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力流动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因素(38页PPT).pptx
38页1劳劳动动经经济济学学2第五章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劳动力流动的成因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模型劳动力流动模型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第五节第五节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劳劳动动力力流流动动的的概概念念:劳动力流动是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岗位上的变换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仅仅是指劳动力在企业内的工作岗位变换,如工作性质的调整,职位级别的升迁或下落等水平流动是指劳动力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工作岗位的调换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1.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2.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3.劳动力行业性流动(异地在其它行业就业)4两点说明两点说明劳动力流动和人口流动有区别(如退休后的老年人口迁移,考虑的可能是舒适的生活环境)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政府通过特定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严格的行政控制手段,对劳动力在不同工作单位和经济部门之间的流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个人的职业流动率是很低的,5表5-1不同年代就业者平均每次工作变动所需的时间(年)6表52调查城市与其他数据分年龄组工作单位变动次数均值比较(城市与国家)7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可从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可从5 5方面加以认识:方面加以认识:1 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2 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 3、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4、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6、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8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模型劳动力流动模型2.1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2.2 非法流动与移民:外来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影响 92.1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单单个个劳劳动动者者自自愿愿流流动动的的经经济济分分析析: :劳动力的流动实质上是人力资本在地区之间的迁移。
人力资本模型可以被用来理解和预测自发的劳动力流动劳劳动动力力迁迁移移的的公公式式: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总和,那么劳动力的迁移就会发生估计劳动力流动净收益的公式为: 净收益现值 = 解释: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两种工作之间的效用差(Bjt-Bot)越大,净现值就越大,就越有可能流动102.2 非法流动与移民当前主要的观点: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非法流民或移民剥夺了一个当地居民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另一个观点认为,非法流动和移民从事的工作是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的评述:上述两种观点都未免太简单化了,因为它们忽视了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斜率112.2 非法流动与移民图形分析:图形分析:外来移民并没有按11的比例剥夺当地公民的工作岗位若N2N3名外国人被驱逐,本地人就业的数量将从N3上升到N1,工资从W2升到W1,N2N1个工作岗位被摧毁尽管驱逐外国人增加了当地人在这一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就业水平,但当地居民的就业不是同比例增加的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还是愿意从事体力活的只是在W2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才存在发达地区本地公民的“短缺”,在W1时,并不存在短缺。
122.2 非法流动与移民移民的经济影响移民的经济影响:由于移民有害于当地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必然有害于全体本地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 “廉价”劳动的移入显然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受益于移民13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年龄:年龄: 劳动力流动的高峰年龄是在20岁-24岁之间因为首先一个人越年轻,那么他从人力资本投资中所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也就会越高其次,年轻人的心理迁移成本相对较低家庭家庭 许多经验研究发现: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妻子就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容易流动;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14教教育育:较高的教育水平确实有较高的迁移率3030岁岁34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 %),),1993199319941994年年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15迁移的距离:迁移的距离: 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者数量就会随之下降原因如下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信息就越有限与迁移本身以及迁移之后回去看望朋友、亲戚的交通问题有关的货币成本以及迁移的心理成本,都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上升。
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16职职业业与与技技术术等等级级:流流动动率率与与技技术术等等级级成成反反比比,因因此此管管理理、专专业业、高高技技术术人人员员的的流动性低,原因:流动性低,原因:1.专专业业技技术术特特长长的的形形成成需需要要投投入入大大量量人人力力资本资本2.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收入高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收入高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17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4.1 4.1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地域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岗位之间184.2 4.2 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4.2.1 劳动力流动的意义4.2.2 劳动力流动的代价4.2.3 自愿流动的收益与评价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194.2.1 劳动力流动的意义流动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流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能够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204.2.2 劳动力流动的代价当一个有经验的工人离职而由一个缺乏经验的工人替代时,雇主就要支付训练费用,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承担新工人生产效率低所带来的损失。
对雇员来说,某些流动可能会造成失业 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214.2.3 自愿流动的收益与评价如果工人不是在消息非常闭塞的情况下,自愿流动的结果一般来说都能够提高工人对工作的整体满足程度工作满足程度的提高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收益的提高雇主通常是对工人的自愿辞职持反对态度的这是由于在高度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流动频繁使得雇主难以对工人进行特殊的培训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22第五节第五节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题与对策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5.2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分析 23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有学者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经历了四次人才大流动,将目前这轮正在进行的人才流动称为“第四波” 第一次人才大流第一次人才大流动动时间:时间:上世上世纪纪808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政策:国家正式发文,鼓励人才流动同时严格限定,流动必须“正向”,即从国企流向集体企业、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从内地流向边疆标志性事件:19831983年年3 3月月,全全国国第第一一家家人人才才流流动动服服务务机机构构沈沈阳阳人人才公司才公司诞诞生生。
现象:1986年,人才流动出现异常高峰,许多人不辞而别,成为没有档案的“黑户”;抢夺人才的恶性事件也频频发生,有关部门随即出台强硬措施,流动戛然而止 24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第第二二次人才大流次人才大流动动时间:时间:19881988年至年至19891989年年政策:中央鼓励知识分子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可以辞职、兼职、停薪留职、创办和领办乡镇企业,同时也支持三资企业的用人自主权现象:百万大军下广东,赴苏南,一时蔚为壮观这次人才流动是全民性的,规模大、有组织,下海一词出现,人才服务业务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涌现,为保证这些不具备管理档案权限企业能够用人,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诞生了挂靠档案的业务标志性事件:一位年轻人毅然脱离了科研机构,签订了北京第一份人才流动协议,该协议编号“003”,成为北京现存最早的一份人才档案管理协议,已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25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第三次大规模流动第三次大规模流动时间: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现象:人才流动空前活跃,仅1992年7月一个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10多家报纸刊登重金招聘人才的广告185个。
山东省第一个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向全国、全世界招聘人才 市场在人才调配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单位把人才的进出管理交给中介机构,大学毕业生就业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大人才服务中心空前火爆26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第四次大流第四次大流动动时间:时间:目前目前进行中进行中背背景景:国企改制、产业结构调整、户籍制度改革、国际人才市场进入、跨国公司大量空降及迅速本土化预测:国际性的人才价格、理念,国际性的评价标准,将前所未有地影响中国人才配置的既有格局第四次人才流动的流量和流速都会超过前三次,流动的人数也将呈几何数增长,第四冲击波的影响,绝不亚于前三次 27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四大流向:从农村、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由内地落后城市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由各地传统经济部门向新技术、新产业开发区流动由技术力量雄厚的部门和单位流向技术力量薄弱的部门和单位或技术雄厚部门或单位之间的流动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并将在长时期内在我国多种劳动力流动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是研究的重点28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三个阶段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070年代末,这一阶段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数量相对较少。
第二阶段是8090年代末,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不是以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为主要特征,而是以开放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对户籍管理工作进行试验性改革,积极引导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结合等为主要特征第三阶段是2001现在,在更为市场化的条件下推进,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正在酝酿对户籍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29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农村进城劳动力与城市剩余劳动力之间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农村进城劳动力成为社会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户籍障碍信息障碍成本障碍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30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流动转移受阻,导致了我国三大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状况不合理的格局 中国三大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系数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系数较高说明在该产业中相对于产值比重而言,劳动力的比重较小,反之,说明劳动力的比重偏高上表反映了一个不发达的二元经济社会的特征,即农业存在着大量的过剩余劳动力其边际生产率接近于零,需要将其大规模转向工业趋向315.2 5.2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应降低劳动者偏高的流动成本将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投资行为看待强化劳动者的流动激励,通过财政援助推动劳动者的流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制度32案例案例 5 51 1大迁移:南方黑人迁移到北方大迁移:南方黑人迁移到北方在1910年,南方出生的黑人只有4.9居住在北方。
到1950年大约有20南方出生的黑人已经离开了南方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黑人教育水平的上升在1880年有超过75十岁以上的非洲美国人是文盲,但这个数值到1930年就降到了大约20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在两个方面引发了这次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