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中医药论坛-马文辉讲座.ppt
10页《三部六病》是山西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 《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群,简称“六病”《三部六病》学说由此得名主讲人:马文辉 整体的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骨髓、肌肉、气血、神经等等不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骨髓、肌肉、气血、神经等等不同的组织构成他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协调一致,体现着同的组织构成他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协调一致,体现着人的生理功能,维持着人的新陈代谢人体的结构虽然很复杂,人的生理功能,维持着人的新陈代谢人体的结构虽然很复杂,但从整体的观念上看,人有暴露于自然界的外层,有包裹在里但从整体的观念上看,人有暴露于自然界的外层,有包裹在里的内层,有介于内外之间的实质层这三个部分构成三个系统,的内层,有介于内外之间的实质层。
这三个部分构成三个系统,分担着整体的功能三部的综合构成整体分担着整体的功能三部的综合构成整体 “三部”的划分 《三部六病》学说把整体划分为三个部分,或称三大系统,即表部、《三部六病》学说把整体划分为三个部分,或称三大系统,即表部、中部、里部三部的划分来源于《伤寒论》,但较《伤寒论》有了中部、里部三部的划分来源于《伤寒论》,但较《伤寒论》有了更明确的概念和范围表部:指机体与大气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的更明确的概念和范围表部:指机体与大气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包括体表与呼吸系统主要功能是司呼吸而进行气体交换,部分,包括体表与呼吸系统主要功能是司呼吸而进行气体交换,司汗腺开合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卫外而防止病邪侵害,传信息而司汗腺开合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卫外而防止病邪侵害,传信息而参与机体阴阳平衡调节里部:指机体与饮食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参与机体阴阳平衡调节里部:指机体与饮食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的部分,包括整个消化系统主要功能是摄入食物并进行消化、吸的部分,包括整个消化系统主要功能是摄入食物并进行消化、吸收、排泄收、排泄 ,供给整个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具有防御病邪入,供给整个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具有防御病邪入侵和参与机体阴阳平衡调节的作用。
中部侵和参与机体阴阳平衡调节的作用中部(半表半里部半表半里部):指除表、:指除表、里两部所指机体的剩余部分,以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为里两部所指机体的剩余部分,以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为主主要功能是通过血液循环,供给机体从表、里两部所主主要功能是通过血液循环,供给机体从表、里两部所 摄取的养摄取的养分,运送各组织的代谢产物,经特定的脏腑排出体外,分,运送各组织的代谢产物,经特定的脏腑排出体外, 还防止表里还防止表里两部外邪的入侵和消除已经进入血液的有害物质;通过神经系统的两部外邪的入侵和消除已经进入血液的有害物质;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使一切脏器的功能活动协调中部以气血为中心,通过气血的控制使一切脏器的功能活动协调中部以气血为中心,通过气血的循行,沟通表里,濡养内外,贯通上下,是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循行,沟通表里,濡养内外,贯通上下,是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中介和纽带的中介和纽带 “六病”的确立 按三部划分的标准,在表、中、里三部中,每部所患疾病会出现按三部划分的标准,在表、中、里三部中,每部所患疾病会出现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三部就会有六种不同性质的表现,称为阴阳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三部就会有六种不同性质的表现,称为“六病六病”。
阳性阳性 阴性阴性 表部表部 太阳病太阳病 厥阴病厥阴病 中部中部 少阳病少阳病 少阴病少阴病 里部里部 阳明病阳明病 太阴病太阴病 疾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都不能超出阳性和阴性反应两疾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都不能超出阳性和阴性反应两类情况寒、热、虚、实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四种现象,热、实类情况寒、热、虚、实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四种现象,热、实属阳性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亢进等属阳性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亢进等等;虚、寒属阴性反应,表现为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心跳减慢、等;虚、寒属阴性反应,表现为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心跳减慢、代谢减退等等代谢减退等等 六病的六病的“证证” “证证”是中医论治的依据,是疾病存在的方式和运动发展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是中医论治的依据,是疾病存在的方式和运动发展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是机体具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改变的表现形式。
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是机体具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改变的表现形式证证”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本质的反映六病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本质的反映六病的“证证”包括纲领证、核心证、单包括纲领证、核心证、单证、类证证、类证 纲领证是六病的主证,是划分疾病属性的主要标准,是临床辨证的重纲领证是六病的主证,是划分疾病属性的主要标准,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具体内容如下:太阳病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或咳喘少阳病要依据,具体内容如下:太阳病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或咳喘少阳病胸中热烦,胸满,发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苦,小便黄赤阳明病胃家实,发潮热,胸中热烦,胸满,发热或往来寒热,咽干,口苦,小便黄赤阳明病胃家实,发潮热,自汗出,大便难厥阴病手足逆冷,脉细,恶寒,肢节痹痛少阴病心动悸,短气,背自汗出,大便难厥阴病手足逆冷,脉细,恶寒,肢节痹痛少阴病心动悸,短气,背恶寒,或脉微细太阴病腹满,时腹冷痛,或吐,或利核心证是纲领证中一个具有恶寒,或脉微细太阴病腹满,时腹冷痛,或吐,或利核心证是纲领证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症状或体征,是决定六病病位的主要依据,据此可以对疾病做出定位和定代表性的症状或体征,是决定六病病位的主要依据,据此可以对疾病做出定位和定性的辨证结果,其内容如下:太阳病头项强痛,少阳病胸中热烦,阳明病胃家实,性的辨证结果,其内容如下:太阳病头项强痛,少阳病胸中热烦,阳明病胃家实,厥阴病手足逆冷,少阴病心动悸,太阴病腹满。
单证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的厥阴病手足逆冷,少阴病心动悸,太阴病腹满单证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的热证、实证和厥阴病、少阴病、太阴病的虚症、寒证,它们是一切疾病的基础证热证、实证和厥阴病、少阴病、太阴病的虚症、寒证,它们是一切疾病的基础证 表部表部表部热证表部热证表部实证表部实证表部虚证表部虚证表部寒证表部寒证中部中部中部热证中部热证中部实证中部实证中部虚证中部虚证中部寒证中部寒证里部里部里部热证里部热证里部实证里部实证里部虚证里部虚证里部寒证里部寒证阳性阳性阴性阴性热热实实虚虚寒寒类证是指除纲领证外,六病的其它证类证是指除纲领证外,六病的其它证 六病的交渗与复合 在临床中,单一性的病证是少见的,而更多的是复合性病证,它们在临床中,单一性的病证是少见的,而更多的是复合性病证,它们由单证的交渗与复合形成《三部六病》学说将其分为并病、合病、由单证的交渗与复合形成《三部六病》学说将其分为并病、合病、合证、兼证合证、兼证 、整体病、局部病一、并病:指某一部得病后,表现寒、、整体病、局部病一、并病:指某一部得病后,表现寒、热、虚、实均有的错综复杂的证侯反应这种情况下,寒热共存,虚热、虚、实均有的错综复杂的证侯反应。
这种情况下,寒热共存,虚实共见,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包括表部并病、中部并病、里部并病实共见,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包括表部并病、中部并病、里部并病三种二、合病:指六病中,不同部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同时出三种二、合病:指六病中,不同部位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同时出现三、合证:指同一部位阴阳属性不同的单证或不同部位两个以上现三、合证:指同一部位阴阳属性不同的单证或不同部位两个以上单证同单证同 时出现四、兼证:指六病中的某个病与同部上的不同属性的时出现四、兼证:指六病中的某个病与同部上的不同属性的单证同时出现或与单证同时出现或与 不同部位上的单证同时出现五、整体病:病证不不同部位上的单证同时出现五、整体病:病证不能在某一部位定位,而成为三部皆病的病证包括整体阳证、整体阴能在某一部位定位,而成为三部皆病的病证包括整体阳证、整体阴证、整体体证六、局部病:在整体的三部中,把凡具有独立结构和证、整体体证六、局部病:在整体的三部中,把凡具有独立结构和特殊功能的部分称特殊功能的部分称 为局部局部病同样具有寒、热、虚、实的病理变为局部局部病同样具有寒、热、虚、实的病理变化,但在临床中有时不能在整体上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以局部的形化,但在临床中有时不能在整体上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以局部的形态变化和机能障碍为主。
态变化和机能障碍为主 六病的转化 六病的转化,又称六病的传变,是机体六病的转化,又称六病的传变,是机体与病邪相斗争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反应与病邪相斗争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反应有由阳向阴的转化、由阴向阳的转化、由有由阳向阴的转化、由阴向阳的转化、由某阳转主它阳、由某阴某阳转主它阳、由某阴 转它阴,有单纯转它阴,有单纯性转化,也有复合性转化性转化,也有复合性转化 六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对于临床辨证,反应在三部上的六病,有其重点的部对于临床辨证,反应在三部上的六病,有其重点的部位,每病位,每病 核心证的部位,就是该病的重点辨证部位一、核心证的部位,就是该病的重点辨证部位一、表部表部 1 太阳病重点辨证部位:太阳病重点辨证部位:“头项强痛头项强痛”为太阳病的为太阳病的核心证,头部是太阳病的重点辨证部位核心证,头部是太阳病的重点辨证部位2 厥阴病重点辨厥阴病重点辨证部位:证部位:“手足逆冷手足逆冷”是厥阴病的核心证,手足是厥阴病是厥阴病的核心证,手足是厥阴病的重点辨证部位二、中部(半表半里)的重点辨证部位二、中部(半表半里)1 少阳病重点辨少阳病重点辨证部位:证部位:“胸中热烦胸中热烦”为少阳病的核心证,胸中为少阳病为少阳病的核心证,胸中为少阳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的重点辨证部位2 少阴病重点辨证部位:少阴病重点辨证部位:“心动悸心动悸”为为少阴病的核心证,心脏为少阴病和重点辨证部位三、里少阴病的核心证,心脏为少阴病和重点辨证部位三、里部部 1 “胃家实胃家实”为阳明病的核心证,下腹为阳明病的重点为阳明病的核心证,下腹为阳明病的重点辨证部位辨证部位2 “腹满腹满”为太阴病的核心证,上腹为太阴病为太阴病的核心证,上腹为太阴病的重点辨证部位的重点辨证部位 六病的治疗原则 六病总的治疗原则是以阴制阳,以阳制阴,即热病寒之,寒病热之、虚六病总的治疗原则是以阴制阳,以阳制阴,即热病寒之,寒病热之、虚病补之,实病泻之的中医传统治疗原则但具体到每一病,具体的原则又病补之,实病泻之的中医传统治疗原则但具体到每一病,具体的原则又不不 相同 一、太阳病的治疗原则:太阳病为表部的阳性病,一、太阳病的治疗原则:太阳病为表部的阳性病,“汗汗”法是法是其通用的治疗原则,辛凉解表为其主要治疗方法二、少阳病的治疗原则:其通用的治疗原则,辛凉解表为其主要治疗方法二、少阳病的治疗原则: 少阳病是中部的阳性病,少阳病是中部的阳性病,“清清”法是其治疗原则,它包括清热、解毒、滋法是其治疗原则,它包括清热、解毒、滋阴、利尿等方面。
三、阳明病的治疗原则:阳明病为里部热、实性疾病,阴、利尿等方面三、阳明病的治疗原则:阳明病为里部热、实性疾病,“下下”法和法和“吐吐”法是其治疗原则利用泻下药或催吐药,攻逐体内积滞法是其治疗原则利用泻下药或催吐药,攻逐体内积滞物,从而恢复里部的正常功能四、太阴病的治疗原则:太阴病为里部阴物,从而恢复里部的正常功能四、太阴病的治疗原则:太阴病为里部阴性病,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为其主要表现,性病,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为其主要表现,“补补”和和“温温”是其治疗原则是其治疗原则太阴之补是提高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太阴之温是改善消化道太阴之补是提高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太阴之温是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状态,使整个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正常五、少阴病的治疗原则:的血液循环状态,使整个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正常五、少阴病的治疗原则:少阴病为中部阴性病,心功能不足是其主要表现,少阴病为中部阴性病,心功能不足是其主要表现,“补补”和和“温温”也是其也是其治疗原则,与太阴病的治疗原则,与太阴病的“温温”“补补”不同,提高心脏功能是其主要方面不同,提高心脏功能是其主要方面六、厥阴病的治疗原则:厥阴病为表部阴性病,微循环障碍是其主要表现六、厥阴病的治疗原则:厥阴病为表部阴性病,微循环障碍是其主要表现“温温”“补补”是其治疗原则。
以温通血脉、回阳救逆、消除微循环障碍为是其治疗原则以温通血脉、回阳救逆、消除微循环障碍为主七、合病、合证、兼证的治疗原则:合病的治疗原则是各病治疗原则主七、合病、合证、兼证的治疗原则:合病的治疗原则是各病治疗原则相合 合证的治疗原则是合药兼证的治疗原则是治主要病的同时,用合证的治疗原则是合药兼证的治疗原则是治主要病的同时,用兼证之药八、整体病与局部病的治疗原则:整体病阳证用清热饮,整体兼证之药八、整体病与局部病的治疗原则:整体病阳证用清热饮,整体阴证用急救汤,整体并病用四脉汤局部病以阴证用急救汤,整体并病用四脉汤局部病以“协调整体,突出局部协调整体,突出局部”为为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六病的主方 六病的主方以解决其主要矛盾的药物名称作为方剂名称,如下表:六病的主方以解决其主要矛盾的药物名称作为方剂名称,如下表: 病名病名主方名主方名方剂组成方剂组成太阳病太阳病 葛根麻黄汤葛根麻黄汤 葛根、麻黄、石膏、葛根、麻黄、石膏、杏仁、甘草杏仁、甘草 少阳病少阳病 黄芩柴胡汤黄芩柴胡汤 黄芩、柴胡、石膏、黄芩、柴胡、石膏、知母、竹叶、甘草知母、竹叶、甘草 阳明病阳明病 大黄芒硝汤大黄芒硝汤 大黄、芒硝、白芍、大黄、芒硝、白芍、枳实、厚朴枳实、厚朴 太阴病太阴病 苍术干姜汤苍术干姜汤 苍术、干姜、茯苓、苍术、干姜、茯苓、甘草甘草 少阴病少阴病 人参附子汤人参附子汤 人参、附子、茯苓、人参、附子、茯苓、麦冬、五味子麦冬、五味子 厥阴病厥阴病 当归桂枝汤当归桂枝汤 当归、桂枝、细辛、当归、桂枝、细辛、通草、赤芍、甘草、通草、赤芍、甘草、生姜、大枣生姜、大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