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不同意象精品文档5页.docx
5页龙”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不同意象引言语言学家早川博士 ( S.I.Hayakawa )在其著作 《思维与行动中的语言》的卷首给读者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两个小镇, 相距遥远,但都处于相同的困境;经济萧条使两镇各有一百户人家失业两位镇长都富于人道主义,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甲镇长给每个失业的家庭发 50元救济金,但为了防止滋生不劳而获的惰性同时加上了一些道德诫训乙镇长则认为失业和天灾一样无法预测,所以应该给每个家庭 50 元社会保险费,同时还专门举行一次隆重仪式感谢这些家庭为小镇发展所作的贡献两镇出发点一样但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甲镇的许多家庭没有感激涕零反而以此为耻;而乙的家庭感到了社会的尊重故事中的“救济金”和“保险费”的理性意义( conceptual meaning )应该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发放的方式不同, 使人们对这 50 元钱产生了不同的联想意义 ( associative meaning)1 语言与文化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之所以能够陈述事实,交流思想等就是基于他们对同一语义有一个共同的背景知识所以“语义是社会交往的基础,而语言是表达语义的主要方式刘润清,文旭, 2006:103) [1] 英国语言学家 Leech 把语义划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
其中反映意义,搭配意义,情感意义和社会意义与内涵意义一样具有非限定、可变化的特征 Leech 提出了联想意义( associative meaning )来概括它们联想意义是一种非理性意义,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表达人们第 1 页在使用语言时感情上的反映,并从广义上显示出特定语言集团的社会文化特征,因此有的语言学家称之为‘社会文化意义’” (沈安平, 2002)[2] 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主要方式当语言被应用到交流的语境中,它就以多样及复杂的形式和文化粘合在一起 Claire Kramsch , 2000:3) [3] 社会语言学家 Hudson 指出:“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 Hudson, 1981: 74) [4] 也就是说,文化是特定社会成员所必然具有的特定的知识虽然人类的大脑中或许存在着像Chomsky 所描述的语言习得机制,语言习得也有生物遗传的因素;但它基本上是从社会其他成员那里习得的,也属于文化范畴2 龙和 Dragon既然语言有如此鲜明的文化特点,汉语中的龙和英语中的 Dragon 必定包含了某些特定的文化内涵2.1 汉语和英语中龙的意象首先看汉语文化中龙的渊源。
龙是汉语中的一种传说的动物, 根据《辞海》的记载:“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可见,在古代人们已经把龙神化了中华民族总以“龙的传人”自居当人们在日常交流中谈到龙时大多会让人联想到吉祥,和顺的意义其实在汉文化中龙的象征意义以及它的联想意义是多元化的,它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首先,在古代龙是帝王的象征 《易 ?乾》:“飞龙在天,大人造也意思是说皇帝高居天空,尤为大德之君 《广雅疏证补》也写道:“龙,君也秦始皇自视祖龙,于是后来帝王自称是“真龙天子”而且跟帝王有关的一切事物都打上了龙的烙印帝王登基喻为第 2 页龙飞,古文中有“龙飞古帝崩”之说;新王朝的建立叫龙兴,如“汉室龙兴,开设学校”帝王的容貌叫龙颜,身体称龙体,所生子女叫龙种或龙子还有帝王所坐之位叫龙椅,所饮之茶是龙茶,所乘之舟叫龙舟等等其次,龙还可用来比喻才华出众的人诸葛亮和稽康都号卧龙,就连女婿有才干也称为乘龙快婿杜甫有诗云:“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再次,龙还可以形容行动矫健,气势非凡如,龙行虎步,龙腾虎跃等等龙还可以象征好的精神,如龙马精神还可表示人的性格,有龙性,龙亢这种表达 [4] 由此可见龙在中国文化中被打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的印记是不能用 Dragon 可以等同的。
相反,在英语中 Dragon 一词所被赋予的文化意象以及让人产生的联想意义则截然不同在英语中当人们谈到 Dragon 首先会让人产生贬义的联想意义根据《 The New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ume?)Dragon,是传说中的一种怪物,有像蝙蝠一样的翅膀,能喷火的巨大蜥蜴或有勾尾的蛇 [5] 在《圣经》中 Dragon 总以魔鬼撒旦的形象出现据《新约》载古蛇 old serpent 也叫大龙,又叫魔鬼或撒旦,是迷惑天下的 [6] 夏娃就受了它的迷惑偷吃了禁果,背负了原罪所以在《新约》的《启示录》有天使米迦勒屠龙的故事他同龙去战斗,其实就是古蛇或撒旦把它关在无底坑用印封上使它不能再迷惑其他人在基督教艺术里,龙是罪恶和异教思想的象征,通常被描述成圣徒们脚下的牺牲品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龙和 Dragon 所代表的文化意象以及它们让人能产生的联想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总的来说,中国文化中的龙是吉祥等褒义的象征,而在英文化中 Dragon 给人的印象是凶恶等贬义的联想第 3 页2.2 龙和 Dragon 在两种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在英汉两种传统文化意象中,龙和 Dragon 分别代表的褒贬两种不同的意象。
我们还将从文学作品中的它们所代表的形象进一步探讨因为“一定的语言总是历史地和一定文化相关联语言是相关文化,特别是文学的关键各种语言和文化本身只能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 Lyons,1981:324 ) [7]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文人墨客们总是不惜笔墨的去美化, 比喻龙的形象,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例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李白在《白马篇》 中“龙马花雪毛, 金鞍五陵豪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龙在中国文学可以构建令人神往的圣地,可以是好的精神,也可以是令人敬仰的英雄然而在英文学作品中 dragon 的形象变成了另外一种极端在英国最早史诗《贝奥武甫》中 Dragon 被描述成草菅人命的凶恶火龙,贝奥武甫在与它的战斗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留给后人的只有一曲哀伤的挽歌英语文学中还有“种龙牙”( sow dragon ’s teeth )的典故来表示“挑起争端”,典故中的 dragon 同样是邪恶的怪兽在英文学中 dragon 这种凶恶残忍地形象远不止这些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汉文学中的龙所具有的都是美好的比喻,而英文学中描绘的 Dragon 则是令人发指的怪兽。
2.3 社会生活中的龙和 Dragon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龙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词很多事物都以龙来命名来象征特殊的意义 如地名有双龙洞、 龙门石窟等; 商品名有龙井茶、乌龙茶等; 节日活动有举龙灯、 赛龙等;有的甚至给孩子取名字也要取龙,第 4 页比如成龙、李小龙等;还有很多词语中也包含龙,如龙凤呈祥、鱼跃龙门等可以说在中国龙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在英语中,人们说到龙基本都是不好的如, She is a real dragon.( 她真是个母夜叉 ) 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 Dragon 的习俗,谈话也很少涉及这个词,人们都会有意避讳使用它3 结论“人从自身中造出语言,而通过同一语言,他也把自己束缚在语言之中;每一种语言都在它所隶属的民族周围设下一道樊篱” [9] 可见龙和Dragon 在两种语言文化环境中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我们应认识到人们在特定的文化体系中生活,一言一行无不受该文化模式的制约,而不同文化模式必然存在特定差异只有深刻了解这种文化的差异,才能使我们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 3 条: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第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