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5215700
  • 上传时间:2021-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编制说明1. 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魔芋细菌性叶斑病是魔芋上的一种重要细菌病害,曾在日本大规模爆发,给日本魔芋种 植和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生黑褐色油浸状不规则枯斑,叶片 卷曲,发病后期病斑融合成片,叶片大量干枯,块茎腐烂,植株倒伏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是 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Acidovom: kcmjcici),我国已将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列入农业部己发 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严格的检疫 措施,防止该病菌通过进口贸易传入我国近年在我国西南山区,魔芋大面积种植,产业化发展迅速,且呈发展之势随着我国种 植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商业性蔬菜和观赏植物引种数量日益增加,商业性引种 由于直接下地种植而进入生态系统,风险高,控制难度大,涉及问题多,传带病害的潜在危 险性极大商业化引种的是一种规模大、货值高、风险性极高的农产品,而进口植物材料包 含了携带外来病原物一一魔芋细菌性叶斑病入境的巨大风险目前,我国对魔芋细菌性叶斑 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口岸各局对其检疫应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为防止魔 芋细菌性叶斑病传入我国,避免疫情扩散造成的灾难性损失,保证全国种植业的快速发展, 迫切需要制定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标准,提高检疫的准确性和验放速度,规范检疫 流程。

      本项目旨在通过建立一套针对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制定出准确、高效 并普遍适用的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的检疫标准2. 标准编制的主要工作过程2.1任务来源本任务来源于2009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魔芋细 菌性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计划编号为:2009 B301yo该标准主要由山东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完成2.2调查研究阶段接到计划任务后,标准起草小组立即开始调研工作为确保该标准检测技术及方法的实 用性和有效性,在编制该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广泛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最新相关文献资料期 间,我们积极与从事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联系并进行了广泛交流 广泛搜集资料并进行全面细致研究后,综合相关技术和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将目前国 内外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检测的最新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综合整理并拟定了该标准在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的实验室检测鉴定方面,国内外主要采用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形 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我们也因此将以上的相 关检测技术详细列入本行业标准当中致病性检测是病害鉴定中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方法,该 标准采用叶片接种的方法能准确简单的完成试验。

      标准起草小组标准起草小组经过大量收集并深入研究有关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的形态 学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测定等鉴定方面的有关材料,结合实验室己有的 检验和研究工作,对多种检疫、鉴定方法进行比较、评估和试验验证,并认真学习了标准制 定方面的格式、内容、术语等相关知识,最终完成了本标准的制定工作标准编写完成后, 起草小组将形成的征求意见稿及时发往各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等相关技术人员、专家教授以 征求各种意见和建议C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标准相关内容,经过认真思考、合理采 纳、反复修改后最终形成送审稿C2.3标准起草(I)本标准的编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境植物繁殖材料检疫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等的要 求;(2)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标准起草;(3)本标准的编制充分考虑了标准的包容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确保标 准的正常实施,规范了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检疫鉴定的程序和方法2.4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及其承担的工作甘琴华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农艺师组织标准调研和起草工作厉艳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农艺师参加标准调研和起草工作邵秀玲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高级农艺师 参加标准的调研与起草工作赵文军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参加标准的调研与起草工作王英超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农艺师参加标准调研和起草工作赵 晖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级工程师参加标准调研和起草工作李凤新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加标准调研和起草工作纪瑛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加标准调研和起草工作3. 标准主要内容和制定依据3.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的检疫和鉴定。

      3.2规范性引用文件:参照己有研究报道和有关检疫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对本标准的特 殊术语进行了定义3.3原理3.3.1病菌分类地位魔芋细菌性叶斑病(Bacterial leaf blight of the konjac plant; leaf spot and leaf blight)的 病原菌为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Acidovorax konjaci ( Goto ) Willems et al.Jo该菌属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薄壁菌门(Gracilicutes)、暗细菌纲(Scotobacteria)、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嗜酸菌属(Acidovo厂ax)3.3.2鉴定原理病原细菌危害魔芋时,起初在叶片上会出现病斑,后期块茎腐烂从病部获取的分离菌 经纯化后,再通过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可快速完成对病原细菌的鉴定. 3.4仪器和用具:分别列举了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以方便实验室检测和验证3.5主要试剂和培养基:标准中列出了实验所需的主要试剂,其它常见常用的试剂考虑到 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小,因此不再列出3.6实验室检验:参照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经过筛选,主要采用病原菌的分离及生 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测定方法进行检测。

      3.7鉴定特征:规定了病原菌的主要鉴定特征3.8结果判断:规定了进行结果判定的主要依据3.9样品保存:参考目前保存样品的相关方法3.10菌种保存:参照目前学界保存细菌样本的常规方法4. 技术论证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本标准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为进出口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提供依据,提高 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检疫鉴定的准确性,提高检出率,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同时为有关的贸 易争端提供科学依据,社会、经济效益明显5. 采标情况目前国际及国内尚无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及标准C本标准参考了大量国内 外研究报告与检测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验室研究的技术成果与经验,确定了进出II魔芋细菌性叶斑病菌检疫鉴定的技术路线与方法C6. 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 实施条例》制定7. 建议作为推荐标准建议将此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推荐,在全国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参照执行参考文献[1] A Willems, M Goor, S Thielemans, et al. Transfer of several phytopathogenic pseudomonas Species to Acidovorax as Acidovorcix avenae subsp. avenae subsp. nov., comb. nov. ,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attleyae. and Acidovorax konjac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1992,1: 107-119.[2] E Postnikova, C Baldwin, C A. Whilehouse,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plant pathogens using mukiloc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Phytopathology, 2008, 98: 1156-1164.[3] F P Hu, J M Young, C M Triggs, et al.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Protcobactcria of plant pathogenic Acidovorax species and subspecies, Burkholderia species, and Herbaspirilluin rubrisubalbicans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16SrDNA, numerical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ve tests.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2001, 80: 201-214.[4J M Goto.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 konjaci subsp. nov.,由e causal agent of bacterial leaf blight of konjac (Amorphophalus konjac Ko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1983, 6: 539-545.[5] N Hayashi. Selective medium for the dctccton of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 Konjaci, the causal agent of bacterial leaf blight of Konnyaku (Atnorphophallus konjac}. Ann. Phytopath. Soc. Japan, 1987, 53: 489-49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