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与心理学.doc
6页文化与心理学本文由lilongfei868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文化与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叶浩生 文化的定义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文化是人化的自然 凡是被人类染指的所有一切都是文化,所 以,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化在此意指特定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系统, 包括了信念和价值观,社会风俗、社会规 范和意识形态等等 一、两种文化范型 一、两种文化范型 个体主义文化倾向于把注意的焦点放 个体主义文化 在个体身上,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独立 性、自主性,强调个体与他人和群体的 不同; 而集体主义文化 集体主义文化把注意的焦点放在 集体主义文化 群体或社会水平上,强调和睦的关系、 人际之间的相互依赖,个人为集体利益 所做的牺牲、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和职责、 个体在群体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等 第一, 自我” 第一,“自我”的概念不同 在个体主义文化 个体主义文化条件下,个人的“自我” 个体主义文化 被看作是自主的、独立的,不同于他人的“自 我”,也独立于群体和社会个人在做出决定 时,其参照系是自我的种种特性和能力,考虑 的是个体内在的价值和特征,在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的条 集体主义 件下,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界限不是那么截然分 开的,自我同他人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一个 群体(如家庭),个人决断的做出首要参照的是 集体的要求和社会的规范, 第二, 第二,行为目标的性质不同 在个体主义的文化条件下,个体行为 的目标是实现个人内在的潜能与价值, 而行为的这种目标往往同群体的目标是 不一致的。
在冲突的目标面前,个体主 义文化条件下的人给予个人的目标以优 先权, 在集体主义的文化中,若个体的 目标与群体的目标出现不一致,个 体更倾向于放弃自己的目标,或者 群体的规范迫使个体放弃自己的目 标,以便维持群体的团结、紧凑和 一致 第三, 第三,行为的决定因素不同 在集体主义的条件下,行为的决定因 素更多在于社会规范、家庭责任和社会 义务个人的态度、个人的需要和个人 的权力是第二位的因素, 在个体主义的文化条件下,决定行为 的首要因素是个人的态度、个人需要、 天赋的权力等 第四, 第四,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不同 在集体主义的文化条件下,自我不是 独立的和自主的,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 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凑的群体,因而在这 种文化下,人们更关注社会关系的重要 性,注重与他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相比较而言,个体主义社会中的人 们并不把社会关系看得那么重要,因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的一切都需要 依赖自身的勇气和力量因此,在这种 文化条件下,人们在做出决定之前,首 要考虑的不是关系,而是个人的利害得 失 第五, 第五,培养儿童的实践不同 在集体主义的文化条件下,家庭、 学校和社会在培养和教育儿童方面,强 调的是顺从、守纪律,忠诚、可信,教 育儿童成为听话的“好孩子”,而个体 主义文化条件下,所强调的是独立、自 主、探索、创造,自强、自立。
二、文化范型对人格的影响 在文化水平上,存在着个体主义文化和 集体主义文化; 在人格水平上,存在着: 集体中心倾向(allocentrism) 个体中心倾向(idiocentrism) 集体中心倾向和个体中心倾向在人格特 征上的差别是: 第一,形成不同的“自我概念” 第一,形成不同的“自我概念” 第二, 第二,认知风格和侧重点不同 (1) 集体中心倾向的人倾向于把选择性的 注意指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较之个体 中心倾向的人,更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 价而对于个体中心倾向的人来说,他 人的评价和人际关系并非第一位的因素 因此相对来说,不会像集体中心倾向的 人那样关注他人和关系的重要性 (2) 有关自我的知识、他人的知识的组织、 加工和从记忆中的提取方式不同 对于个体中心倾向的人来说,有关 自我的知识是围绕着个人的特质、能力、 需要和兴趣而组织起来的 在集体中心倾向的人那里,他人的 知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占据着主要地 位 由此产生的另一个差别是,集体中 心倾向的人在自我的知识和他人的知识 的组织和加工中,所运用的是更为情景 化、具体化的加工策略换句话说,有 关自我和他人的知识更为细致和具体, 较少具有一般和超情景的特性。
但在个体中心倾向的人那里,这种 情况恰好相反他们更倾向于按照一般 的特性和一般的能力来认识自我和他人 (3) 不同文化模式下的自我概念甚至会 影响到某些基本的认知活动 在个体主义文化条件下,维护自我 的独立要求人们不轻易接受他人的主张, 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张扬自我,向他人展 示自己的独特一面因此,个体中心倾 向的人思维更富有批判性,对他人观点 经常持怀疑的态度,更善于表达怀疑, 更倾向于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 相比较而言,集体中心倾向的人由于 形成了与他人相互依赖的自我,批评、 怀疑他人的观点易于导致关系的不和谐, 因而思维经常缺乏批判性,思维品质中 接受的一面要大于怀疑的一面 有关文化对认知影响的研究集中于反 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即与实 际情况相反,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情 况下的思维 第三, 第三,学习模式上的不同 1.孔子式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 强调努力,对能力水平的高低给予 较少的关注;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习的目标经常是外在的、实用性 的,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是次要 的,迎合社会、他人的需要是根本 的 2.苏格拉底式的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 模式更注重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把能力看作是最重要的; 在学习的过 程中更重个性的培养,认为个人观 点的形成比掌握基础知识更为重要 相互依赖的自我概念促使个体更多地关注 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个体时时刻刻愿意为 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而放弃自我的主张和要 求即使对学习过程缺乏兴趣,只要学习能 满足社会和群体的需求,就愿意付出努力 由于对学习过程本身缺乏直接的兴趣,努力 就成为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四, 第四,情绪方面的差异 文化通过塑造不同的自我概念,对情绪 产生直接的影响 对于个体中心倾向的人来说,其行为的 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决定个人行为的 更多是个人的气质、信念、需要和意愿 对于这类人来说,更易于感受到愤怒、 挫折、骄傲等情感体验 集体倾向的人更善于一些与他人有 关的情绪体验,如同情、羞耻、腼 腆和崇敬等等这些情绪体验的参 照点在外部环境或人际关系,通过 这些情感的表达,维持着自我同他 人相互依赖的关系,强化着和睦友 好的社会行为 第五, 第五,动机方面的不同 个体中心倾向的人的行为动力往往与个 人内部的需要和意愿、特质和能力有关, 如提高自尊、获得成就、提高声望、逃 避认知冲突和潜能的自我实现等等。
这 些动机的性质都是个体取向的,满足的 是个人的需要,增强的是个人的独立自 主特性 集体中心倾向的人的动机的性质更多的是 社会取向的,如为他人所接受、实现群体 (如家庭)的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逃 避批评等等就像跨文化心理学家特里安弟 斯(Triandis, H)说的那样:“集体主义者的动机 结构反应了一种对他人的可接受性、适应他 人的要求和限制自我的需要和欲望,而个体 主义者的基本动机结构则反映了他们内部的 需要、个人的权力和才能,包括承受社会压 力的能力 三、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 如果说集体主义的文化范型和个体主义的文 化范型对人格倾向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得 集体中心倾向和个体中心倾向的人各自形成 不同的自我概念,并进而影响了认知、情绪 和动机等心理过程,那么这就意味着心理学 的研究成果并不像原来我们认为的那样,是 超越文化的普遍真理 深入的分析揭示出,那些被认为“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模型恰恰是西方个 体主义文化的产物以下我们从依恋理 论、认知失调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自我实现理论的分析入手, 揭示心理学 理论的文化特性 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曾被认为是 在西方心理学的众多理论中,最具有普 遍意义的理论。
它的三个最基本的假设 是: a.敏感性的假设,指母亲对儿童求助信号 的敏感性,母亲的敏感性决定着儿童建立 安全的依恋或不安全的依恋; b.社交能力的假设,安全的依恋使得儿童培 养了一种情绪健全,善于社交的、自主独立 的性格品质,而不安全的依恋导致焦虑、自 闭等行为问题; c.安全基础的假设,如果儿童感觉母亲能给 他或她提供足够的保护,则儿童培养了一种 勇于探索的性格特征,反之,儿童的探索能 力受到损害,独立自主的能力受到削弱,养 成畏缩不前的性格特征 认知失调理论 依据这一理论,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 性的倾向,如果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 着两种矛盾的认知,或在态度和行为之 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那么就会导 致认知上的不协调,并由此产生痛苦的 情绪体验 认知失调理论假定,这种痛苦的情绪体 验促使个体要么改变自己对行为的认知, 要么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改变对行为结果 的认识如果失调发生在态度和行为之 间,则由于行为已既成事实,个体只好 改变自己的态度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庭 格(Festinger, L)的被迫顺从实验证实了认 知失调在态度改变方面的神奇效果这 一实验被奉为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但是近来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认知失调 在改变态度方面的神奇效果或许只能在 西方文化的条件下产生作用 因为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条件下,个体 的自我概念是独立自主的,行为的参照 点是个体内部的特质和能力既然一切 都是个体自身决定的,那么态度和行为 方面的不一致就会造成矛盾,认知出现 不平衡 但是在东方的集体主义文化条件下,行 为的参照点是群体,是个人与他人的关 系,个体可以为道义和责任放弃自己的 观点,即使违背自己的态度和意愿也是 如此在这种条件下,个体的内在态度 和行为之间的不一致并不会造成失调, 因为个体完全可以用责任、义务、角色 等等来解释自己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 不会造成任何的痛苦情绪体验 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者的特征是: a.准确和充分地知觉现实; b.自我接受和接受他人; c.自发、自然和坦率; d. 问题中心; e.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要; f.自主性,独立于文化和环境; g.对生活的反复 欣赏能力; h.经常产生高峰体验; i.具有社会情感; j.仅有少数人建立深刻和密切的人际关系; k.民 主的性格结构; l.具有明确的伦理观念; m.富有 哲理和幽默感; n.具有创造性; o.抵制文化适应, 受自己个性原则的支配而不是听命于社会文化 的原则。
所谓自我实现的人实际上是西方文化的理想, 其特征带有西方个体主义文化的深刻烙印离 群独处、自主、独立、抵制文化适应等等反映 的是个体中心的人格特征,受自己个性支配而 不听命于社会文化的要求表现出行为的参照点 在个体的内部,民主的性格结构反映的是西方 民主社会的要求,幽默感是西方人的生活风格 这样一些人格特征在东方集体主义社会中可能 并不会受到推崇,更多的可能是被看作为“自 私”、“狂妄”、“不合群”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本土心理学 反对文化迟钝,出现心理学中的文化研 究热潮,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 欢迎提出问题 ! 谢 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