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茶种植技术[1].doc
58页油茶种植技术(1)三、油茶苗木培育 1、实生苗培育 将油茶种子直接播于苗床,培育1-2年,以裸根苗出圃,这是常规育苗方法油茶幼苗期为偏阴性,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圃地宜选设在东南向排灌良好的坡地,pH值5.5-6.5的沙质壤土为宜油茶不宜在高湿排水不良、粘重板结或干燥的沙土生长初冬翻耕圃地后,均匀施入腐熟厩肥,然后耙碎作畦冬播则要防鼠害春播前25天浸种2-3天,沙床催芽18-22天,然后播于圃地油茶以条状点播,株行距10×20cm为宜每亩播种约20000粒,相当于普通油茶种子40㎏左右覆土厚1.5-2.0cm,稍加镇压苗高10cm左右施速效氮肥(0.5‰)一次,当长出3-5片真叶时用铁铲在地表下10-15cm呈45度斜插切断主根,以促使侧根生根然后再施复合肥(1‰)一次春雨期用半量的波尔多液防治叶软腐病;高温多雨季节用1‰托布津防治叶炭疽病注意松土锄草,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一年生苗高达30cm,根茎粗0.25-0.3cm,一级苗数量每亩可达9000-11000株 2、扦插苗培育 扦插繁殖是无性繁殖中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能在较短期间繁育出大量的良种苗木供应生产,因而被广泛采用。
选取优良品种类型、优良单株或优良无性系树冠中上部外围,粗壮通直、腋芽健全、叶片完整的1年生以内的春梢、夏梢做插穗,尤以当年生刚木质化的春梢最好2年生以上的枝段没有叶片和腋芽,愈合生根困难,一般不采用采集穗条必须用锋利的枝剪剪取,剪截的部位在枝条基部的弱芽(一般是第一或第二片叶以上)上方1cm左右,使剪下的枝条能充分利用健壮的腋芽作繁殖 插穗有长穗和短穗两种长穗每穗带3-5个芽叶,长约8-10cm长穗因叶面积大,光合产物多,生根容易,常规扦插成活率较高,但用穗量大,繁殖系数低,故少采用短穗则每穗带1-2片叶,长3-5cm;繁殖系数比前者高2-3倍,已广泛应用,但要求较优越的环境和管理条件削穗时用单面刀片从腋芽上方2mm左右处呈45度角切断,穗的基部末端切口削成斜面,切口要平滑,不能伤芽、叶削穗的过程要注意保湿,防止风吹日晒 在条件较优越的地方作成一般苗圃式的苗床,床面高15cm,上面铺2∶1的黄泥混沙,以作扦插层扦插后必须设置荫棚,棚内温度不越过30℃,透光度30%左右 常规扦插以夏、秋为宜,但夏插最好大量试验证明,扦插时机以5月底至6月份为好 3、嫁接苗培育 嫁接苗培育采用“芽苗砧嫁接法”,具体操作方法是: 选种催芽:将油茶果采回后阴干,选出大粒种子(380-440粒/公斤),经消毒处理后用湿砂贮藏,盖上薄膜或其他覆盖物进行催芽。
如嫁接数量大,需要延长嫁接时间,则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分批催芽 圃地选择:选择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易于排灌的水田或旱土作为圃地圃地选好后,将其植被清除干净,3月中旬开始整地,每亩施石灰5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后深翻整地,6、7天后开始作床,床宽1.2米左右,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疏松,苗床作好后,可覆盖一层黄心土,以减少杂草危害 架设荫棚:苗床备好后,即架设荫棚,棚高1.7米左右,遮荫架设后,将苗床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水冲刷,保持床地疏松,干湿适宜,便于嫁接与培育 接穗采集、运输和贮藏:采穗时要选择叶芽饱满,无病虫危害,生长良好的枝条若长途运输,可在箱底铺上脱脂棉,用水淋湿,运至育苗地点后,将其插在阴凉处的沙床上或地窑中,保持湿度,可使用5-7天 嫁接:嫁接时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待种砧已生长到3-4厘米高,接穗半木质化时开始嫁接如若种子萌发过早,可在芽床上加盖一层湿沙,延长出芽期,加粗芽砧;如若种子萌发过慢,可每隔2-3天洒温水1次,可保证芽砧期与接穗期吻合 嫁接方法:削砧,将砧苗挖出后洗去泥沙,在子叶上方2厘米处切断,去掉生长点,然后于切口处纵切一刀,将砧木劈成两半,切口深1.2-1.5厘米。
削穗,接芽下方两侧各削一刀,将下端削成楔形,长1.2厘米,再将上端齐芽尖削断,带一叶一芽,叶片可以全留或削去1/2嵌穗与捆扎,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形成层相接,然后用牙膏皮条在接口处包紧,再将芽砧的主根切去1/3 栽植:将嫁接好的苗木栽入苗床,栽植密度每亩6万株,栽后用洒水壶洒一次透水 接后管理:嫁接后20天左右开始第一次除萌,并除去杂草和死亡的单株,除萌去杂工作一直要延续到9月份嫁接后一个月左右是苗愈合的关键时期,低温阴雨或干旱都会造成苗木愈合困难低温阴雨常使地下水位上升,苗木易于根腐,应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高温干旱,则应增加遮荫度,减少光照,及时喷灌,降低圃地温度苗木移栽半个月后可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可防止圃地白绢病、根腐病、地老虎,促进苗木的生长苗木嫁接40天左右,接苗已成活,即可取去保湿罩,白露节后可拆去荫棚 为了提高苗木质量和保证造林成活率,在第2年5月上旬春梢接近停止生长时,即采用摘心定干措施,促进苗木分枝,地径粗达到0.4厘米以上,苗高为40-45厘米,根系发达 四、油茶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油茶是喜酸性树种,一般宜在pH值5.0-6.5的土壤中生长。
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 、白茅等酸性土指示植物生长繁茂的低山丘陵,便可作为油茶的造林地 油茶是一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步从半阴过度到阳性的树种进入成年阶段(10年以后),由于大量结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替进行,对直射光的需要十分迫切,如光照不足,对油茶产量影响极大种植油茶以多结果、多产籽、多出油为主要目的,故造林必须选择阳光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特别是地处峰峦重迭的山区,尤其要注意林地坡向选择,宜选南向、东向或东南向 油茶要经常中耕抚育,在各生育阶段需要对林地土壤进行不同程度的挖垦坡度越大,挖垦将加速水土的流失为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油茶宜选择25度以下斜坡或缓坡造林 2、整地 油茶整地方法有全垦整地、带状和块状整地3种,可根据林地条件、经营水平高低、劳力等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全垦整地适用小于15度的缓坡、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造林地块状整地在坡度较陡,坡面破碎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造林密度主要是根据物种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及造林目的等来确定,一般每亩栽植60-120株左右有肥地栽稀,土瘦栽密;山脚栽稀,山顶栽密;缓坡栽稀,陡坡栽密;间作栽稀,不间作栽密的经验,值得提倡。
3、苗木栽植 油茶为常绿阔叶树种,幼苗主根长而侧根少,晴天和旱季起苗造林最易引起苗木失水,导致造林失败油茶造林成活率的高低,与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关系十分密切,晴天与雨天造林成活率大不一样,以随起随造成活率高我市春季多雨,空气湿度较大,土壤湿润,在“立春”至“惊蛰”之间,芽将萌动之前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气造林最为适宜 植苗造林根据“三埋一提三踩”的原则一定要做到栽紧踏实平坡大穴,在栽植后要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积水,造成水渍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过原圃地根际1.0-1.5cm为宜 4、抚育管理 幼林土壤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解决幼苗与杂草争光、水、肥,每年进行2-3次,同时可进行间种,以耕代抚为了确保幼林的早实丰产,应适当施肥成林阶段是油茶从开始结果到大量结果的时期,也是油茶经营最有价值的时期,每年夏季要铲山除草1次,每隔3年要在冬季深挖一次此外,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树龄大小、树势强弱、结果大小年进行合理施肥六、油茶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病害有20余种,对生产有一定危害的主要有炭疽病、软腐病和烟煤病等油茶病害应以林业技术防治为主,加强林分经营管理,清洁林内环境,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减低林内湿度。
发病期间不宜施氮肥,应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病区在早春新梢生长后,喷射1%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初次侵染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波美0.3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2、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危害油茶的害虫主要有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蛀茎虫和油茶蓝翅天牛等防治可采用的林业技术措施有夏铲冬垦灭蛹、灭幼虫,人工捕捉和灯光诱蛾;招引益鸟捕食害虫,施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让害虫感病死亡等生物防治措施是油茶虫害防治的方向药物防治只有在虫害大发生成灾时才使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或少用 软枝油茶主要有害生物防治 油茶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软腐病及根腐病;虫害主要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蛾,茶籽象甲等 炭疽病主要在果实,叶,枝和树干上发病,造成果实开裂及果实和叶片脱落,枝条枯死,树干溃疡等,影响树体生长和茶果产量,严重时整个植株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是结合营林措施减少病源,增强树势;春夏季节定期喷1%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早期用50%多菌灵防治 软腐病主要在果实,叶,芽和梢上发生,造成大量落叶,落果,芽梢枯死防治方法是采取营林措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喷1%波尔多液预防效果也较好。
根腐病主要危害油茶1年生苗木,先侵染苗木根劲部,使苗木根部腐烂,叶片凋落,导致死亡防治方法是清除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盖,或用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根劲处 油茶毒蛾为间歇性暴发昆虫,主要危害油茶林的枝,叶和花幼果防治方法是冬季与早春人工采摘卵块;秋,冬季结合垦复灭蛹;在3龄幼虫前用50%敌百虫乳液喷杀油茶尺蛾以幼虫啃食危害叶片防治方法是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人工防治有垦复灭蛹,人工捕蛾,刮卵等;药物防治应掌握在3龄幼虫前进行较好,在4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茶籽象甲成虫危害油茶果,幼虫蛀食种仁防治方法是在5-6月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结合油茶林垦复,消灭土壤中的幼虫和蛹,收集落果集中烧毁油茶采收及茶籽制油 (1)采收:油茶采收应在果实充分成熟时进行,过早则含油率低,过迟蒴果开裂,种子落地,易霉变应在霜降前后7~10日采收完茶果采收后应及时进行处理,茶籽晒干后即可加工 (2)油茶籽制油:目前,茶籽制油基本上是采用压榨法我国农村传统的榨油工具为木榨机,劳动强度大,出油率低,现己被液压机和螺旋机所代替压榨前需经粉碎和蒸炒处理。
粉碎是将油茶籽去壳,脱壳后通过粉碎机加工成粉状蒸炒的目的是把生料变成熟料,使料坯颜色加深,处于最适宜油分流出的状态,是压榨前一道关健工序传统的蒸炒是用木甑蒸和铁锅炒生料先经蒸汽或喷水湿润后再炒,叫湿蒸炒;不经湿润就炒,叫干蒸炒以湿蒸炒为好,蒸炒时的水分和温度,因使用的机械类型不同而异用液压机和木榨机,其炒料温度一般在110~120度蒸炒后的含水量为:7%~8%;用螺旋机其炒料温度一般在130~140度,蒸炒后的含水量为3%~4%种植岑溪软枝油茶发展前景 岑溪软枝油茶为著名优良品种,曾获全国科技重大成果奖,今年(2008年)已通过国家林业局油茶良种的审定,并列全国油茶良种第一位岑软”2号、“岑软”3号两个高产无性系通过全国油茶协助组专家鉴定,获国家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经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评定为油茶优良无性系,良种编号为:国S-SC-CO-001-2008、国S-SC-CO-004-2008 岑溪软枝油茶最主要的形态特征是分枝角度大、叶大枝软、冠幅大;主枝与骨干枝交角为60度,小枝与主枝的交角为 50度由于骨干枝分枝角度大,向外伸展形成“自然开心形”的树冠,枝条疏密度适中、透光条件好,侧枝生长旺盛 ,有利于叶中营养物质的制造和分配,能抑制顶端优势,更有利于开花结果枝的生长。
一般油茶品种的主枝与骨干枝交角、小枝与主枝交角则只有40度~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