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童趣》读后感.docx

1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48547108
  • 上传时间:2022-0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85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童趣》读后感《童趣》背后的点滴第一次读《童趣》是在初中一年级的课堂上,只记得当年的语文老师让我们翻译、抄课文、背诵,然后百无聊赖的记着“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这样的字眼那时年少,觉得《童趣》这种文言的表达方式都不如罗大佑的《童年》曼妙,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生活如阳光般灿烂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童真童趣,童言无忌,忆起时总是醇香醉人,清新率真的文字中夹杂着“过家家”“斗蛐蛐”这样的乐事当然,也从未读懂它背后的情感与凄凉第二次读《童趣》,已非讲台下稚气未脱的少年,而是传道授业的老师,开始关注它的作者——沈复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乾隆年间人,工诗画、散文,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文章选自《浮生六记》,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亦是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义,源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慨叹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清人王韬评价它“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夫妻恩爱的点滴。

      俞平伯称赞此书:“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却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 童年是美好的,童趣是值得回忆的,亦如冰心对它的定义:“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看似是一篇极其无聊的描写小时候鸡毛蒜皮想入非非的趣事,但长大后真正读懂它,发现“童趣”的背后有太多无奈与辛酸自己还是自己,但那份天真烂漫,那份纯真无邪,那种心无城府,早已随着时光远去,留下的是岁月的沧桑和饱经风霜的面庞也许,还是当年玩耍的地方,人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作者记录的不仅是“童趣”,更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童年既然无法强留,就要缅怀一下附:《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