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铅酸蓄电池生产流程和技术特点概述.ppt
42页铅酸蓄电池生产流程和技术特点,,,生产流程,,,,,,,,,领料,称片,包片,烧焊,修剪,装槽,对焊,,,,,,,铸铅零件,,,,,关检,,虚假焊,,,,,,,,,,,,,不合格,,合格,槽盖连接,,,,焊端子、压O形圈,,,注极柱胶、标色胶,加酸,,,制水、配酸,,,,充电,,,抽酸、盖安全阀,,,漂洗,,,封盖片,,,电性测试,,,烙印,,,丝印,,,包装,,,入库,备注:烧焊为特殊工序,充电、加酸为关键工序;,(圣豹铅酸蓄电池组装流程图),技术特点——称片,一、要求: 1、极耳附近无掉格; 2、极板无明显弯曲、变形; 3、正极板不得有裂纹,负极板不得有穿透性裂纹; 4、板栅无明显空心、极耳无空心; 5、无明显毛刺,边框不得裁掉1/2面积; 6、正极板为棕褐色,如有白斑,面积应小于1/4;负极板为浅灰色; 7、极耳高度一致,刷耳后的光亮部分大于耳高的2/3 二、注意事项 1、极板的称重要在重量规定的范围内,如果不在范围内,则须通过调换极板来满足重量要求 2、同规格极组中所用的极耳高度应一致 3、正负极板不能同时在同一称重面称重 4、存放极板、板板组的场地应清洁,保持干燥无油污 5、不能当日使用的负极组,应用塑料膜包封,防止极板氧化。
不能称重的极板应放回极板箱的塑料袋内盖严箱口 6、操作过程中应穿戴口罩、手套、围裙、工作服、工作帽、套袖等并要打开吸尘系统技术特点——包片,一、要求:隔板不能有明显损坏,无其它异物,不能有黄斑 二、注意事项 1、包片时应注意隔板方向,以保证隔板能顺时针方向拉动 2、隔权不能掉落地面上,不能被脏物污染 3、塑料薄膜大小以可包覆整个极组为好,不应起过隔板上端 4、撕断隔板时应确保隔板纸边缘较整齐,否则应以刀片切断,裁隔板用的刀片应保持清洁无油污、锈蚀包片台面经常性的清洁,防止粉尘太多,污染极板 5、隔板在垫板上的位置应合适,且应使粗糙面与正板板相贴 6、上、下极板应对齐,极板两侧与隔板两边距离相近,单包正极板时,隔板片数准确 7、根据极板尺寸大小,隔板应高出极板边缘3-5mm隔板应裹紧极板,与极板下部不应有空隙,隔板露出极板两侧及极板横梁的尺寸应相等、对称 8、正负极板不能混放,操作时应避免极板污染,尤其应避免负极铅粉掉落到正极板上 9、包片时,两只手分工要明确拿极板时只能用手捏住极耳部位,并且经常用布块擦去手指上的粉尘整个操作应保证隔板纸上无粉尘 10、包片好的极组,在扎橡皮圈及摆放时,不应造成隔板的破损、极板的错位。
11、操作过程中工人要穿戴指套、口罩、围裙、套裙、工作服等技术特点——装模,一、模具的要求: 1、表面不应存有铁锈及油污等杂质; 2、在使用前应用焊枪火焰预热后方可装模 二、注意事项 1、装模时应避免弄脏或损坏极组 2、装模前应确保盒内无异物,以免使极组中极板发生弯曲、变形 3、极组放入方向要正确,用手搬压机压缩后的极群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厚度恢复过多,模盒销紧及装电池槽困难 4、铅零件应无空心、毛刺、裂纹、气孔、白斑、冷合金层、缺损变形、油污等现象铜芯极柱镀层脱落露铜、花斑、磕碰划伤、表面粗糙不光滑、镀层不显银质亮泽发黄、镀层不均匀等缺陷 5、操作过程中应穿戴口罩、手套、工作服应与烧焊工位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烧伤技术特点——烧焊,一、要求: 1、火焰长度适中,焊枪及铅条移动速度快慢适宜,极耳焊接牢固,无虚焊、假焊 2、汇流排的厚度不低于汇流模腔的深度,且厚度均匀、不缺损、无牙齿痕,不面不得有毛刺、气孔缩孔、裂纹、白斑、铅渣,应平整、光滑结净 3、电动车和中、大密电池系列极群汇流排中极耳必须完全烧熔,小密电池系列极群汇流排中允许有未烧熔的极耳,但未熔化的极耳高度不能超过汇流排厚度的1/3。
要保证焊接牢固,不掉片 4、汇流排、极耳、零件三者要烧焊牢固,不能有假焊、脱焊、夹层、气孔 5、零件烧损深度不得大于直径的1/5,烧损面积不得大于相应面积的1/10从汇流排底部看不允许有与零件底座未熔接的缝隙,即没有焊透技术特点——烧焊,二、注意事项: 1、烧焊时火焰大小应合适,焊枪及铅条移动速度应快慢适当,以确保极耳和铅零件焊接牢固,在烧焊 时,也可以不用不锈钢针拨焊,但烧焊质量必须满足要求 2、烧焊时火焰不能太低,以防铅炸起伤人 3、调整火焰时产生黑烟过多,焊件表面有黑灰,说明乙炔过量不完全燃烧,应增加氧气量,调至中性焰;当焊件表面产生的浮潭多表面发黄时,氧气过量对铅氧化严重,相应减少氧量或啬已炔量 4、氧气瓶、乙炔瓶应远离工作场地10米以外,瓶阀严禁沾油污,避免发生事故,远离热源、电源,经常检查气路不允许有漏气处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有泄漏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消除后继续使用 5、使用中若发生回火应迅速关闭乙炔调节阀,同时关闭氧气调节阀,吹除残留在焊枪内的余粉和烟灰,并将焊枪的手柄前部放在水中冷却 6、烧焊时应穿戴眼镜、口罩、粗纱手大、围裙、工作服等技术特点——拆模,一、要求: 1、操作规范,拆模时用力适当,不能使极组错位或汇流排损坏。
二、注意事项: 1、汇流排完全凝固后,方可拆模 2、拆模前应确保汇流排高度与模具上表面持平或稍微凸出 3、拆模前,应先除去模板表面的铅渣或用铜丝刷刷去模板表面上的铅渣,同时刷亮汇流排的表面 4、拆模时应注意顺序,有锁紧的焊模,应先将梳板、压条先后取下,再打开锁紧,取出极群否则正负极群容易在开模时错位,极群串动、损伤隔板或极板 5、操作过程中应穿戴好口罩、手套、围裙和工作服等技术特点——修剪,一、要求: 1、剪去多余的铅,剔除虚焊、假焊等不良品 二、注意事项: 1、检查极组应无漏铅、虚焊及假焊、铅零件烧伤等现象 2、检查极组不应有突出棱角、飞边、毛刺、漏铅,如有应对其修剪 3、极郡中应无铅渣、铅粒等物,无弯曲极板,尤其极板四角不应有弯曲 4、应确保修剪工作台面清洁,及时清除工作台面上的铅粒及杂质,避免带入极组 5、修剪时用力要适度,不可将汇流排等造成严重的伤痕或存损 6、操作过程中应穿戴口罩、手套、工作服等工具应保持清洁、无油污、锈蚀技术特点——装槽,一、要求: 1、要作台面整洁,极群装配到位 二、注意事项: 1、装槽前要确保工作台面清洁,并检查电池槽应无缺损、断裂、顶白等缺陷 2、极群中的极板和隔板无明显损坏。
3、装槽时应注意极群装入的位置、方向应正确,尤其注意正负极的位置,并确保极群底部无异物 4、压落极群时,用力适中,保证极群受力均匀,垂直压落至槽底部,不应产生歪斜工作台面应经常清洁,在用手夹持极组两侧时,用力均匀,双手不应在极组的隔板纸上揉搓,避免其损坏、破烂 5、为保证极群汇流排受力均匀,下压时应用等宽度、长度与汇流排尺寸相近、高度适中的塑料压块装槽时,当槽口与级组上端有两指高度或更小时,方可用压板下压极组,否则易造成极耳、极板或汇流排弯曲变形,产生掉片短路电池 6、操作过程中应穿戴口罩、手套、工作服等技术特点——对焊,一、要求: 1、要作台面整洁,极群装配到位 二、注意事项: 1、装槽前要确保工作台面清洁,并检查电池槽应无缺损、断裂、顶白等缺陷 2、极群中的极板和隔板无明显损坏 3、装槽时应注意极群装入的位置、方向应正确,尤其注意正负极的位置,并确保极群底部无异物 4、压落极群时,用力适中,保证极群受力均匀,垂直压落至槽底部,不应产生歪斜工作台面应经常清洁,在用手夹持极组两侧时,用力均匀,双手不应在极组的隔板纸上揉搓,避免其损坏、破烂 5、为保证极群汇流排受力均匀,下压时应用等宽度、长度与汇流排尺寸相近、高度适中的塑料压块。
装槽时,当槽口与级组上端有两指高度或更小时,方可用压板下压极组,否则易造成极耳、极板或汇流排弯曲变形,产生掉片短路电池 6、操作过程中应穿戴口罩、手套、工作服等技术特点——校盖,一、要求: 1、各极柱位置调整适当,便于壳体、中盖连接 二、注意事项: 1、校盖时应保证槽盖完全吻合,吻合的标准可参考空壳与中盖的吻合程度 2、在校2V和6V系列电池时,应注意中盖极柱与端极柱极性保持一致 3、用橡皮榔头敲中盖时,力度一定要轻,以免损伤外壳 4、工作台面不可垫,以免敲打时单体出现回弹现象 5、电池内不能掉入异物,取出中盖时应避免极柱再次移位 6、校盖时,应保证或调整极柱居中、高度符合设计要求,不要等封盖后再调整 7、校盖过程不能造成电池槽的损坏、极群的损伤、极错位,校盖时发现的质量缺陷应及时返回上工序返修 8、操作者应戴好劳动保护,工具保管妥善,下班时清洁现场技术特点——关检,一、要求: 1、检查电池外观,检验单体电池包片、烧焊、烧跨桥及校盖质量情况 二、注意事项: 1、应不断积累经验,准确、快速判断不良现象,尤其是能准确判断虚焊、假焊及装反现象 2、工具保持,万用表完好无故障,当日不能转序的电池应用塑料膜封罩。
3、电池外露极柱不得有烧伤、花斑、磕碰划伤、表面粗糙、镀层不显银质亮泽发黄、表面不光滑、镀层不均匀等缺陷 4、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下班后清洁工作现场卫生,工具量保管妥善,每日清除吸尘器中的粉尘技术特点——灌注槽盖,一、要求: 1、操作规范,产品外观清洁,密封胶适量 二、注意事项: 1、摆放中盖前,应先在工作台上铺一张纸皮,以免擦伤电池盖或将水粘到工作台上 2、配胶时,B胶不能沿胶罐壁加入尤其在接近所需重量时应小心,应缓慢加入 3、B胶极易氧化且极易挥发,加完后应立即搅拌均匀搅拌时不能 有死角 4、一次配胶量不宜过大应适量,以免注胶过程超过可操作时间,胶水发热而凝胶失去流动性,产生浪费 5、注胶时,电池接合槽中的胶水不应有断节、气泡现象,如有气泡应用铁针刺破或吹气予以消除,注胶操作时,电池中盖应保持原位置,不应随意转动、移动,避免盖面划伤而影响外观,严禁用配胶灌直接注胶 6、应确保极柱孔、注液孔无外溢胶水,避免胶水滴在注液孔上,注胶时中盖的外溢胶水应及时用沾有酒精的棉布擦干净避免污染面的扩大注胶时,摆放电池或电池盖的工作台面应水平,防止胶水偏流一侧胶量不均匀,产生漏气 7、禁止风吹电子秤,以免因电子秤读数不准而导致胶水配比不正确。
8、当室温低于25℃时,密封胶的粘接强度明显下降,易导致脆性脱胶,且影响胶水的混合搅拌,当室温低于10℃时,A胶可在烘箱内加温至30℃至35℃,但不可超过40℃,A胶加温时不应原装整桶加温,这样一次加温量时间太长、加温时间长,而且当天不能用完,产生多次的循环冷却加温,易加速剩余A胶的失效可将A胶装入一个体积为2升左右加热,当日加温的胶水当日用完,如有剩余应将杯口封严,次日使用技术特点——灌注槽盖,9、A、B胶必须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避光处A、B胶均易氧化吸湿,启封使用后应立即上盖、密封严防泄气,否则水份吸入会缩短贮存时间,降低粘接强度或固化不完全的失效现象,当B胶产生氧化结晶、颜色发黑时时不能使用,A胶失效时,先由透明转为白色当日不能用完的A、B胶的周转容器应避免敞口存放,否则失效、固化性能减退,A、B胶的贮存期(好利)为6个月,要遵守先取先用的原则 10、A、B胶混合后必须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方能使用,但防止搅拌过快,空气进入胶体产生大量气泡 11、操作者必须熟悉所用密封胶厂家的胶混合后的可操作时间,一般配胶量在职50g左右时,在于25℃室温可操用时间为20分钟左右,但可操作时间随配胶量的增大、室温的增高而相应缩短。
12、严禁将接近凝胶时间的剩胶混入新配制的胶中使用,每次用后的胶瓶、混合杯均应用沾有酒精的棉布将其内壁上粘覆的胶水除去,硬化的胶水应用尖嘴钳子、钢针仔细剔除 13、注胶时,电池接合槽中的胶水不应有断节、气泡现象,如有气泡应用铁针刺破或吹气予以消除,注胶操作时,电池中盖应保持原位置,不应随意转动、移动,避免盖面划伤而影响外观,严禁用配胶灌直接注胶 14、大密电池槽、盖的密封口及密封槽精的棉布逐个擦净后方能灌注密封胶,所用的洒精棉布应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