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阅读练习及答案.pdf
2页五、古代诗歌阅读登九峰楼寄张祜杜牧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 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孤起”形容角声,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时孤寂黯然的心境B颔联把无形的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C颈联议论,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转为安慰对方这是富有理趣的画龙点睛,点明写作目的,成了本诗的“诗眼”D尾联的“轻”字使用巧妙,表现了诗人对张祜的赞赏与慰勉17 讲究“兴寄”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 (景、事)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六、情景默写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 一词中, 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两句是:“_, _。
念奴娇过洞庭中作者泛舟洞庭,一边欣赏洞庭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思想,即本词的主旨句“_”菩萨蛮人人尽说中“_”刻画了江南生活之美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中雨中惊醒,梦回边塞,只能在笙箫中品味自己的孤独的句子是“_, _”16 C17 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既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分析】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手法的能力C.“直接点明写作目的,成了本诗的诗眼”错误本诗的“诗眼”是首句“百感衷来不自由”,因为这首诗歌是为友人张祜鸣不平,面对张祜的境遇,诗人众多的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如“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如“对白居易的不满”,如“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所以说“百感”由此可知,首句才是诗眼18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表里俱澄澈画船听雨眠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的书写:“清圆”“澄澈”“眠”“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