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年级语文上册 寓言二则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7832825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年级语文上册 寓言二则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教材分析寓言是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寻隐者不遇教案 长春版一、教材分析《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二、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句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为此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协助教学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诗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画面,会用自己语言讲述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鼓励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朗读、感悟、想象,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变化四、教学策略本首古诗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为此在教学中努力渲染诗境,在教师生动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乐曲演奏中,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此在理解古诗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更深一步感悟古诗内容、意境、情感,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填说,再现画面、大胆吟诵,再悟情感,进而升华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五、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2、资源准备:自制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针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老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人----隐者(板书 隐者) 2、体会隐者含义请学生自由谈对隐者的理解。

      可以结合注释,教师适时引导隐者一般隐居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的深山中一般是有学问有品德的人3、引出诗人有一位大诗人要寻找一位隐者(板书 寻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板书 贾岛指生介绍诗人)教师:贾岛是一个读书刻苦的人,但经过几年都没考中,他心想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于是要请教高人有一天他打听到大山深处住着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隐士这位隐士很有学问,正是贾岛要找的人,于是他打听好住址准备好干粮,上了路二)、展开想象,创设诗境教师一边播放优美民乐及山水图片,一边叙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三)、初读古诗,明诗意过渡:我们随同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隐者的家,贾岛能不能找到他呢?1、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诗人遇到隐者了吗)2、指生回答问题 引出“不遇”(板书 不遇)3、引导学生质疑 (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四)、再读古诗,研词析句1、学生自由读诗2、动手标画不理解字词(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2)各小组汇报结果过渡:同学们通过各种办法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否想尝试一下把古人的话变成我们现在通俗易懂的话呢?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屏幕出示配图古诗文)(五)、研读诗文特点 感悟作者心境过渡: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的对话,在理解和解释诗意时,我们会发现诗句中少了些什么呢?1、感悟寓问于答之妙课件出示: 松 下 问 童 子 :( ) ( ):言 师 采 药 去。

      ( ):只 在 此 山 中, ( ):云 深 不 知 处 (1)学生在组内大胆畅想畅说(2)各组代表汇报(3)明确什么是寓问于答,感悟诗文的精妙4)再次师生吟诵古诗2、感悟作者心境,领悟古诗意境过渡: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却没遇到隐者,心情又会怎样呢?课件出示填空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 )地问:请问你师傅在吗?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 ),又问:去哪里采药了?童子答:就在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 )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什么地方呀?童子答:山上云雾弥漫,我也不知道在哪唉!诗人叹口气彻底( )1)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填空(培养合作意识及感悟能力)(2)小组汇报(希望——失望——一线希望——绝望)(3)教师评价3、师生共同吟诵古诗过渡:作者由希望 失望 一线希望 绝望,这是一种多么复而多变的心理状态呀!这真是有些让人难以承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再一次吟诵这首诗4、再创情境,以感促读,深化诗境教师配乐创情境:当贾岛寻隐者而不遇,只好无奈地拖着疲惫的双腿往回走,边走边不时地回头望望山谷,直到看不见了,他低头吟诵道:课件逐句有节奏地出示古诗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六)、教师总结这一堂课大家表现特别好,可见大家对古诗文很感兴趣,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异彩纷呈,请同学们课下再搜集几首有关“寻人”的诗文,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古诗文的意境与魅力七)、板书设计 寻 隐 者 不 遇(唐)贾岛松 下 问 童 子, (希 望)言 师 采 药 去 (失 望)只 在 此 山 中, (一线希望)云 深 不 知 处 (绝 望)《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寻隐者不遇》是一首浅显易懂、通俗明快的古诗那这样的一首诗究竟有何独特的魅力,会让人们传诵至今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插图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又猜到了什么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是一位年长者在向小孩打听前方的道路,有的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诗人在向孩童打听隐者的行踪这样便很自然地过渡到对“隐者”的理解这首诗的诗意很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在品味朗读中,发觉歌咏的对象——隐者,竟然隐藏在看似平淡的一问一答之中,这体现出作者构思的精妙为了让学生更易体会在这短短的四行诗中,作者情感的变化,我创设了不同的情境,这样,学生便很容易走近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作者渴望见到隐者的心情。

      同时,也更易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些许问题,比如:在对“云深”一词的理解上,没有将插图运用到位另外,最后对“隐者”的认识,应该将话语权交与学生,而不应该由教师小结今后,我将更加深入地挖掘教学内容,拓展同类同题诗歌,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湘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3《组装小车》教学课件.pptx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新版.docx 第二单元-2025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件.pptx 2025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课件(统编版).pptx 2025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件(统编版).pptx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最新版.docx 第三单元-2025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件.pptx 2025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统编版).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3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4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3课时 Speed up教学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1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2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第1课时 Get ready教学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4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5课时教参课件.pptx 冀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复习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第2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第2课时教参课件.ppt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第1课时教参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