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杨基《天平山中》原文译文赏析.docx
3页古诗词:杨基《天平山中》原文译文赏析 《天平山中》 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译文】 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渐渐变熟了 顺着山路渐渐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解释】 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平山很近 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严厉的感觉 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枇(pí)杷(pá):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渐渐地走 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赏析】 诗的前半段犹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非常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
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颜色的笔触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慢慢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缓缓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闲得意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风光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布满野趣,非常喧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风光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满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鲜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动听的歌,轻快动听,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奇妙的山行图。
扩展阅读:杨基文学创作 杨基以诗着称,亦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元末诗作,大多表现维护元代统治立场,入明后,仍眷怀元室风格异于高启,多不能摆脱元诗靡丽纤细风习,他的无题、香奁诸体尤甚王世贞批判它颇伤“风雅”(《艺苑卮言》)他的写景咏物之作尚有佳品如《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观看入微,描绘如画,诗人一路沉醉于花香鸟语之中的悠闲得意心情跃然纸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园杂兴》等诗,亦细腻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一树杨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绿萍多”等,向为人所称颂五律《岳阳楼》境地开阔,起结尤入神境时人以此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古风《挂剑台》写吴季子讲求信义的坦荡胸怀,形象鲜亮,风格苍劲,语言俊爽峭拔,不同于他的其他近体诗风,另开一新境地 着作有《眉庵集》12卷,补遗1卷按古体、歌行、律诗、绝句、长短句及词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时,江朝宗为之作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