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在学校建筑中的改革探讨—工程论文.doc
3页抗震设计在学校建筑中的改革探讨—工程论文【摘要】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至今可预报性很低,一旦发生, 都会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汶川特大地震无疑再次说明地 震灾害的残酷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相关规范的理解,根据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抗震设 计规范以及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要求加强学校建筑的抗震设计关键词】新;提高;抗震要求;学校建筑汶川地震虽已过去一年多,但其留给我们工稈界的惨痛教训及宝贵经验却让我们不敢 或忘,现笔者就结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 新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來谈谈中小学校建筑的抗震设计一、 中国地震局文件■中震防发[2009]49号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对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中的学校、 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作出了特别规定:1) 、合理提高抗震设防要求,是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具备足够抗 震能力的重要措施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一旦遭遇地震破坏,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同时,在抗震救灾中,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学校可作为应急避险安置的重要场 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安全,明确要求把学校建成最安全、 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做好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抗震设防要求贯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的能力, 合理提高学校、I矢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是保证建设工程具备抗御地 震灾害能力的重要措施2) 、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原则为了保证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具备足够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按照 《防震减灾法》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国地震灾害背景、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和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因素, 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以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基础,适当提高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取值,特征周期分区值不作调整,作为此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主耍建筑应按上述原则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取值其中,学校主要建筑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医院 主要建筑包括门诊、医技、住院等用房。
二、 新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主要有关中小学校建筑的修订新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特别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保护,主要体现 在:1)、IH: 3.0.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 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 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釆取抗震措施新:3.0.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烈 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作用2)、10: 6.0.8教育建筑小,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 划为乙类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 取抗震措施新:6.0.8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 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
因此,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等的设计中(扩大了需 加强的教育建筑的范围),不论大小,不管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我们均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 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即应按提高一•度设防烈度后对应选用抗震等级和构 造措施等),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作用二三、新抗震规范中主要涉及中小学校建筑的修订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抗震规范共有31条 文局部作了修订,其中根据汶川地震中教学楼的主要破坏特点,修订特別提出:3.4.1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 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 规则的建筑方案提高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协调性3.545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混凝土预制装配 式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预制混凝土板在强烈地震中容易脱落导致人员伤亡的震害,因此宜优先采用现浇楼、 屋盖并应加强装配式楼、屋盖的整体性3.6.6」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 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彫响。
楼梯的梯板等具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对结构的整体刚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宜在结构计 算中予以适当考虑,新版PKPM中增加了楼梯布置设计菜单3.7.3附着于楼、屋而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以及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主体 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加强非结构构件的抗震安全性要求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 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加强围护墙、隔墙等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安全性3.7.5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小,框架和抗震墙均应双向设置,柱小线与抗震墙 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大于柱宽的1/4时,应计入偏心的影响高层的框架结构 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FT前教学楼多为单跨悬挑结构,整体结构没有赘余的空间体系,抗震设防起不到多道 设防目的,因此宜增设悬挑外廊柱,使结构体系改为双跨结构,增强其抗震性能3.7.6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釆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砌体结构中,教学楼往往横墙较少、跨度较大,因此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以加强其整体性7.3.1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 造柱):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表7.3.1的要求。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7.3.1的要 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按外墙处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7.3.1的要 求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2款要求 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 层数对待7.3.8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髙每隔500mm设2(p6通长钢筋;7〜9度时其它各层 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pl0.。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