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收官模拟新课标Ⅰ卷(含解析).docx
23页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收官模拟新课标Ⅰ卷(含解析)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收官模拟新课标Ⅰ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日臻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如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善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的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强化逻辑训练。
(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 材料二: 语言和逻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 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的,不能用常理来衡量鲁迅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 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
因为它把人情移用于事物,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 (摘编自张炼强《修辞艺术探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某种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必须在逻辑同时是科学和艺术时,这一目的才能实现 B.理性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人类理性的推演活动具有生产性或构造性,这一活动过程可能作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使推理出现瑕疵,思想产生混乱 C.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可以从公理出发,先证明一些简单的定理,再以这些简单的定理作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D.逻辑有效性理论的确立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具备了逻辑品行,也会因为加入一些描述性语句而丧失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的人语言表达清晰且规范,是因为逻辑能力“与生俱来"存在他的大脑中,具有“自然习得”的性质 B.语言和逻辑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运用的艺术,虽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有时又可以突破逻辑的局限 C.只运用逻辑的理性去认识诗人的语言,那么我们对于诗人和诗歌,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 D.人们要发挥出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需要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一中“无理而妙”效果的一项是( )(3分)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B.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4.对于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一些突破逻辑的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您好,老师! 红柯 通往草原的路是漫长的,大地太辽阔了,大地在汽车轮子底下越伸越远,后来换成马车,大地就更遥远了。
老师一辈子都没走过这么远的路,马车跟一枚小石子一样在大地上滚动,就像往坡底下滚,一直把老师滚到灰蓝色草原的大房子里老师美美地睡了一觉,好像睡了一千年一万年,然后在一个寂静的早晨种子发芽一样慢慢地苏醒了 ①孩子们一个一个从地平线上冒出来,很快就挤满了教室草原的孩子好奇心太强了,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孩子们都要惊讶好半天老师不知不觉中就偏离了教学大纲,偏离了课本;老师给孩子们讲火车,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火车的样子,孩子们不但写了字写了拼音,还要火车站起来孩子们没法不嚷嚷呀,火车长那么多腿,爬着跑都这么厉害,它要是站起来怎么得了?孩子们的想象到了极限,眼睛里火花四射,老师把这个重大的问题放在明天 老师熬到半夜,老师带来了好多书,这些书解决不了孩子们的问题远方有狼嗥有马吃夜草的刷刷声,那首草原古歌就是这时候传过来的这是一首哈萨克民歌,伴着冬不拉的曲子,断断续续,磕磕绊绊,在空旷的草原上走啊走啊,唱啊唱啊草原上的人们把黑夜叫做天地的缝隙老师太累了,老师就想躺在天地的缝隙里睡一觉,老师吹那燃烧的羊蜡,羊蜡有胳膊那么粗,简直就是一个火把,越吹越狂,把铁桶扣在上边,火灭了,大团大团的羊油烟味儿升腾而起。
校工是个哈萨克老妈妈,住在隔壁老师在睡梦里反复提醒自己,明天一定要问明白那首古歌唱的是什么内容?等到天亮,古歌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孩子们三三两两出现在学校里老师哪有心思吃饭,老妈妈问她:“煮的奶茶不好?烤的馕不香?你的身体不舒服?不舒服嘛就睡觉去,巴郎子嘛回家去" “老妈妈你见过火车吗?”“火车是什么东西?" “比马跑得快 “噢哟,大地上出现了比马快的东西,你要用马换火车吗?" “我想让火车站起来 “你头疼的是这个呀,那太容易啦,马是我们哈萨克的翅膀,你给火车按上翅膀呀" 老师的眼睛闪出许多星星,老师都跳起来了,跟一匹儿马一样,在老人跟前撒欢,撒够了,去见孩子们,到教室里已经是一个满脸严肃的老师了孩子们起立喊老师好,老师望着孩子们望了很久,才还礼让孩子们坐下老师手捏一根彩色粉笔,刷刷刷几下就让火车站起来了,老师给长了翅膀的火车另起一个名字:飞机②老师在黑板上写飞机两个字的时候就不那么自信了,手微微发抖孩子们的反应太重要了好多年后老师想起这一天都感到害怕,这是她教学生涯中最惊险的一幕她笑眯眯地问孩子们,“火车为什么要变成飞机?”教室里静了那么片刻,再静一会儿老师就受不了啦。
先是一个大个男孩子喊起来,“我的青聪马秋天会变成大灰马" 有马的孩子全都站起来,一个比一个嗓门大 “我的枣红马会变成栗色马 “我的大白马会变成雪青马" 老师松了一口气,让大家一个一个来,不要着急孩子们越讲越详细,马出生在什么地方,马喜欢吃什么草,马喜欢哪一条河里的水,连马打滚撒欢的地方孩子们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些孩子甚至把马跑过的路都说出来了老师觉得有点太离谱了老师的怀疑引起孩子们强烈的不满马在高草、浅草、沙地、石滩上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最绝妙的是马上坡下坡和穿越平地的声音,遇到鲜花盛开的地方马就会腾空而起一跃而过 “马有翅膀,马会飞起来 孩子们有过这种奇妙的经历火车站起来能飞,马肯定能飞,这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草原上最好的马不叫快马叫飞马,黑乎乎的火车要飞起来就会变成银灰色的飞机,孩子们期待着老师,孩子们一定要老师说出飞机在天上走过的路③语文课变成了地理课,老师讲天上的星星,讲太阳系,那是航天飞机的路线,老师赶快往地球上靠,这下子又回到了语文课老师讲到了天上的云,老师实际上是在背诵一篇描写云的散文,在那篇散文里,云变成了火,变成狮子、骏马、骆驼和群山。
在天上奔驰的钢铁骏马应该有这么一番经历这完全符合孩子们的想象等孩子们离开学校时,老师差不多也成了一个大孩子④老师跑到哈萨克老妈妈眼前,连蹦带跳跟一头鹿一样 “老妈妈,火车飞起来了" “那是你给火车安上了翅膀 “我今天太高兴了" “孩子们比你高兴,他们会把草原闹翻天 老妈妈知道今天会有高兴的事情,特意做了手抓羊肉老妈妈不停地劝老师多吃点,老师跟前的羊骨头堆了一大堆,老妈妈还往她手里塞肉骨头老师从来没有这么放肆地啃过骨头,腮帮子上都粘满了油和肉沫子,咯吱咯吱地嚼着,呜儿呜儿地咽着,就像一头豹子老妈妈畅快地笑着,用羊骨头敲着桌子唱出一曲《黄膘马》: 黄膘马扬起四蹄哟 快快跑吧 赶马人赛马的盛会你快快去参加 前边的怎会是杂色马不是纯色马 黄膘马若没跌倒 波力巴哟波力巴哟波力巴哟 你可在哪啊? 你总是在赛马时哟 旗开得胜 部落人常常因为你喜气盈盈 你常为阿吾勒争得光荣 长腿细脖的黄膘马 波力巴哟波力巴哟波力巴哟 四蹄快如风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