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教学计划.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48943109
  • 上传时间:2018-07-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3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加、减法加、减法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 以内加、减法,认识了 1000 以内数以及掌握了 1000 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个知识内容:①三位数加减法,②加、减法验算,③加减混合运算单元最后安排了“跳绳游戏”和“调查当地的树木”的实践活动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的整数加、减的内容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将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类推到多位数加、减计算的能力因为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已经学习了 100 以内加、减法,认识了 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了 1000 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所以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计算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本单元知识本单元的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

      教材编排特点】其一,打破传统教材中“先学习计算方法,然后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教材中呈现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知识背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学会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二,在教学计算的过程中,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计算,在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其三,选材贴近生活这些素材或是学生的最熟悉不过的课堂,或是学生的生活环境等与传统教材相比,这样的计算教学的设计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四,增设的“跳绳游戏”和“调查当地的树木”栏目,结合班内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编排,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设计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教学时要注意几点: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也可以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不能因为估算内容在考试中难以体现而不教或一带而过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代替。

      同时应注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能进行验算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能对计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6.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教学重点】1.学生对于验算是上学以来第一次接触,所以刚开始可能理解起来不太容易,教师注意结合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和方法2.估算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讲解估算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估算,体会到估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课时设置本单元设计 12 课时“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 以内加、减法,认识了 1000 以内数以及掌握了 1000 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个知识内容:①三位数加减法,②加、减法验算,③加减混合运算。

      单元最后安排了“跳绳游戏”和“调查当地的树木”的实践活动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的整数加、减的内容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将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类推到多位数加、减计算的能力因为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已经学习了 100 以内加、减法,认识了 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了 1000 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所以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计算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本单元知识本单元的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教材编排特点】其一,打破传统教材中“先学习计算方法,然后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教材中呈现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知识背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学会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二,在教学计算的过程中,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计算,在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其三,选材贴近生活这些素材或是学生的最熟悉不过的课堂,或是学生的生活环境等与传统教材相比,这样的计算教学的设计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四,增设的“跳绳游戏”和“调查当地的树木”栏目,结合班内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编排,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设计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教学时要注意几点: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背景,教师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计算方法也可以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材都安排了“先估计一下”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一环节,不能因为估算内容在考试中难以体现而不教或一带而过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适时地运用这些学习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应注意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尝试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能进行验算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能对计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6.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教学重点】1.学生对于验算是上学以来第一次接触,所以刚开始可能理解起来不太容易,教师注意结合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和方法2.估算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讲解估算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估算,体会到估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课时设置本单元设计 12 课时“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 以内加、减法,认识了 1000 以内数以及掌握了 1000 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个知识内容:①三位数加减法,②加、减法验算,③加减混合运算单元最后安排了“跳绳游戏”和“调查当地的树木”的实践活动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加、减法,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的整数加、减的内容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将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类推到多位数加、减计算的能力因为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已经学习了 100 以内加、减法,认识了 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了 1000 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

      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所以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计算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学会本单元知识本单元的教材设计,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技能,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技能教材编排特点】其一,打破传统教材中“先学习计算方法,然后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教材中呈现学生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知识背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学会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二,在教学计算的过程中,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计算,在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其三,选材贴近生活这些素材或是学生的最熟悉不过的课堂,或是学生的生活环境等与传统教材相比,这样的计算教学的设计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四,增设的“跳绳游戏”和“调查当地的树木”栏目,结合班内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编排,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设计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教学时要注意几点: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计算往往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学中应注意从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并通过计算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学习计算之前都提供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