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经济学2商品.doc
17页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要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的这是因 为:第一,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通过对商品的剖析, 可以为揭示资本主义这个复杂有机体的构造奠定基础;商品以及商品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经 济关系中最简单、最基本和最一般的范畴阐明这些范畴,才能说明货币、资本、剩余价值、 工资等范畴,才能了解资本主义雇佣制度的本质,进而说明利润、利息、地租等更为复杂和 具体的范畴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的 基础上产生的总结1、 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财富的最普遍形式,是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前资本主 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经济关系2、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3、 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1) 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自然界的物品如阳光、空气、河流不是商品2)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 就不是商品朋友互赠的礼物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买卖关系,所以不是商品。
河、湖、井 水是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而城镇的自来水经过了自来水工人的劳动(汲取、净化、输 送),是劳动产品并用于买卖,自来水便成了商品,所以必须付水费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VS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 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自然分工的两种情形:——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所形成的生理分工——氏族部落共同体Z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及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 工,即白然地域分工自然经济的三个社会阶段: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是一种自然经济单位口然经济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奴隶主的庄园经济也是一种自然经济单位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个体农民基木是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家庭经济,表现为 “男耕女织”这种耕织结合型的白然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 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社会分工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因为社会分工,才提出了进行交换的要求 (生产的专业化和需求多样性Z间的矛盾)——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 产品要分别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发生了交换行为(一定要有市场交易行为)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经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属不同的所有者商品交换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出现了,在原始部落之间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而出现了偶然的物 物交换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來由于生产力得到 发展,有了少量剩余产品,于是在社会分工基础上,产生交换行为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与农 业不同,手工业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生产者白身的直接消费,而是为了交换因此,“便出 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不仅有部落内部和部落边 界的贸易,而且还有海外贸易“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再是偶然的,而是采取了经常化和扩大化的形式,流通也随之从生产 领域分离岀来,从而产生了商人,即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从社会生产部门中分离 出来,专门经营商品交换,这样,商品经济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社会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 要生产不同的产品没有分工,就不存在产吊交换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商品经济社会分工使生产专业化, 生产者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每一个生产者成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员,从而形成了生产者之间 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不同产品生产者之间需要互通有无,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 资料或生活资料,这就产生了交换劳动产品的要求随着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社会分工 也越来越细,交换活动越来越频繁,商品经济也就越來越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 另一个前提没有剩余产品的存在,不存在进行交换的对象,也就没有交换的必要只有当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的水平,出现了经济性的剩余产品,特别是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经常性的交换,导致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利用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进行劳动或支配他人劳动,作为劳动结果的物质产品也就归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屈于不同的所有者,又决定了交换的等价性,交换双方按照自己的 意愿在彼此都同意的情况下用自己的产品等价交换对方的产品,从而建立彼此Z间的经济联 系。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实现所有权的转移可见,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具有必要性,剩余产 品及归不同所有者所有则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在现代经济中,在同一所有制内部的不同企 业也可能存在商品交换关系,其原因是不同企业有自身的利益这样,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交换的产品也是商品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的,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牛产力的发 展水平决定的C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时初始形式,它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 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完整的私有产权没有发生分裂与分化)、以手工业劳动为技 术特征的简单商品经济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中,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 存在于自然经济的夹缝Z中,附属于居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由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社会化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成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市场机制成为调节全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意味着簡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商品经济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形式,它克服了自然经济的 诸多弊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rti商品经济的如下特征决定的:(1) 商品经济具有自主性商品生产者具有独立地、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的权利,具 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权、责、利明晰)2) 商品经济具有平等性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 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只有在平等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 展3) 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不同商品生产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由此推 动生产者提高效率并关心社会需要4) 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 作,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联系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日益紧密,其范围也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人类社会采取怎样的经济形式,不是由某种社会形态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人类社会形态可能会出现跳跃式发展,但是,社会经济形式的发展却无法跳跃商品经 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末达到更高阶段的必 经阶段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商品经济的历史作用远末发挥完全。
因此, 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但是,不可以逾越商品经 济充分发展阶段商品经济发展将贯穿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全过程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任何簡品,首先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即具有某种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它的使用价值也会不同同一种商品还 可以兼有各种自然属性,具有多种使用价值,比如煤可以用作燃料,也可以用作化工原 料等商品的多方面的使用价值,是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被人 们认识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存在着 差别:(1) 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并不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许多不是劳 动产品的自然物,如空气、阳光等,对人虽具有很大用处,却不是簡品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対牛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3) 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分析商品使用价值的意义筒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耳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因此, 就使用价值本身来说,它的用途、性质等并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但是,作为 交换价值物质承担者的商品使用价值,政治亘济学的研究又不能脱离它,需要从使用价 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去揭示商品及其运动规律二)交换价值和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比如,用_只羊交换两把斧子, 两把斧子就是一只羊的交换价值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比例,因而 就会有多种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相对的,不同的交换对象有不同的交换价值,并且会 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为什么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西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在量上 才能够比较把商品的不同使用价值舍去,即撇开商品生产中投入劳动的不同具体形式,那 么,不同形式的劳动都化为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指在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人的体力和脑力 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正由于一切商品中含有共同的东西——价值,它 们才可以互相比较,按照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 有当这种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因此,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与使用价值二者不兼得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 不能自己表现11!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簡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 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 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说明: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任何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当这种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价值显现),交易 后,它才实现了价值一般人类劳动构成商品的实体,不经过劳动的东西不能构成价值 但是也并非任何劳动都形成价值,只有为交换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 价值因为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交换各自需要的商品,必须把不同的生产物看作 价值,在同质异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互不吃亏,实现彼此之间相互交换的社会联系 所以,价值不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指商品的结成成份、结构、性质和用途等),而是它 的社会属性(劳动的交换,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