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5节 遗传与环境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
4页第5节 遗传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2) 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弄清环境条件的改变是否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判断是否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3) 独立观察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实验,对实验结果的正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 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2、能力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比较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3、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了解杂交育种的过程,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2、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三、教学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四、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是生物普遍现象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五节,主要是通过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搜集和解读数据的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常见的生物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变异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建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这既是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也为下一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建立了遗传和变异,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性状遗传的规律性 八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开展科学探究性实验的思路及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对遗传这部分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总结分析能力有限,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六、设计思路请同学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后引入新课1、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结果然后教师利用表格进行总结归纳;2、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3、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和原因;4、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七、课前准备1、搜集反映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图片2、搜集能够提示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图片3、准备用于“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活动的材料器具,并布置学生提前做好实验八、教学策略1、教法:启发式总结教学法2、学法:观察对比、实验探究、合作学习3、教学媒体:生物图片、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复习提问:什么叫基因型?什么叫表现型?提前布置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分析:为什么西红柿和黄瓜的表现型不同?为什么同一棵白菜外面的叶子和里面的叶子表现型不同?阳光会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吗?学生回答:基因型是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表现型则是指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课后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思考,回答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汇报课下进行的环境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结果得到实验结论分析:同一窝生的猫大小,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同一窝生的狗大小,颜色为什么也不完全一样?提问:为什么生物的性状会有所不同?哪种因素是决定生物的不同性状的关键?以水毛茛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汇报、分析、讨论思考,分析,回答观察,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分析,总结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环境可以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变异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观看视频:生物的变异了解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提问: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卫星搭载后,经选择培育出太空椒原因是什么?分析: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大草莓的图片,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也会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提问:以上三种变异属于哪种变异?哪些与环境有关?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提问:环境会造成不可遗传的变异吗?你能举例吗?环境虽然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但内部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变化,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观看视频分析原因,分析原因观察分析、思考、回答倾听思考,举例说明如前面实验产生的变异等倾听,认同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提问:生物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在生产上有什么运用价值吗?举例说明举例可以是前面讲到的两个例子,老师补充杂交水稻奶牛选育思考、举例回答小结总结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与变异的关系分析、总结十、本节课总结十一、随堂演练十二、板书设计:第5节 遗传与环境环境条件(外因)基因型(内因)(一)、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型(二)、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1、可遗传的变异2、不可遗传的变异(三)、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十三、课后反思:本节课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认识生物遗传与环境是他们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常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效果自然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