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东堡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5页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东堡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Q2>Q1的是( ) A.2H2(g)+O2(g)=2H2O(l);△H=-Q1 2H2(g)+O2(g)=2H2O(g);△H=-Q2 B.S(g)+O2(g)=SO2(g);△H=-Q1 S(s)+O2(g)=SO2(g);△H=-Q2C. C(s)+O2(g)=CO2(g);△H=-Q2 D.H2(g)+Cl2(g)=2HCl(g);△H=-Q1 参考答案:C略2.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 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与硝酸汞反应属放热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参考答案:D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O32- +2H+ = H2O+CO2↑B.CO2通入过量NaOH CO2 + 2OH- = CO32- + H2OC.铁与稀硫酸:2Fe + 6H+ = 2Fe3++ 3 H2↑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 + SO42- + H+ + OH- = BaSO4↓ + H2O参考答案:B4. X、R、Y、Z、M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R的原子序数大于Z。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R的氧化物只含有离子键B.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Y 答案选C6. 在标准状况下 ①6.72L CH4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①>④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②>④>③>①参考答案:AC略7. 将充满20mLNO的试管倒置于盛有蒸镏水的烧杯中,然后向试管里通入纯氧气,当试管内液面稳定在试管容积的4/5时,则通入O2 为①12 mL ②3 mL ③19 mL ④31 mL A.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C略8. 区别浓H2SO4和稀H2SO4,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 )A.各取少许溶液分别放入铜片 B. 分别与石蕊试液作用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液涂在纸上 D. 观察溶液的颜色参考答案:C略9. 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B. 使用催化制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C. 为了提高SO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O2的浓度D. 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一定相等参考答案:D分析:A.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B.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只是缩短时间;C.因增大反应物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SO2的转化率;D.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变而不是相等。 详解:上述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A正确;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B正确;提高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加,C正确;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要依据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判断,D错误;正确选项D10.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讨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参考答案:B略11. 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棕黄色烟的是A.铁在氯气中燃烧 B.铜在氯气中燃烧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钠在氯气中燃烧参考答案:B12. 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 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 3种 B 6种 C 9种 D 12种参考答案:C略13.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B2A2分子,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强酸B.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S2Cl2C. 该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D. 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5纵行参考答案:D略14. 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参考答案:D略15.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B.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Al2O3+6H+═2Al3++3H2OC.氢氧化铝与稀硝酸反应OH﹣+H+═H2OD.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2NO3﹣═Cu2++2NO↑+H2O参考答案:B【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反应生成硫酸亚铁;B.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C.氢氧化铝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D.电子、电荷不守恒.【解答】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B.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Al2O3+6H+═2Al3++3H2O,故B正确;C.氢氧化铝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Al(OH)3+3H+═Al3++3H2O,故C错误;D.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D错误;故选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 (填字母)Ⅱ)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下图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看到有大量气泡D产生;烧杯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C生成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C 、D 2)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够严谨,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该置中应盛放 (填试剂)参考答案:(I)比较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 C(II)(1)HNO3 Na2SiO3 CO2 (2)CO2 + SiO32- + H2O = CO32- + H2SiO3↓ (3)饱和NaHCO3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反应Mg+H2SO4===MgSO4+H2↑(1 mol Mg置换出1 mol H2),设计测定镁原子摩尔质量的实验,简易装置如图,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质量为0.24 g。 镁条完全反应后,用量筒收集水,体积为0.25 L(已知此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8 g/L) (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镁的摩尔质量3)若将铜丝换成铁丝,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偏小还是不变?参考答案:(1) 两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一会儿,如观察到广口瓶中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高出液面,表明装置不漏气2)24 g/mol (3)偏小解析:(1)两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一会儿,如观察到广口瓶中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高出液面,表明装置不漏气2)水的体积为0.25 L,说明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是0.25 L,氢气的质量为0.08 g/L0.25 L=0.02 g,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2 g2 g/mol=0.01 mol,因为1 mol Mg置换出1 mol H2,所以参加反应的Mg的物质的量也是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