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去世地点与祭祀.doc
6页成吉思汗去世地点与祭祀成吉思汗去世地点与祭祀薄音湖薄音湖一研究成吉思汗的论著可谓数不胜数,不少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关于他的去世 具体地点,还没有完全形成一致的意见;对于他的祭祀,也还有不少需要继续探讨的地方 笔者结合近年来出现的若干新见解,略陈管见 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地点,早期的几种史料都有记载 《元朝秘史》说,成吉思汗攻打 西夏,攻破了朵儿篾该(灵州,今宁夏灵武) ,杀西夏国主, “至猪儿年(1227 年丁亥),成 吉思崩” 1《史集》说,成吉思汗来到“女真、南家思和唐兀惕地面交界处的六盘山地方” , 处理了一系列事情后, “猪儿年秋第二月十五日(伊斯兰教历 624 年 9 月)……离开了[这 个]易朽的世界” 2《元史》说:“二十二年(1227)……(闰五月,成吉思汗)避暑六盘 山……六月……帝次清水县西江……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3灵州、六盘山、清水县西江被视为具有历史根据的三个地点,而灵州之说因《元史》明 载成吉思汗攻打灵州是在 1226 年,为多数人所不取这样,六盘山和清水县西江二地,成 为人们讨论的重点 关于成吉思汗逝世于清水县西江的说法,近来主六盘山之说者认为成吉思汗并没有到 过远在六盘山以南的金朝清水县西江,成吉思汗“不豫”的地方应是发源于六盘山的清水 河流域的西河,可能是《元史》的记载有误。
4王颋先生则为解决成吉思汗既在清水县西江 七月壬午“不豫” ,八天之后的己丑又逝世于漠北“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 ,两地相隔甚远、 八日之内不可能从甘肃到达漠北的矛盾,认为“清水”当即《元史》中的“清水答兰答八” 、 “答兰达葩” , 《史集》中的“答兰塔班” ,其地在今漠北杭爱山畔他的推测是,成吉思汗 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在西夏尚未灭亡时提前返回故乡,结果中途“不豫”并“崩 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 5这两个新见解,固然体现了作者为解开历史谜团的努力,只是 推测的成份过多,史料根据尚嫌不足 关于成吉思汗逝世于六盘山的说法,主要见于近年发表的论文6他们的主要根据,一 是萨里川哈老徒行宫确在漠北,是成吉思汗也速皇后所掌的第二斡耳朵,成吉思汗最后一 次进攻西夏携带着也遂(速)皇后,成吉思汗去世于也速的斡耳朵里,顺理成章地就是去 世于“萨里川哈老徒行宫”之中二是据清光绪间《海城县志》载,六盘山北麓的今宁夏 海原县城宋名天都寨,夏名东牟会,元名海喇都 “海喇都”与“哈老徒”同名异译,很可 能是元代统治者为纪念成吉思汗逝世而将“哈老徒”易名为“海喇都” ,因此海原县城即当 年的“萨里川哈老徒行宫” 。
三是从海喇都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可以认定它们就是行宫遗1 《元朝秘史》续集卷二(第 267—268 节) ,四部丛刊三编本,叶 9A—13B明末成书的《黄金史纲》径言成吉思汗“患重病于灵州城” ,并去世于此,见朱风、贾敬颜《汉译蒙古黄金史纲》 ,呼和浩特,内蒙 古人民出版社,1985 年,页 29—31 2 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汉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年,页 320—3213 《元史》卷一《太祖纪》 ,北京,中华书局,1976 年,页 24—254 却拉布吉《成吉思汗逝世之地“哈老徒”考》 ,载《成吉思汗文化与伊金霍洛》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年,页 187—199 5 王颋《成吉思汗临崩前行踪与卒地考辨》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6 却拉布吉前引文,以及李进兴《成吉思汗哈老徒行宫遗物考述》 ,载《成吉思汗文化与伊金霍洛》 ,页 227—240 应当承认,诸位先生对于成吉思汗逝世于六盘山的论证,下了很大功夫,较为符合逻 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对成吉思汗既去世于宁夏境内,又“崩于(漠北)萨里 川哈老徒行宫”的解释,尤具新意。
相信在此基础上,对成吉思汗去世地点的研究还会取 得进一步的成果 但是这里还有需进一步推敲之处,如以“清水河西河”证“清水县西江”为误,似觉 牵强还有关于四大斡耳朵, 《史集》明载成吉思汗有四大斡耳朵,1《元史》则更明确记 载主持四大斡耳朵的首位皇后是:大斡耳朵——孛儿帖,第二斡耳朵——忽兰,第三斡耳 朵——也速,第四斡耳朵——也速干2所以前引却拉布吉文所说也速掌第二斡耳朵,史实 有误至于四大斡耳朵的地点,蒙古史学界一般均取日本那珂通世之说,即第一大斡耳朵 在怯縁连河河曲附近的曲雕阿兰,第二大斡耳朵在萨里川哈老徒,第三大斡耳朵在土剌河 的黑林,第四大斡耳朵在原乃蛮部的杭爱山北麓3如果那珂的研究不误,那么也速的第三 斡耳朵在土剌河的黑林地区,忽兰的第二斡耳朵才在萨里川哈老徒,因此“成吉思汗去世 于也速的斡耳朵里,就是去世于萨里川哈老徒行宫之中”的说法还需重新考虑 至于成吉思汗的葬地,早期的史料都说是在不儿罕·合勒敦(今蒙古国肯特山)地区 的起辇谷,并且是秘葬但后人多有葬于其它地方的推测,其地或在新疆阿尔泰地区,或 在鄂尔多斯地区,或在六盘山地区,近来还有葬于四川西部的新说我以为各种不同的说 法,都无法否认关于成吉思汗葬于不儿罕·合勒敦起辇谷的大量早期史料记载。
2010 年陈 得芝先生发表了《成吉思汗墓葬所在与蒙古早期历史地理》一文,4其中参考了日本白石典 之在蒙古国的实地考察成果,对成吉思汗在肯特山地区的墓地与大斡耳朵的位置做了极具 功力的具体研究,是这一问题研究的最新高水平成果 又有一事似应提及,认为成吉思汗应葬于去世之地者,多以成吉思汗去世之时正值盛 夏,遗体运往数千里之外的漠北实属不可能为其理由但查《元史》 ,此种情形并非孤例 蒙元帝王均葬于漠北起辇谷,其中不乏酷热之时逝于南边而归葬北方起辇谷的记载如元 英宗八月逝于南坡(上都西南二十里处) ,泰定帝七月逝于上都,元明宗八月逝于旺忽都察 之地(今河北张北县北) ,元文宗八月逝于上都,以上去世时间均为夏秋季,去世地点离起 辇谷的距离,只比成吉思汗去世的宁夏距起辇谷的距离稍近一些而已距起辇谷最远的是 元宪宗蒙哥去世之地钓鱼城(今重庆合川) ,他在 1259 年农历七月病逝于此,其葬所《元 史》未载,但《史集》明确说:“把他(蒙哥汗)葬在被称为也可-忽鲁黑(指大禁地)的 不勒罕-合勒敦地方的成吉思汗和拖雷汗[的陵寝]的旁边 ”5即葬在起辇谷这些帝王们的 遗体如何在暑天加以保护并被运往数千里之遥的起辇谷,详情已不得而知,但的确都归葬 于北方。
二成吉思汗去世后,对他的祭祀立即展开,事见大家熟知的拉施特《史集》中的记载: “蒙古有一座名叫不儿罕·合勒敦的大山……成吉思汗将那里选做自己的坟葬地……成吉 思汗四大斡耳朵,每个斡耳朵都为死者举哀一天讣闻传到远近地区上时,后妃、诸王 [奔驰]多日从四面八方来到那里哀悼死者由于某些部落离那里很远,大约过去三个月 后,他们还陆续来到那里哀悼死者 ”6从一开始,成吉思汗的祭祀就同成吉思汗的四大斡1 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页 3232 《元史》卷一○六《后妃表》 ,页 2693,2694,2695,26963 那珂通世《成吉思汗实录》 ,大日本图书,1907 年(筑摩书房 1943 年再版) ,页 671—6724 文载《中华文史论丛》2010 年第 1 期,页 1—345 拉施特《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汉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年,页 271耳朵密切相关 祭祀在四大斡耳朵里举行,成吉思汗葬地的护卫任务则由兀良哈人承担:“在成吉思 汗时,有一个出自这个部落(按指兀良哈惕部落)的异密,名叫兀答赤(aūdāji) ,是左翼千夫 长后来他同他的千户一起,受命守护不儿罕-合勒敦(būrqān-qāldūn)地方的成吉思汗的 大忽鲁黑(禁地)。
”1 拖雷作为成吉思汗的幼子,继承了父亲的大部分家业,所以“当他[成吉思汗]的灵 柩被送到帐殿(斡耳朵)中,并一丝不苟地举行了丧仪之后,其它兄弟和宗王们[全部] 回到自己的禹儿惕(分地)中去了,拖雷汗就在由成吉思汗的京都和大斡耳朵所组成的根 本禹儿惕中住下来,作为拥有无限权力者,登上了[王]位” 2可以认为,对成吉思汗斡 耳朵的管理和祭祀是由拖雷负责的 太宗元年(1229) , “秋八月己未,诸王百官大会于怯绿连河(按即克鲁伦河)曲雕阿兰 之地” ,3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在此即汗位曲雕阿兰, 《元朝秘史》作“阔迭额·阿剌勒” ,是成吉思汗大斡耳朵所在地窝阔台即位后,首先做的事就是祭祀成吉思汗:“当他结 束了宴饮和赠赐之后,就下令按照他们的习俗和规矩,为了成吉思汗的英灵散发食物三天 人们从他左右的异密们的氏族和家族中挑选出四十个美女,穿着用黄金和宝石装饰起来的 贵重衣服,连同一些骏马,作为牺牲以祭他的灵魂 ”4 漠北对成吉思汗的祭祀从未间断罗马教皇的使臣普兰诺·加宾尼于 1245—1247 年出 使蒙古,曾参加蒙古第三代大汗贵由汗的登基大典,归而著出使报告《蒙古史》 ,里面记述 了蒙古人对成吉思汗祭祀的情形:“他们并且为第一代皇帝(按指成吉思汗)做了一个偶像, 他们把这个偶像放在一辆车子里,这辆车子则放在一座帐幕前面的敬礼偶像的地方,像我 们在现今皇帝的宫廷前面看到的那样。
他们向这个偶像奉献许多礼品他们也向这个偶像 奉献马匹,这些马没有人敢骑,直至它们死去他们也向这个偶像奉献其它动物……他们 朝南向这个偶像鞠躬,像向神鞠躬一样,而且他们让正在访问他们的其他贵族也这样做 ”5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仿汉地之制,在大都建有祭祖的太庙,庙内神主以太祖成吉思汗 为主,或七室神主,或八室神主,续有增列,祭祀时既有汉地礼仪舞乐,亦用国俗旧礼 (蒙古人自己的仪式) 《元史》还记载了元代皇帝去世后,所用棺木形制和殓用器物、运 往漠北途中的种种仪式、至葬所秘葬的方式等此外,在上都也有被称之为“洒马” 的成吉思汗祭礼活动6不过,在漠南和内地的成吉思汗祭祀,并不能完全代替漠北的祭祀, 漠北的祭祀仍以自己的方式进行 漠北的祭祀活动曾由忽必烈之孙甘麻剌主持至元二十九年(1292)甘麻剌由梁王 “改封晋王,移镇北边,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 ”7对于此事, 《史 集·铁穆耳合罕(元成宗)纪》载:“他(成宗)把父亲遗留下的一整份财产授予了自己的 长兄甘麻剌,把他派到了境内有成吉思汗的禹儿惕和斡耳朵的哈剌和林去……哈剌和 林……以迄于乞儿吉思边境的诸地区和名为不儿罕-合勒敦的成吉思汗的伟大禁地,全由他 掌管,并由他守卫着照旧在那里的成吉思汗的诸大斡耳朵。
它们在那里共九个:四个大斡 耳朵和[另外]五个[斡耳朵] 谁也不许到那里,因为附近有禁地他制成了他们[已故 祖先们]的像;那里经常都在焚香[致祭] 甘麻剌也在那里为自己建了一座寺庙 ”86 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页 321—3231 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页 2042 拉施特《史集》第二卷,页 2003 《元史》卷二《太宗纪》 ,页 294 拉施特《史集》第二卷,页 305 [英]道森编,吕浦译,周良霄注《出使蒙古记》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页 106 以上见《元史》卷七七《祭祀志六》 ,页 1925—19267 《元史》卷一一五《显宗传》 ,页 2894以上就是蒙元时期对成吉思汗祭祀的大体情形,显然漠北的成吉思汗祭祀同成吉思汗 的四大斡耳朵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很早就被称作“斡儿朵思 (ordos) ” ,它应该是后世“鄂尔多斯”一词的起源 《元朝秘史》第 282 节这样记述秘史 成书的时间地点:“大忽里台聚会时,于鼠儿年七月,在客鲁涟[河]的阔迭额·阿剌勒的 朵罗安·孛勒答黑处,失勒斤扯克两个间[的]斡耳朵思住时写毕了 ”1阔失额·阿剌勒(又 作“曲雕阿兰”等)是成吉思汗大斡耳朵所在地,因此人们长期认定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 陵祭祀起源于成吉思汗的四大斡耳朵。
至正二十八年(1368) ,元顺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