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热学各章教案汇总.doc

43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77194658
  • 上传时间:2023-11-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9.50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绪论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使学生明确传热科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2.使学生明确工业生产与生活中热量传递的根本方式,理解三种方式的根本计算公式,掌握根本三种方式的主要特点3.理解传热过程的概念,掌握根本计算公式4.了解"传热学"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1.教学内容传热科学的研究对象传热科学在国民经济和本专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导热方式定义,影响因素,根本计算公式对流及对流换热方式定义,影响因素,根本计算公式辐射换热方式定义,影响因素,根本计算公式传热方式定义,影响因素,根本计算公式2.方法手段课堂以讲授为主,主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3.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min)1 概述102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三种根本方式603第二节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20三、教学小结1.此节内容的重点: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影响因素;传热过程,影响因素;2.了解内容:传热学的开展史、现状及开展动态3.讲授时本卷须知:导热系数与对流换热系数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传热过程与三种热量传递根本方式的区别和联系;讲授关联式时,使用单位和条件要讲清楚4.作业与思考题:1-7,1-11,1-12。

      第二章 稳态热传导 第一节 根本概念及傅立叶定律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描述热量传递的根本概念;2.掌握傅立叶定律的根本计算公式;3.理解导热微分方程意义,重点掌握直角坐标下导热微分方程;4.掌握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了解各种物质中导热系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1 教学内容温度场、等温面及等温线,温度梯度;热流量和热流密度,傅立叶定律;三种坐标系下导热微分方程,导热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各种简化形式;热扩散率2 方法手段课堂以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3.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min)1第一章 第一节根本概念及傅立叶定律452第一章 第三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45三、教学小结1.此节内容的重点:温度梯度、热流量和热流密度;傅立叶定律;导热微分方程,重点掌握直角坐标下导热微分方程2.了解内容:各种物质中导热系数的特点及影响因素3.讲授时本卷须知:明确温度梯度和热流密度的矢量性,讲解傅立叶定律的物理意义时应结合等温面、温度梯度的方向;强调以能量守恒定律和微元分析得出的导热微分方程普适性;讲清热扩散率的物理意义4.作业与思考题:1-3,1-4。

      第二节通过平壁的导热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熟悉其数学表达式;2.使学生了解求解平壁导热的根本方法,掌握平壁中温度的根本计算公式;了解壁中等温面的根本特点; 3.掌握热流量的根本计算公式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1.教学内容导热过程的几何条件、物理条件、时间条件、边界条件平壁导热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求解方法;第一、三类边界条件下单层平壁、多层平壁中温度的计算公式,等温度面的根本特点;第一、三类边界条件下热流量的根本计算公式,热阻的概念2.方法手段课堂以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3.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min)1第一章 第四节 导热过程单值性条件302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平壁的导热60三、教学小结1.此节内容的重点:导热过程的三种边界条件;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多层平壁中温度的计算公式;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热流量的根本计算公式;2.了解内容:导热系数λ不为常量时,平壁中温度线凸、凹向的分析3.讲授时本卷须知:本节公式繁多,引导学生以第三类边界条件多层平壁中温度、热流量计算公式为主考虑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平壁中温度、热流密度计算式与第一类边界条件下平壁中计算式的相互关系。

      4.作业与思考题:2-1,2-2,2-3,2-9,2-10第三节通过复合平壁及圆筒壁的导热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复合平壁热流量的根本计算方法;2.使学生了解求解圆柱坐标系导热微分方程的根本方法;3.掌握第一、三类边界条件下单层、多层圆筒壁中温度的根本计算公式,了解等温面的根本特点4.掌握第一、三类边界条件下单层、多层圆筒壁中热流量的根本计算公式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1.教学内容复合平壁热阻,复合平壁热流量;圆筒壁导热微分方程,边界条件第一边界条件下单层、多层圆筒壁中温度的根本计算公式,第一边界条件下单层、多层圆筒壁中热流密度的根本计算公式;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单层、多层圆筒壁中温度、热流密度的根本计算公式2.方法手段课堂以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3.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min)1第二章 第二节 通过复合平壁的导热252第二章 第三节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65三、教学小结1.此节内容的重点:复合平壁热阻的计算方法;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多层圆筒壁中温度、热流密度的根本计算公式2.了解内容:圆筒壁导热微分方程,边界条件3.讲授时本卷须知:复合平壁的计算以热阻为重点。

      引导学生考虑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圆筒壁中温度、热流密度计算式与第一类边界条件下圆筒壁中计算式的相互关系4.作业与思考题:2-16,2-20,2-22第四节 通过肋壁的导热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直肋、环肋、等截面直肋、变截面肋的概念;2.了解肋片导热微分方程求解的根本方法;3.掌握等截面直肋温度的根本计算公式,熟悉肋中温度分布线的根本特点4.掌握等截面直肋热流量的计算公式5.理解肋片效率的定义,掌握由肋片效率计算各种肋片散热量的根本方法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1.教学内容直肋、环肋、等截面直肋、变截面肋的概念;等截面直肋导热微分方程及单值性条件,过余温度,肋片中温度的根本计算公式,肋片温度分布线的根本特点;热流量的根本计算公式肋片效率的定义,由肋片效率计算其它形式肋片散热量的根本方法2.方法手段课堂以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3.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min)14-1等截面直肋的导热7024-2 肋片效率20三、教学小结1.此节内容的重点:等截面直肋中温度的根本计算公式,等截面直肋热流量的计算公式;由肋片效率计算各种肋片散热量的方法2.了解内容:直肋、环肋、等截面直肋、变截面肋的概念;肋片导热微分方程求解的根本方法。

      3.讲授时本卷须知:讲清肋片内热源强度的引入原因,说明过余温度的作用;说明肋中各等温面上导热量的变化原因和特点肋片效率的实际作用4.作业与思考题:2-26,2-27,2-29第五节 通过接触面的导热第六节 二维稳态导热问题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接触热阻形成原因,了解接触热阻的影响因素; 2.熟悉接触热阻的数值; 3.掌握形状因子的概念;4.掌握形状因子的查取法和二维导热的计算公式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1.教学内容接触热阻形成原因,接触热阻的影响因素;熟悉接触热阻的数值掌握形状因子的概念形状因子的查取法,二维导热的计算公式2.方法手段课堂以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3.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min)1第五节 通过接触面的导热202第六节 二维稳态导热问题70三、教学小结1.此节内容的重点:形状因子的查图方法,二维导热的计算公式2.了解内容:接触热阻形成原因,接触热阻的影响因素3.讲授时本卷须知:讲清肋片产生原因,说明各种条件下形状因子查取时的本卷须知第三章 非稳态热传导第一节非稳态导热的根本概念第二节 无限大平壁的瞬态导热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非稳态导热的分类,各种非稳态导热的根本特点;2.了解第三类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无限大平壁中温度的解析过程;3.掌握第三类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无限大平壁中温度的计算公式;4.掌握诺模图温度线的根本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总热量的根本计算方法;5.掌握集总参数法的特点与分析计算公式。

      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1.教学内容瞬态导热、周期性导热;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无限大平壁中温度的微分方程、边界条件,过余温度,温度求解的解析过程;特征根、毕渥数、傅立叶数、无因次坐标,平壁温度的根本计算公式;诺模图温度线的根本特点和使用方法,总加热量的根本计算方法集总参数法的特点,计算公式,定型尺寸2.方法手段课堂以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3.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min)1第一节 非稳态导热的根本概念202第二节 无限大平壁的瞬态导热2-1加热或冷却过程的分析解法702-2 正常情况阶段-Fo准则对温度分布的影响302-3 集总参数法-Bi准则对温度分布的影响60三、教学小结1.此节内容的重点:非稳态导热的分类,各种非稳态导热根本特点;第三类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无限大平壁温度的计算公式;诺模图温度线的根本特点和使用方法,平壁总热量的根本计算方法2.了解内容: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无限大平壁中温度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温度求解的解析过程3.讲授时本卷须知:讲清特征根、毕渥数、傅立叶数、无因次坐标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平壁温度的根本计算公式的使用方法;诺模图温度线的具体使用方法。

      应结合具体计算例题讲解4.作业与思考题:3-7,3-8,3-14,3-16第四节 其它形状物体的瞬态导热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无限长圆柱、圆球中瞬态导热温度的影响因素,掌握诺模图温度线的根本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总加热量的查图计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二维、三维瞬态导热时温度的根本特点,掌握温度的分解公式,掌握诺模图温度线的根本特点和使用方法3.掌握总加热量的根本计算方法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时间安排1 教学内容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无限长圆柱、圆球瞬态温度的影响因素,诺模图温度线的查取方法二维、三维瞬态导热的根本特点,温度的分解公式,诺模图温度线的根本特点和使用方法,总加热量的根本计算方法〔图算法〕2 方法手段课堂以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3.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min)1第四节 其它形态物体的瞬态导热2-3 集总参数法-Bi准则对温度分布的影响302 60三、教学小结1.此节内容的重点:集总参数法的特点与分析计算公式;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无限长圆柱、圆球瞬态温度的诺模图温度线的查取方法;二维、三维瞬态导热温度的分解公式。

      2.了解内容:短圆柱加热量的计算公式3.讲授时本卷须知:讲授无限长圆柱、圆球瞬态温度时可与平壁相联系比照二维、三维瞬态导热要用立体图来说明应将课本上例题讨论深入4.作业与思考题:3-12,3-1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