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气管切开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docx
6页试析气管切开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Summary:目的:分析气管切开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某市医院从2014年12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气管切开的53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仔细研究病人的临床资料,同时为其提供对应的护理服务,深入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在所有气管切开病人中,下呼吸道出现感染的病人有33例,查出病原菌有4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数量最多结论:病人在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后,如果为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其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Keys: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护理气管切开有利于解决病人上呼吸道梗阻的问题,同时在临床医学中也经常通过这种方式,抢救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呼吸衰竭等重大疾病但是在气管被切开后,气道会和外界直接接触,很容易破坏到气道防御屏障,极有可能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近年来,医学中开始重视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工作,以此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提升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某市医院从2014年12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气管切开的53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阶段为17~76岁有13例病人的年龄小于20岁,有22例病人的年龄大于50岁,年龄在21岁与49岁的病人有18例。
气管切开时间最短的天数为9天,最长的天数为145天,平均天数是39天根据疾病种类可以分成四类其中有急性颅脑损伤病人21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1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3例,窒息病人1例2、方法对53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分析,并主要统计了采取吸痰、留置胃管、雾化吸人、使用呼吸机护理手段后的感染情况二、护理方法1、保证对气管的护理,帮助病人排出痰液在换药与吸痰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病人切口位置的换药,建议使用浓度为0.05%的聚维酮碘敷料进行湿敷,每天需要敷两次也可以运用过氧化氢溶液为创口换药,使用庆大霉素液浸透纱布来处理伤口,注意不能沾水,敷在伤口的四周,有利于防止细菌的滋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伤口的感染,从而降低病人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充分了解吸痰指征,防止吸痰过多引起气管粘膜发生损坏,这会使低氧血症更加严重,同时也更容易造成感染在进行吸痰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无菌操作,运用粗细合适、材质柔软的一次吸痰管注意操作幅度不要太大,应该由浅入深,深度保持在15到20cm之间,同时控制压力注意吸痰时间应该在15秒以上2、明确洗手制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根据规定洗手,手中含有的致病菌或者细菌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因此,需要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充分了解感染观念,避免手的因素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3、管道护理内套管的消毒常规采用煮沸消毒法消毒耗时长,采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效果不错,即将内套管取出后清洗干净浸泡于0.25%聚维酮碘溶液内5min取出此方法节省时间和人力,并且聚维酮碘对组织刺激小,腐蚀性低,还兼有清洁作用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连续使用48h后应更换,及时倾倒管道及积水杯内的冷凝水以防倒流另外,雾化器在使用后要立即清洗、晾干三、结果1、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与护理手段的关系53例气管切开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33例,占62.3%其中,吸痰护理53例,感染33例,感染率62.3%;留置胃管护理42例,感染12例,感染率28.6%;雾化吸人护理26例,感染4例,感染率15.4%;使用呼吸机14例,感染14例,感染率100%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与护理手段的关系2、病原菌检出与分布情况检出病原菌44株,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占38.6%,其他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占25.0%,阴沟肠杆菌占20.5%,大肠埃希菌占9.1%,黄色葡萄球菌占4.5%,表皮葡萄球菌占2.3%四、讨论气管切开术指的是切开患者的颈段气管,然后放入金属气管套管。
气管切开术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喉源性呼吸困难问题,是一种普遍的手术方法现阶段,临床医学中使用的气管切开术共有四种分别是气管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以及经皮气管切开术1、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后的工作⑴病床周围的设备:定期检查并且预备有关的医疗设备,比如气管切开设备、导尿管、急救用品等;⑵保持套管的畅通状态,应该确保定期细谈,每天都需要清理内管,重视通过煮沸的方式进行消毒在病人手术后的一星期内,应该更换外管,防止发生意外;⑶维护下呼吸道的畅通,为病人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建议运用气管套管滴入定量的生理盐水,或者使用浓度为0.05%的糜蛋白酶,辅助病人稀释痰液,促进其排出;⑷避免病人伤口感染建议每天至少换一次药如果伤口出现感染的现象,应该尽快通知主治医师,及时进行治疗;⑸避免外观脱出重视对套管所在位置的检查,避免脱出气管之外,防止出现窒息等现象如果使用的套管长度不够,固定带子松散,或者切开口较低,应该尽快处理;⑹拔管在病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好,获得医师的允许后可以拔管在拔管之前,应该先堵管一到两天,在完成拔管后,不需要缝合创口,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愈合在观察期间应该注意创口的恢复情况,并且予以辅助。
对于长期带管的病人,在临床医学汇总应该使用瘘孔修补术,根据有关规定展开护理2、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多种因素气管切开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与很多病菌主要来自机体自身,这类患者主要由于基础疾病的影响,抵抗力低,造成人体微生物生态失衡,使原来定植在口咽部的正常菌群和外来不致病的细菌通过侵袭性操作而发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①口腔、咽部定植细菌的吸人:对18例人ICU的患者分别于第1天、第3天进行常规口咽部定植细菌培养,发现细菌定植比例随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第4天可达40%;②气管内套管的污染:可通过患者呼吸进人患者气管内污染的来源包括吸氧管、湿化瓶内蒸馏水、病室的空气、操作的手、吸痰盘内用物③由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呼吸道载膜防御功能基本丧失,使细菌易进人下呼吸道引起感染④气管内吸痰操作不当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吸痰除因操作者把细菌经手、导管带人外,还因操作不当使气管赫膜损伤使细菌侵入本组研究同时发现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44株,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17株,占38.6%,其他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一旦人体抵抗力降低便经呼吸道进人肺内而引起大叶或小叶融合性实变铜绿假单胞菌原称绿脓杆菌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这两种菌且在临床上耐药广泛,治疗较困难,故发现植株数排前二位Reference:[1]陈红.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1)[2]秦晓敏,李艳杰,岳力强.86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02)[3]佐泰美,王玉丽.浅谈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2)[4]马建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现状和进展[J].工企医刊.2010(02) -全文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