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体育教学论文青少年学生体质现状下降的因素与对策探讨.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75432869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青少年学生体质现状下降的因素与对策探讨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针对我国学生的体质现状及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诸多直接影响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开展的因素,及使青少年学生出现身体素质下降、体质较差的现象和要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讨论关键词: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因素;对策一.前 言早在1985 年中国学生体质调查中就发现, 与 1979 年相比学生的耐力素质有所下降; 1991 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明确指出“学生耐力素质有所下降”; 1995 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的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 2000 年的体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能素质、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 学生肥胖率明显增加, 近视率仍然很高; 另外, 大学生在新生入校时的身体素质合格率一年不如一年, 我国部分省市高中学生高考体检合格率仅占 15%左右, 近 85%的考生因身体不合格或因健康原因在报考专业方面受到限制[1] 2005年7月,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公布”,我国学生体制下降的问题再一次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讨论一时间,教育界、少儿卫生界、体育界人士纷纷各抒己见紧接着,中国体育报发表《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的文章,引发了相关报刊《也谈学生体质下降原因何在》等一系列讨论文章。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青少年体质现状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国内外体育类相关学科著作、期刊及教材三.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及危害1.青少年体质的现状为了及时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变化,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开始建立“全国学生体制健康监测网络”,计划每2年对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一次测试[2]测试由北京等16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健康监测站以及学校共同进行按统一监测方案,进行现场监测,数据录入、统计分析2004年学生体质检测结果表明(1)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与2002相比,继续呈增长趋势;(2)学生的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低体重营养不良的检出率继续下降;(3)50米跑的成绩有所提高;(4)口腔卫生保健水平继续改善;(5)学生的握力和台阶测试指数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但监测也发现学生的体质健康存在许多问题,部分指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我国学生的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1)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水平、反映身体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水平均比2002年有所下降2)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3)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

      4)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国民体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体质就是未来的国民体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兴旺、国力强盛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一百多年前“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让我们记忆犹新,上世纪50年代“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响亮口号犹在耳边健康的体魄不仅是个人一生幸福与事业成功的基础,而且也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领先于世界,更需要健壮的体质来承载这一切因此,学者们把学生体质下降作为一个严肃而重大的问题,是不言而喻的2.青少年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人为因素2.1体育课存在的问题90%以上的小学体育课内容纯属于自由玩耍, 80%的小学生没有正式上过体育课, 农村的小学几乎很少有正规的体育教师[3]在初中, 一年级松, 二年级自由, 三年级拼命达标而在高中阶段一切为学习开绿灯从高中二年级开始不按时上体育课的学生达 65%以上高中阶段的体育课, 多数被语数外挤得无处藏身, 每当体育课时, 看着主课老师抱着一撂卷子, 学生敢怒不敢言调查结果显示, 93%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 但同时又有 86%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原因是中小学生的体育课过分强调统一性, 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始终摆脱不了旧的教学观念和形式。

      大学生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体育课, 这是因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太格式化, 太僵化了大学的牌子、中学的形式、小学的内容一直是高校体育教学中没有突破的问题, 高校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规律和特色的理论和体系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程, 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 其教学就是围绕达标、考试而进行体育课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 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 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大学生一般都在 18~22 岁之间, 兴趣爱好趋于稳定、集中更热衷于开放、活泼、主动的参与锻炼, 而现在的体育教学却制约了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 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2.2课外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表1 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平均时间 [4]平均时间(每天) 小学生896名 中学生909名 大学生1010名半小时以下 43·34% 0 0 半小时 38.18% 71.7% 9% 1小时 16.6% 26% 69% 1—1.5小时 1.26% 3.3% 22%从表1中发现,我国中小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平均时间远远没有达到有关规定的1小时.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少于半小时者高达43.34%。

      中小学生每天平均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徘徊在半小时大学生虽然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但是体育活动的质量不高第一,大学生的早操和课外活动只是报名签到,流于形式;第二,没有锻炼的目的以及具体锻炼的内容和计划,从而导致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出工不出力,锻炼的意义实效并不大,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据调查统计: 有 40.6%的大学生可以达到每天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39.4%的大学生则不能保证正常的课外体育锻炼[5]另外,根据其他相关调查发现: 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少得惊人当问到“每周除在学校上体育课外, 有没有锻炼时间”时, 回答“基本上没有锻炼时间”者, 小学生为 19.6%, 初中生为 33.9%, 高中生达 42.1%; 也有 59.2%的小学生、37.9%的初中生和 33.7%的高中生回答自己每周锻炼时间只有 1~2小时由此可见, 70%以上的中小学生每周锻炼时间不到3小时, 即平均每天不到半小时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 学生的锻炼时间日趋减少, 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几乎一周都没有锻炼的时间2.3体育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18%的重点中学比较重视体育课的正常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 而其他学校则没有什么起色, 处于一种不管不问的状态, 体育课要么自由, 要么主课老师占了也没有人过问, 特别是县级重点中学几乎没有课外活动的时间, 每天文化课课程安排8至9节, 用“披星戴月”来形容现在中学生的生活是非常恰当的, 一般都是早七点到校, 晚上七点才能回到家, 有的甚至晚上 10 点才能回家, 这样一来就根本没有课外体育锻炼时间。

      所以,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现在的学生体质一年不如一年的现象了表2 场地保障情况调查 [6]内  容 小学生969名 中学生909名 大学生1010名能满足要求 9% 12.4% 33.2% 不能满足要求 97% 87.6% 66.8% 遇到雨雪天气无处 100% 100% 100%从表中可见,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小学生家长的同感是:由于学校的场地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学生,学生下午放学后,必须全部整队回家,家长早已在校门口等候回到家中,不是写作业,就是看电视,要不然就是毫无目的的玩耍在大学里,拥有三千名、五千多名学生的高等学府,每天课外活动只外借篮球5个、足球5个这怎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呢?另外室内活动场所更少,中小学几乎没有每遇到风雨天气,学生无处活动,遇到多雨季节的时候,曾经一连四周没能上体育课.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但也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因此,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2.4体育卫生知识宣传贫乏,学生饮食结构不平衡由于我们过去忽视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工作,没有注意孩子的营养结构,所以,给诸多的孩子带来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的现象,出现了过多的肥胖儿和豆芽型的儿童,据营养学家调查发现,现在的青少年儿童,人体的直接供能(热能)是足够的,甚至已经超过了人体的生理需求,而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摄入不足特别是维持人体骨骼正常发育及维持大脑持久工作的重要元素——钙的摄入严重不足可见饮食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3.学生体质下降的危害学生体制下降不仅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而且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健康、幸福和事业成功,应当引起社会、家长的关注医学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各项体能指标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以后即呈现下降趋势[7]如果学生在成长期没有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各项体能没有得到持续强化,成人后体能将过早下降到一定年龄后,衰老速度将会加快,甚至出现“过劳死”的严重后果学生体质下降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不仅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容易发病,而且而已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同时机体恢复能力下降,病程延长生理体质的欠缺还将影响到个体心理承受能力、精神状态的自我调节能力等诸多方面。

      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在压力大时容易出现精神问题,甚至发生精神崩溃,遇到问题往往采取极端态度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暴露出当前学生群体心理脆弱,已不是个别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重视学校心理卫生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已有许多科学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以作为转移情绪、宣泄情感的有效途径,而这一途径还没有得到学校和家长、学生的重视2005年,中国体育报发表了《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的文章文章提出,“现在家长维权意识很强,容不得学生在学校有一点闪失,学校总是提心吊胆,原因是不知道家长会突然为什么事就要和学校打一场官司,于是体育课已经简单的不再简单……因为担心体育课学生受伤,家长提出高额索赔,半数学校收起山羊和跳马,99%的学校封了攀登架、爬竿、爬绳和秋千,有的学校甚至不敢搞长跑运动……”如果说体育课缺失曾经是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体质停滞不前的症结,如今体育课的走过场和体育课向休闲课的不恰当转轨,是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另一个结症生活现代化也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电视、游戏机、电脑的普及,诱使中小学生把课余时间耗费在网吧里,不仅是学生缺乏体育活动,导致学生眼睛近视,体重超重和肥胖呈现上升趋势,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研究表明:70%的肥胖儿童到成年后体重依然超标,肥胖极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成人疾病的发生国内不少报道显示,已有不少儿童和青少年发生了这些不该发生的成人疾病肥胖还会诱发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生理期提前甚至性早熟四.对策1.转变体育课程的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把学校体育的重点转向增强学生体质、身心教育方面,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现代社会重视青少年的身体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这是人类花费了昂贵的代价后所作出的选择因此,体育课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生理发育的规律和心理特点,制定出合理的体育教材、内容以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