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故宫藏宋代瓷器欣赏.docx

27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19621039
  • 上传时间:2022-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69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故宫藏宋代瓷器欣赏(二)宋代部分 建阳窑黑釉盏 黑釉盏,宋,高 7.5cm,口 18cm,底径 5cm器口外撇,斜壁,浅圈足通体施黑釉,釉面呈现黑、 褐相间的兔毫纹,满釉至底足,器外口沿釉色呈黑黄褐色此盏口径较大,线条流畅,造型十分优美虽然它的胎、 釉、造型都与建阳窑黑釉盏明显不同,例如,前者胎为白色, 而后者为紫黑色胎,但它仍属于建阳窑类型器物宋代黑釉 茶盏以福建建阳窑烧制的产品最为著名,烧造量也很大,其 他地区如四川、山西、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也有烧制 景 德镇窑青白釉印花盒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盒,宋,通高 3.4cm,口径 5.2cm,底径 4.8cm盒呈菊瓣形,子母口,平底,造型精巧别致盖面印有 密集的锦纹,纹饰模糊不清盒里外施青白釉,施釉不到底, 露胎外底印有“蔡家盒子记”带铭记的盒子在宋代景德镇窑的产品中比较常见,是不 同的作坊在各自产品上所作的标记,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 用,一般均为印在盒子外底的“X家盒子记”阳文一行款, 而且“盒”均写作“合”目前已发现的有“段、许、蔡、 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等 13 家这 种带作坊名称标记的青白瓷盒在国内外均有出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品竞争之激烈。

      哥窑碗窑碗,高 7.5cm,口径 19.8cm,足径 5.6cm碗敞口,弧壁,浅圈足里外满饰青釉,釉厚润如脂 釉面布满细碎的开片纹,深浅不一,如网如织,深纹片呈黑 色,浅纹片呈黄色,俗称“金丝铁线”纹 钧窑玫瑰紫釉 长方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宋,高15cm,口纵20cm,口横 16.5cm,足纵 13.4cm,足横 10cm花盆长方体广口委角,折沿,斜直壁,平底,四云头 足通体施天青色和玫瑰紫色釉釉面呈现“蚯蚓走泥纹” 底有 5 孔,外底施酱色釉,并刻有数目字“十”此花盆虽小,但胎体厚重,造型古朴大方,釉色典雅润 泽,边角利用微曲的弧线作过渡,有柔和舒适的美感花盆为钧窑瓷器中的重要品种,是当时为满足皇宫需要 按照宫廷出样设计和烧成的 钧窑鼓式三足洗 钧窑鼓钉三足洗,宋,高9.2cm,口径24.3cm,足距16cm洗敞口,浅弧壁,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均装饰鼓钉一周, 分别为 21 枚和 18 枚平底,下承以三个如意头形足外底 刻有标明器物大小的数目字“一”通体内外施釉,内施天 青色釉,青中泛白;外壁釉色蓝中泛紫,绚丽夺目鼓钉洗是钧窑瓷器中常见的造型品种,这种富于装饰性 的器物配以如意头形足活泼轻巧,匠心独具。

      此为宋代宫廷 陈设用瓷 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吉州窑黑釉剪 纸贴花三凤纹碗,高6.8cm,口径16.4cm,足径4.9cm碗撇口,弧腹,瘦底,圈足通体施黑釉,外壁施釉不 到底,且用黄褐色釉随意点洒成大小不一的斑点碗心微凸, 饰梅花一朵,内壁上饰三只凤凰,似在相逐飞舞宋代饮茶、斗茶之风盛行,黑色茶盏受到斗茶者的喜爱,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 上故全国兴起了不少烧黑瓷的瓷窑,其中以福建的建窑 和江西的吉州窑最为著名吉州窑工匠运用民间剪纸的手 法,把凤凰灵动飘逸的形象生动传神地展现在这件瓷碗上, 新颖别致,极具图案装饰效果 耀州窑印花碗耀州窑印花碗,宋,高5.1cm,口径13.2cm,足径4.1cm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青黄釉碗心模印菊花 一朵,内、外壁分别采用剔刻放射性线条的方式表现菊瓣图 案菊花及各种花卉是耀州窑十分常见的装饰题材此碗独 到之处在于它采用特有的犀利刀法将抽象的菊花花瓣与形 象的菊花花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简捷明快的图案使人 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宋,高9.6cm, 口径16.2cm,足径4.9cm。

      器口内敛,腹部渐收,底圈足通体施黑釉,盏里施满 釉,盏外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黑色器里外口沿釉色呈黄 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状此茶盏为宋代典型的福建建阳窑器物北宋时期因宫廷 盛行斗茶之风,所以这种胎体厚重、釉色漆黑似铁的茶盏流 行一时在这种茶盏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状的黄褐色条 纹,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称“兔毫纹”,兔毫纹属于结晶釉 的一种除“兔毫纹”盏外,建阳窑还生产“油滴纹”盏, 这些黑釉盏都是宋代著名的茶具品种 越窑青釉瓜棱执 壶越窑青釉瓜棱执壶,宋,高23cm,口径12.5cm,足径 9.1cm执壶撇口,直颈,四瓣瓜棱形椭圆腹,一侧置弯曲的长 流,另一侧置曲柄,流与柄之间有双条形系,圈足外底刻 有“太平戊寅”四字通体施青绿色釉太平戊寅”即北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 年)这是一件带有明确纪年的瓷器,为越窑瓷器的断代提供 了标准器此执壶反映了北宋早期越窑执壶的特征,如四瓣 瓜棱形腹、壶流较短等,为研究越窑执壶的演变提供了重要 实物资料 吉州窑玳瑁釉罐 吉州窑玳瑁釉罐,宋,高 11cm,口径 12cm,足径 3.2cm罐唇口,短颈,鼓腹,浅圈足罐外壁施玳瑁釉,罐内 及底部素胎无釉。

      此器外壁黑色的地釉和姿态各异的黄褐色斑纹,与天然 玳瑁极为相似,别具一番情趣玳瑁釉是一种窑变釉其作法是在器物上先施一种氧化 铁含量较高的釉料,然后再随意甩洒一种氧化铁含量较低的 釉料,烧成时产生交融、流淌,千变万化,惹人喜爱玳瑁 釉是吉州窑瓷器上常见的一种釉,以这种釉装饰的瓷器主要 有瓶、罐、炉、碗等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鱼碗 景德镇 窑青白釉双鱼碗,宋,高5.9cm,口径18cm,足径6.8cm碗敞口,口沿因覆烧形成较宽的芒口,斜腹壁,圈足 通体施青白釉,釉色青中透白内壁六条线出筋,碗心处刻 划双鱼水波纹,刀法犀利流畅外壁光素此器造型规整,胎体轻薄,釉色光润盘心所刻划的两 条小鱼在青色的釉面衬托下仿佛在清澈的湖水中游弋嬉戏, 形态自然逼真,艺术感染力极强景德镇窑位于江西景德镇,创烧于五代,主要烧白瓷与 青瓷宋代该窑的制瓷技术更趋成熟,规模与产品质量有了 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元明两代不断出现创新产品,成为全国 的制瓷中心青白瓷,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白中闪青,青 中闪白,故名,是景德镇湖田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釉色 品种因青白釉的釉质中含有微量的铁质,釉色白中泛青, 釉层细薄晶莹,具有温润如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南方青白瓷 中的一枝奇葩。

      江西九江北宋咸平三年(1000 年)纪年墓出 土的青白釉钵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白瓷品,因其质感如青白 玉,胎质细洁,釉色青莹,光照见影,故晚清以后又称之为“影青”南宋词人李清照《醉花荫》中有“玉枕纱厨”之 词句,“玉枕”即指色质如青玉一样的青白瓷枕 福清 窑黑釉盏 福清窑黑釉盏,宋,高6.5cm,口径12.5cm,足径 4.5cm盏敞口,深腹,圈足内外施黑釉,釉色均匀,釉面呈 现出细丝状条纹,仿如小兔的毫毛一般,故称“兔毫”纹 口沿处失釉呈酱色,外壁施釉不到底,釉厚凝聚处呈泪痕状, 近足处及足底素胎无釉我国是茶的故乡,早在三国时期民间就有饮茶的习俗, 至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无不喜好饮茶 王安石在《议茶法》中称:“茶之为民用,等于料盐,不可 一日以无当时斗茶之风颇盛宋代的茶叶通常制成半发 酵的膏饼,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盏内,再沏以沸 水,水面会沸起一层白沫斗茶者先要斗其茶色,以青白为 胜其次斗其水痕,以茶汤在茶盏周围沾染一圈茶痕,先退 去者为负黑釉茶盏衬托白色茶沫最适宜斗茶,因而受到斗 茶者的喜爱南、北方瓷窑大量烧制黑釉茶盏,尤以福建北 部地区最为突出,福建建窑黑釉茶盏一度曾为宫廷御用。

      此器为福建福清窑烧造福清窑黑釉茶盏釉色漆黑光 亮,兔毫纹向外放射,极为美观 黄釉黑彩竹纹瓶 黄釉黑彩竹纹瓶,宋,高29.8cm,口径5.3cm,足径8.2cm瓶小口出沿,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收敛,瘦足胎 呈粉白色,胎上施一层化妆土肩与足部以黑彩描绘相间的 弦纹和波纹,腹部画竹纹,竹叶以单笔绘成,大而参差,简 朴生动通体施褐黄釉此瓶之黑彩覆于褐黄釉下,呈现出与磁州窑白地黑彩器 不同的艺术效果梅瓶在宋、金、元时期的北方磁州窑、山 西介休窑等地许多窑口均有烧造,但此种在褐黄釉下绘黑彩 竹纹的梅瓶并不多见此瓶应为盛酒用具 耀州窑青釉药 王塑像 耀州窑青釉药王塑像,高45.0cm,底径 10.5cm这是一尊宋代耀州窑烧造的青釉塑像,塑造一中等身材 的伫立男像其形像昂首挺胸,双目炯炯有神,平视前方, 两腮微鼓,双唇紧闭,神态安详头戴蝴蝶结饰物,身披由 树叶缀连而成的长衣,左手托宝瓶,右手执草叶于胸前,腰 间系一布带,赤足立于圆托上通体罩青中略带黄色之釉虽然像上未标注姓名,但塑造的应是人们崇拜为“药王” 的孙思邈中国医学史上被尊称为“药王”者虽有多人,但 唯有孙思邈享誉最广,影响最大,受到医学界和民间的广泛 推崇,为他举办纪念活动也最为经常。

      孙氏是陕西耀县人, 耀县紧临铜川,大名鼎鼎的孙思邈自然会成为宋代耀州窑工 匠的创作素材据说铜川旧有药王庙,庙中供奉孙思邈像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宋, 高 22cm,口径 5.5cm,足径 6.4cm瓶平口外折,颈细长,圆腹,高圈足外撇腹部刻螭龙 穿花纹饰此瓶造型优美,胎体洁白,螭龙纹刻划得矫健生动,刀 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 钧窑月 白釉出戟尊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宋,高 32.6cm,口径 26cm,足径 21cm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 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 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 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 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三”此尊风格古朴、庄重,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传世钧窑器物的底部多刻有“一”到“十”不同的数目 字,其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据现存实物证明,器底所刻 数字越小,器形越大在宋代钧窑瓷器的传世品中,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 多见,出戟尊则较少目前全世界所见仅约 10 件左右,除 此件以外,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当阳 峪窑剔花缸 当阳峪窑剔花缸,宋,高34.5cm,口径 16cm,足径 12.6cm缸唇口,溜肩,深腹,圈足灰褐胎,施白色化妆土外壁通体以剔花装饰,器口至腹部共剔纹饰 5层,依次为花 叶纹、回纹、缠枝牡丹、回纹、花叶纹此罐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纹饰繁缛生动 剔花瓷器的做法是先在灰褐色胎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 土,划出纹样,再将花纹以外的地子上的白色化妆土剔掉, 露出灰褐色胎,形成深色地子衬托白色花纹的装饰效果宋、 金时期,我国北方山西、河北、河南的一些瓷窑为了解决当 地制瓷原料不够纯净给瓷器生产带来的弊端,另辟装饰蹊 径,大量采用剔花装饰,其中以河南当阳峪窑的产品最受人 称道 余杭窑青釉菊花小盒 余杭窑青釉菊花小盒, 宋,高 4.1cm,口径 4.9cm,足径 2.8cm盒扁圆形,分盖及身两部分盖面隆起,中央突起圆形 台阶一层,圆珠钮盖面刻划菊花纹,圆形盖钮仿如菊花的 花蕊盒身直口,直腹,腹下折收,浅圈足盒通体施青釉 釉面匀净,有细碎的纹片瓷盒在唐代已出现,南宋时各地瓷窑无不烧造,造型多 样,有莲瓣盒、菊瓣盒、八方盒、瓜式盒等等,其用途多作 为古代妇女梳妆的用具此器小巧精致,刻花线条纤细圆润, 奔放有力,寥寥数笔即刻划出一朵盛开的菊花,使素静的釉 面增添了几许雅致的情趣。

      官窑葵瓣洗 窑葵瓣 洗,高 4.8cm,口径 18.7cm,足径 11.2cm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