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docx
8页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公报 〔1996年2月15日〕 遵照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1995年进行了全国l%人口抽样调查这次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含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下同〕共抽取了1558个县级行政单位、47471个调查小区,共调查登记了12565584人〔含现役军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4%调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95年10月1日0时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经过广大调查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艰难努力,圆满地完成了调查登记任务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将依据这次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的全国人口的主要数据公报如下:一、全国总人口1995年10月1日0时,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总数为120778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990年7月1日0时113368万人相比,五年零三个月间增加了7410万人,增长6.54%,年平均增长1.21%。
八五〞计划期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显然下降,与“七五〞计划期间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34个百分点,这说明“八五〞计划期间我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99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7.12‰,出生人口2063万人;死亡率为6.57‰,死亡人口79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0.55‰,全年净增1271万人与1994年相比,出生人口减少47万人,死亡人口增加18万人,净增人口减少65万人三、家庭户人口 全国家庭户为32211万户,119181万人,家庭户平均户规模为3.7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家庭户平均户规模减少0.3人四、常住人口状况 常住本乡、镇、街道,而常住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11509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未含现役军人)的95.55%;居住在本乡、镇、街道、而常住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475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95%,其他户口状况的6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0%五、性别构成 全国男性人口为61629万人,占51.03%;女性人口为59149万人,占48.97%,性别比l04.19〔以女性人口为100〕。
六、民族构成 全国汉族人口为109932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846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91.96%下降为91.0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8.04%上升为8.98%七、城镇人口 全国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为34752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由26.23%上升为28.85%,提升2.62个百分点八、教育 每十万人口接受过各种教育的人口分别为:大专以上的2065人,比1990年上升643人;高中的8282人,比1990年上升243人;初中的27283人,比1990年上升3939人;小学的38441人,比1990年上升1384人 全国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4505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5.88%下降为12.01%九、抽样误差这次人口抽样调查在95%的把握程度下,人口出生率的抽样误差为0.73‰,人口死亡率的抽样误差为0.39‰上述数据说明,这次抽样调查的结果符合制定要求,数据质量是可靠的 注:1.城镇人口为设区的市所辖的区人口、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人口以及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委会人口和县辖镇的居委会人口。
2.接受各种教育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3.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5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 4.在估算1995年全国出生率、死亡率时,已经合计了抽样误差的影响 扩大阅读:30.1.1 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1) 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 徐州八中时慧娜徐州科技中学邢琛 一、制定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7~9年级〕中把学习内容分成四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由于统计、概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可以通过施行活动来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威力,这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综合施行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搜集的两种方式: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体验两种调查方式的优缺点,明确当采纳抽样调查时,所选取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并在实际问题中,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知道统计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2、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检的必要性. 3、让学生了解普查、抽检、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等概念. 此外能让学生依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三、活动制定: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四周的世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决策.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情境1你建议如何进行以下各项调查?⑴人口普查;⑵灯泡的寿命;⑶收视调查; ⑷测量身高、体重; 说明:1.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让学生简单交流;2.关于情境1中⑴用普查的调查方式;3.关于情境1中⑵用抽样调查方式;4.关于情境1中⑶用抽样调查方式; 5.关于情境1中⑷视具体状况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例如:假设调查一个班级的学生身高和体重,可采纳普查的调查方式;假设调查一个城市13岁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则可采纳抽样调查方式. 名词解析: 1、为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作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如:新学年开始时,某校对该校每一位同学的身高进行测量,这种调查方式就是普查. 2、为一特定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简称抽检〕,如:某中学为了开展“绿色空间〞主题教育,对该校的部分学生〔例如100名学生〕进行了“植树节是哪一天〞的问卷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就是抽检. 3、我们将所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问题1某省有7万学生参加初中毕业会考,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1.在此项调查中总体是什么? 2.在此项调查中个体是什么?3.在此项调查中样本是什么? 4.在此项调查中样本的容量是多少? 问题2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一般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共抽样调查了12565584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4%. 1.在此项调查中总体是什么?2.在此项调查中个体是什么?3.在此项调查中样本是什么? 4.在此项调查中样本的容量是多少? 问题3为了了解某市七年级学生的体重,⑴对该市七年级全体学生的体重进行调查; ⑵对部分学生〔例如1000名〕的体重进行调查;1.⑴中的调查属于哪种调查方式?2.⑵中的调查属于哪种调查方式?3.在⑵的调查中总体是什么?4.在⑵的调查中个体是什么?5.在⑵的调查中样本是什么? 6.在⑵的调查中样本的容量是多少?说明:通过问题3让学生明确普查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情境2肯德基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田园汉堡,公司打算了解一下这种汉堡在各地顾客满意的程度,如果你是经理,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 说明:1.四人一组,各抒己见.由组长结合大家的看法给出合理决策,并讨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普查是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但普查往往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抽检的工作量小,便于进行,但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的估计的准确程度.为了获取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所选取样本的代表性. 2.关于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内进行交流,最终给出合理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受两种不同调查方式的过程. 3.最终班级可能形成两大帮派:普查与抽样调查,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埋下伏笔,并且针对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的容量的实际意义.四、例题制定 例1某灯泡厂对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调查,采纳那种调查方式较为合理?为什么? 说明:本题制定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在实际问题中,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只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例2请指出以下哪些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⑴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业余时间娱乐的主要方式;⑵在公园里调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⑶调查一个班级里学号为3的倍数的学生,以了解学生们对班主任老师某一新举措的看法和建议. 解:⑴缺乏代表性;⑵缺乏代表性; ⑶有代表性.五、拓展学习 1、请指出以下哪些调查不合适作普查而合适作抽样调查:⑴了解夏季冷饮市场上冰激淋的质量状况;⑵审查书稿有哪些科学性错误; ⑶研究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量与孩子性格之间是否有联系; ⑷了解一个打字训练班学员的训练成绩是否都达到了预定训练目标.2、请指出以下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的容量: ⑴为了了解某种家用空调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调查10台该种空调每台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 ⑵为了了解一本300页的书稿大约共有多少字数,从中随机的选定1页做调查,数一数该页的字数.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照拓展思维使用,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第 8 页 共 8 页WORD文档可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