气大胆前进的最有效方式2)爱的投资,建立学校内部的情感磁场“扁平化”管理模式缩短了纵向管理的深度,拉近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爱的投资变得更为方便爱”是人与人之间“暖”的传递,当一个人收到“爱”的温暖时,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传递给别人。
学校给予老师“爱”,老师就会将这份温暖传递给学生,学校内部便会充满了温馨学校内部“情感磁场”的建立是凝聚人心,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要建立“情感磁场”首先学校领导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老师看成是雇员、下属还是事业合作的伙伴、生活学习的朋友、人生旅途的知己,这些都决定领导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信誉、亲和力和凝聚力,都直接影响到学校这个“磁场”的能量其次,领导者无需刻意去追求高效能的“磁场”,只是用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动让老师感到感情磁力线的能量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如何处理好探索过程中的矛盾,趋利避害是改革的关键,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础参考文献】[1]朱永新.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梁学荣.事业部制:大船变舰队的企业发展模式[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3]谢作树.学校进行扁平化管理的实践和认识[J].师道•教研,2016(第12期):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