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劳动合同的分析(共45页).doc
46页劳动关系 第五章 企业劳动合同分析 一、劳动合同制度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含义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一种法律形式通过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终止以及变更、解除,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既能使劳动者有一定的择业和流动自由,又能制约劳动者在合同期履行劳动义务和完成应尽职责,从而使劳动力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合理的流动性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 劳动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具有合同的一般特征,即它是当事人之间确立、变更终止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然而劳动合同与劳动过程相联系还具有以下特征: (1)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过程是人的因素(劳动力)和物的因素(生产资料)结合作用的过程合同当事人必须一方是劳动者即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另一方是劳动力使用者,即拥有生产资料经营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也就是企业、事业、团体等单位及个体经营者 (2)法律保障求职者与招工单位通过相互选择确定合同当事人求职者的因素包括体力素质、劳动技能和经验、知识水平及志趣爱好等等招工单位也因生产资料的性质、类型不同而分为行业、单位、工种等。
众多的招工单位和求职者只有通过相互选择的过程,才能确定每一个劳动合同的具体当事人,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得到恰当的组合劳动力市场是实现这种相互选择的有效途径 (3)求职者与招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成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形成管理关系求职者只有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劳动过程因此,劳动合同制定后,劳动者一方必须加入到用人单位一方中去,成为该单位的一名员工从劳动者方面看,对内享受和承担本单位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对外依法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从用人单位方面看,有权利也有义务组织和管理本单位的员工,把他们的个人劳动组织到集体劳动中去 (4)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即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即价值的实现劳动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有的劳动成果当时就能衡量,如编织的劳动;有的劳动成果当时无法衡量,如耕耘的劳动;有的劳动有独立的成果,如小件行李的搬运;有的劳动物化在集体劳动成果中,如机床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无论劳动成果如何,劳动者一方只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要求,完成用人单位交给他的属于一定工种、一定专长或一定职务的工作量,用人单位就应按照合同支付劳动报酬 (5)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从整个社会看,劳动过程必须连续不断,是再生产的过程劳动力本身也需要再生产,它决定了劳动合同的内容不限于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有时还要涉及劳动者的直系亲属在一定条件下享有的物质帮助权各国在确定最低工资时,一般均考虑劳动者赡养人口的生活费用,我国也不例外劳动合同所确定的工资必须高于法定最低工资,已经包含了这一因素若员工因生育、年老、患病、工伤、死亡等原因,部分或全部、暂时或永久地丧失劳动力的时候,不仅对员工本人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有时也要对劳动者所供养的直系亲属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 二、劳动合同的制定 (一)劳动合同制定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 劳动合同的制定是指求职者和招工单位经过相互选择,确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并就劳动合同的条款经过协商,达成一致,从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制定过程一般应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确立过程,是求职者转化为劳动者,招工单位转化为用人单位的过程在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情况下,劳动合同的制定,是在已有劳动关系的员工中进行的,是劳动法律关系的重新确定过程,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特征 2.原则 制定劳动合同应遵循下述各项原则: (1)合法原则无论合同的当事人、内容和形式,还是制定合同的程序,都必须符合有关劳动法规和劳动政策的要求。
尤其应当强调的是,凡属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强行性法律规范和强制性劳动标准,都必须严格遵守因而,在制定合同过程中只能有限制地体现契约自由的精神 (2)平等自愿原则所谓平等,是指制定合同时,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都有权选择对方并就合同内容表达具有同等效力的意志所谓自愿,是指合同的制定,应完全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迫对方接受其意志,除合同管理机关依法监督外,任何第三者都不得干涉合同制定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平等是自愿的前提,自愿是平等的体现,因而二者都不可分割 (3)协商一致原则在制定合同过程中,合同制定与否以及合同内容如何,都只能在双方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因而,只有协商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二)劳动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1.劳动合同的形式 劳动合同的形式,是劳动合同内容赖以确定和存在的方式,即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外部表现各国关于劳动合同可以或应当以什么形式存在,都由立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形式有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之分各国劳动立法对此作出的选择,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1)允许一般劳动合同采用口头形式,只要求特定劳动合同采用书面形式; (2)一般要求劳动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劳动合同口头形式; (3)要求所有劳动合同都采用书面形式。
凡是法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制定的劳动合同,均为要式合同在要式合同的适用范围内,如果合同形式不符合要式合同的要求,就会给合同当事人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由于立法规定要式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因而,许多国家从有利劳动者的角度,规定劳动合同不符合要式合同要求的法律后果其中常见的有: ①定期劳动合同因未采用书面形式而转化为不定期劳动合同例如,《比利时雇佣合同法》规定,如缺乏书面文件表示合同已按一定期限或明确的任务签订,则应当作为以相同条件签订的没有一定期限的合同又如,《法国劳动法典》规定,有固定期限的雇佣合同采用书面形式,而非书面合同就意味着是签订了一个没有特别说明时间的合同 ②劳动者因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而有权单独证实其权利例如,《利比亚劳工法》规定,雇佣合同应该用阿拉伯文字书写,在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应允许工人单独以任何有效的证明方式确立其权利又如,《伊拉克共和国劳工法》规定,若书面合同遗失,惟独工人有权用某种可行的证明方式对合同加以证实 劳动合同形式还有主件和附件之分主件一般是指在确立劳动关系时所制定的书面劳动合同;附件一般是指法定或约定作为劳动合同主件之补充而明确当事人双方相互权利义务的书面文件。
法定的劳动合同附件,主要有: (1)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即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2)专项劳动协议,即已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其用人单位就某种事项所签订的专项协议劳动部规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中有关工作岗位、劳动报酬等内容,可以在协商一 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专项协议来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本单位的待岗或放长假人员就劳动合同的有关内容协商签订专项协议 2.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的内容,即劳动合同条款,它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意的对象和结果,将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化在各国关于劳动合同内容的立法中,主要就内容构成和若干重要条款作出规定 根据各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内容由法定必备条款和约定必备条款所构成 法定必备条款,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只有完全具备这种条款,劳动合同才能依法成立它有一般法定必备条款和特殊法定必备条款的区分 一般法定必备条款,是法律要求各种劳动合同都必须具备的条款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合同期限除依法允许制定不定期合同的情况以外,都应当规定合同有效期限,其中应包括合同的生效日期和终止日期,或者决定合同有效期限的工作(工程)项目。
(2)工作内容即关于劳动者的劳动岗位、劳动任务条款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即关于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生产资料条件的条款 (4)劳动报酬即关于劳动报酬的形式、构成、标准等条款 (5)劳动纪律即关于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的条款,它一般不尽列劳动纪律的内容,只是表明劳动者同意接受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劳动纪律 (6)合同终止条件即关于劳动合同在法定终止条件之外的哪些情况下可以或应当终止的条款 (7)违约责任即关于违反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应如何承担责任的条款,不仅包括关于依法承担违约责任的抽象规定,而且含有关于在合法范围内承担或免除违约责任的具体约定 特殊法定必备条款,是法律要求某种或某几种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有的劳动合同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立法特别要求其除一般法定必备条款外,还必须规定一定的特有条款例如,《比利时雇佣合同法》规定,商业推销员雇佣合同中应制订计算佣金的条款;学生雇佣合同中应包括履行合同地点、日工时和周工时、学生食宿地点等条款我国有关劳动法规中也有此类规定,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合同和私营企业劳动合同中应包括工时和休假条款;学徒培训合同中应当有培训目标、学习期限、生活待遇等条款。
约定必备条款,即劳动关系当事人或其代表约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它是法定必备条款的必要补充,其具备与否,对劳动合同可否依法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决定性意义按照作出约定的主体不同,它可分为集体合同约定必备条款和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必备条款前者即集体合同要求在劳动合同中必须载明的条款,既包括集体合同已规定标准而应由劳动合同将其具体化的条款,也包括集体合同仅列出项目而应由劳动合同明确其内容的条款有的国家(如日本)对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法规中少作或不作规定,而主要由集体合同约定后者即签订劳动合同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特别约定劳动合同中必须有的条款 在约定必备条款中,有的属于法定可备条款,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具备的条款劳动合同的某些内容由于非常重要而不应被忽视,但又不宜作为法定必备条款,于是,在立法中予以特别提示,指明在劳动合同中可以作出专项约定此类条款通常有试用期条款、保密条款和禁止同业竞争条款等 试用期限是指用人单位与新招员工约定的相互考察的时期一般说,对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的员工可以约定试用期在原固定工进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转制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原固定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不再约定试用期双方约定试用期时,技术性不强的工种试用期可短一些,技术性强的工种试用期可长一些,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按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在试用期中只能用解除合同来消灭劳动关系在试用期中,劳动合同中的其他条款,增加的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等内容,对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保密事项是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承担保密义务的约定通常包括保密期限、保密方式以及泄密的赔偿办法保密期限与试用期限不同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并短于合同期;而保密期则可等于或长于合同期,也就是说,在劳动关系消灭的一定时期内,用人单位仍可要求原员工承担保密义务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事项,有利于防止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但保密条款的约定也应合理哪些人承担保密义务?承担多长时间?应当以该秘密涉及的范围为限,不应要求员工对已经公开的技术或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关于保密条款,在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劳动者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并可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一定时间内(不超过6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禁止同业竞争条款即约定禁止,劳动者参与或者从事与用人单位同业竞争以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合同条款,它包括对禁止同业竞争的期限、范围和补偿等的约定关于禁止同业竞争条款,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者由用人单位规定掌握用人单位商业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