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7页辽宁省营口市南楼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等于,则的值为(A)-1或-3 (B) (C)1或3 (D)参考答案:C2. 某企业人力资源部为了研究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对待企业改革态度的关系,随机抽取了72名员工进行调查,所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积极支持改革不太支持改革合 计工作积极28836工作一般162036合 计442872对于人力资源部的研究项目,根据上述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参考公式与数据: .当Χ2>3.841时,有95%的把握说事件A与B有关;当Χ2>6.635时,有99%的把握说事件A与B有关; 当Χ2<3.841时认为事件A与B无关.)( ) A、有99%的把握说事件A与B有关B、有95%的把握说事件A与B有关C、有90%的把握说事件A与B有关D、事件A与B无关参考答案:A 【考点】独立性检验的应用 【解答】解:提出假设:企业的全体员工对待企业改革的态度与其工作积极性无关 求得Χ2= ≈8.416>6.635所以有99%的把握说抽样员工对待企业改革的态度与工作积极性有关,从而认为企业的全体员工对待企业改革的态度与其工作积极性有关.故选:A.【分析】利用公式计算K2 , 再与临界值比较可得结论. 3. “k<0”是“方程+ =1表示双曲线”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参考答案:A【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结合双曲线的方程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若方程+=1表示双曲线,则k(1﹣k)<0,即k(k﹣1)>0,解得k>1或k<0,即“k<0”是“方程+=1表示双曲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和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 若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图象的对称轴为( )A. B. C. D. 参考答案:B5. 如果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那么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A.8:27 B. 2:3 C.4:9 D. 2:9参考答案:C6. 等比数列{an}中,a6=6,a9=9,则a3等于( )A.4 B. C. D.2参考答案:A【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分析】在等比数列{an}中,若m,n,p,q∈N*,则am?an=ap?aq.借助这个公式能够求出a3的值.【解答】解:∵3+9=6+6,∴==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注意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7. 一条走廊宽 2 m, 长 8 m, 用 6 种颜色的 11 m的整块地砖来铺设(每块地砖都是单色的, 每种颜色的地砖都足够多), 要求相邻的两块地砖颜色不同, 那么所有的不同拼色方法有A. 个 B. 个 C. 个 D. 个参考答案:解析:铺第一列(两块地砖)有 种方法;其次铺第二列.设第一列的两格铺了 、两色(如图),那么,第二列的上格不能铺 色.若铺 色,则有 种铺法;若不铺 色,则有 种方法. 于是第二列上共有 种铺法. 同理, 若前一列铺好,则其后一列都有 种铺法.因此,共有 种铺法. 故选 D.8. 曲线C:y=ex同曲线C在x=0处的切线及直线x=2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A.e+1 B.e﹣1 C.e2﹣1 D.e2﹣5参考答案:D【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分析】求出函数的导数,可得切线的斜率和切点,由斜截式方程可得切线的方程,分别作出曲线和切线及x=2,得到封闭图形.再由定积分(ex﹣x﹣1)dx,计算即可得到所求面积.【解答】解:y=ex的导数为y′=ex,可得在x=0处的切线斜率为k=1,切点为(0,1),可得切线的方程为y=x+1,分别作出曲线和切线及x=2,得到如图的封闭图形.则封闭图形的面积为(ex﹣x﹣1)dx=(ex﹣x2﹣x)|=(e2﹣2﹣2)﹣(e0﹣0﹣0)=e2﹣5.故选:D.9. 已知函数(x>1)有最大值﹣4,则a的值为( )A.1 B.﹣1 C.4 D.﹣4参考答案:B【考点】函数最值的应用.【分析】利用换元法,结合基本不等式,根据函数有最大值﹣4,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令x﹣1=t(t>0),则x=t+1,∴y==a×(+2)∵t>0,∴≥2,∴ +2≥4∵知函数有最大值﹣4,∴a=﹣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最值,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0. 在图21-6的算法中,如果输入A=138,B=22,则输出的结果是( )图21-6A.2 B.4 C.128 D.0参考答案:A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为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 12. 如图是函数y=f(x)的导函数f′(x)的图象,对下列四个判断:①y=f(x)在(﹣2,﹣1)上是增函数;②x=﹣1是极小值点;③f(x)在(﹣1,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④x=3是f(x)的极小值点;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C【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分析】通过导函数的图象,判断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函数的极值,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对于①:在区间(﹣2,﹣1)上,f′(x)<0,f(x)是减函数,故①错误;对于②:在区间(﹣2,﹣1)上,f′(x)<0,f(x)递减,区间(﹣1,2)上,f′x)>0,f(x)递增,∴x=﹣1是极小值点,故②正确;对于③:在区间(﹣1,2)上,f′(x)>0,f(x)是增函数,在(2,4)上,f′(x)<0,f(x)是减函数,故③正确;对于④:f(﹣3)<0,故④错误;故选:C.13. 有如下四个推断:①由=2n-1,求出S1=12,S2=22,S3=32,…,推断:数列{}的前n项和为;②由f(x)=xcosx满足f(-x)=-f(x)对R都成立,推断:f(x)=xcosx为奇函数;③由圆x2+y2=r2的面积S=r2,推断:椭圆的面积为S=ab;④由(1+1)2>21,(2+1)2>22,(3+1)2>23,…,推断:对一切,其中推理中属于归纳推理且结论正确的是____(将符合条件的序号都填上)。
参考答案:①14. 已知, 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2略15.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过椭圆的右焦点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Q两点,椭圆的右准线与x轴交于点M,若为正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_.参考答案:【分析】先求出FQ的长,在直角三角形FMQ中,由边角关系得,建立关于离心率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离心率的值.【详解】解:由已知得:,因为椭圆的方程为,过椭圆的右焦点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Q两点,椭圆的右准线与x轴交于点M,若为正三角形,所以,所以,故答案:.16.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CD的中点,则= .参考答案:2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根据两个向量的加减法的法则,以及其几何意义,可得要求的式子为()?(),再根据两个向量垂直的性质,运算求得结果.解答: 解:∵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CD的中点,则 =0,故 =( )?()=()?()=﹣+﹣=4+0﹣0﹣=2,故答案为 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向量的加减法的法则,以及其几何意义,两个向量垂直的性质,属于中档题.17. 若向量的夹角为,,则= .参考答案:略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如图,已知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2)在PB上确定一点Q,使平面MNQ∥平面PAD.参考答案:【考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1)取PB中点Q,连MQ、NQ,中位线定理和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得MQ∥PA,NQ∥AD,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平面MNQ∥平面PAD;故可得MN∥平面PAD.(2)由(1)可知问题的答案.【解答】证明:(1)取PB中点Q,连MQ、NQ,∵M、N分别是AB、PC的中点,∴NQ∥BC,MQ∥PA∵AD∥BC,∴NQ∥AD,∵MQ∩MQ=Q,PA∩AD=A,∴平面MNQ∥平面PAD,∵MN?平面MNQ,∴MN∥面PAD;(2)由(1)可知Q在PB的中点上【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其中判断线面平行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就是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9. 已知A为椭圆=1(a>b>0)上的一个动点,弦AB,AC分别过左右焦点F1,F2,且当线段AF1的中点在y轴上时,cos∠F1AF2=.(Ⅰ)求该椭圆的离心率;(Ⅱ)设,试判断λ1+λ2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该定值,并给出证明;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分析】(Ⅰ)当线段AF1的中点在y轴上时,AC垂直于x轴,△AF1F2为直角三角形.运用余弦函数的定义可得|AF1|=3|AF2|,易知|AF2|=,再由椭圆的定义,结合离心率公式即可得到所求值;(Ⅱ)由(Ⅰ)得椭圆方程为x2+2y2=2b2,焦点坐标为F1(﹣b,0),F2(b,0),(1)当AB,AC的斜率都存在时,设A(x0,y0),B(x1,y1),C(x2,y2),求得直线AC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再由向量共线定理,可得λ1+λ2为定值6;若AC⊥x轴,若AB⊥x轴,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定值.【解答】解:(Ⅰ)当线段AF1的中点在y轴上时,AC垂直于x轴,△AF1F2为直角三角形.因为cos∠F1AF2=,所以|AF1|=3|AF2|,易知|AF2|=,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1|+|AF2|=2a,则4?=2a,即a2=2b2=2(a2﹣c2),即a2=2c2,即有e==;(Ⅱ)由(Ⅰ)得椭圆方程为x2+2y2=2b2,焦点坐标为F1(﹣b,0),F2(b,0),(1)当AB,AC的斜率都存在时,设A(x0,y0),B(x1,y1),C(x2,y2),则直线AC的方程为y=(x﹣b),代入椭圆方程得(3b2﹣2bx0)y2+2by0(x0﹣b)y﹣b2y02=0,可得y0y2=﹣,又λ2===,同理λ1=,可得λ1+λ2=6;(2)若AC⊥x轴,则λ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