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植物与环境空间的呼应与融合.docx
6页浅析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植物与环境空间的呼应与融合 摘要:植物是自然与审美秩序的可观因素,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和园林功能的发挥植物配置中不仅需要考虑考虑植物的色、香、形、姿、韵等,还要讲究艺术性,力求与周边环境科学合理的配置文章以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白鸟湖新区坡地公园绿化设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乡土植物与自然坡地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空间关键词:坡地景观;植物配置;乡土植物[abstract]Plantisaconsiderablefactorofnatureandaestheticorder,andthedispositionofplantarrangementinlandscapeengineeringdirectlyaffectsthequalityofgardenengineeringandthefunctionofgarden.WiththeUrumqiCity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Zone(ToutunRiverDistrict)WhiteLakeareaofhillsideparklandscapedesignasanexample,discusseshowtocreaterichplantlandscapespacebynativeplantsandnaturalslope.[Keywords]Slopelandscape;Plantconfiguration;Nativeplant植物配置当中,如果所选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
因此,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乡土植物,可以有效的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一、引言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白鸟湖新区坡地公园绿化设计为例,由于其地形的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坡地景观的建设较之平原地区也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此次植物景观设计范围内的坡地公园因具有多变的地形空间,丰富的自然景观,为坡地公园的整体景观规划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实际建设过程中,坡地又常常对公园建筑布局、道路的形态、景观塑造等方面起到制约的作用对于坡地公园中自然景观元素的尊重和利用尤为重要二、环境空间概况及分析2.1环境空间概况坡地公园现状场地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至高点出现在南段界线处,高程为889.5最低点位于场地东北角与城市道路相接位置,高程为859.0场地西段地势相对平坦,坡度基本小于20%,东段地势起伏较大,最大坡度达80%——90%场地内可总结有三种形态的坡地2.1.1上部凸形坡具有三个方面的开敞视野,呈现一定的坡势走向,具有开放的形态2.1.2直行坡视野三方狭窄,一方开敞,具有较强的视觉封闭性,方向单一。
该坡型具有良好的视线和方向性,但储水能力差且土壤贫瘠2.1.3底部凹形坡具有内向性和私密性,视觉聚焦、方向单一现状建设用地内,植被稀少,仅有一些旱生和超旱生的荒漠植被生存2、环境空间分析2.2.1上部凸形坡区域具有强烈的中心性和标志性,具有动态感和进行感,可以提供观察周围环境的最佳视野,同时坡顶的轮廓线设计也相当重要场地内土壤肥沃,排水性佳且盐碱度适中适合种植高达乔木作为背景,营造丰富多样的天际线2.2.2中部直行坡具有良好的视线和方向性,,但由于坡度较大,土壤瘠薄,肥力差,储水能力差无法种植大乔木,仅适宜少数耐寒耐旱的灌木地被生长2.2.3底部凹形坡乃景观中的基础空间和活动空间土壤肥力相对较好,但土壤盐碱度高适宜种植耐盐碱耐水湿的乔木以营造良好的临街景观三、设计策略由于项目场地内土层薄,土壤肥力差,且局部区域坡度较大,因此在植物选择中,主要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根据种植区域的地形坡度、所处位置合理进行乔、灌木、地被植物、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搭配,达到固土护坡、普遍绿化、管理粗放、绿化见效快的目的四、植物的选择与配置1、坡地植物配置项目在上部具有较为开敞视野的凸形坡区域中,延等高线条带形种植小乔木和花灌木,在强调大地景观的同时,尽可能丰富视觉效果。
利用植物的季相和色彩,打造分层次的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主要选择寿命长的抗逆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如白榆、大叶榆、长枝榆、大叶白蜡、小叶白蜡、沙枣、火炬等进行绿化形成片林、密林、疏林景观,形成绿色背景中部陡坡区域的植物选择中,主要选用抗寒耐寒耐盐碱耐水湿的宿根低杆野花组合、小冠花、甘野菊、红豆草、百脉根等对地形改造较少,地形坡度较大,土层较薄,换土困难的区域,达到既保留原地貌特征,又无土壤裸露,“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的效果在坡度较缓的区域,可用植物配置增加山体的气势和风韵选择高大的乔木,如裂叶榆、大叶白蜡、银新杨、旱柳、圆冠榆等作为背景林,形成树冠轮廓起伏变化的天际线,打破行列式种植形成的单一景观同时布置彩叶树及果树,如复叶槭、山杏、山桃、紫叶稠李、绚丽海棠等,以达到“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时不看花”的景观效果2、路旁植物配置道路两侧行道树植物配置,或简单,起到遮阴效果即可,或精致,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本次设计中,对于园区内的车行主路,主要采用冠型规整,枝叶浓密的高大乔木作为行道树,如圆冠榆、大叶白蜡等人行步道则通过彩叶树、果树与灌木花卉的搭配来实现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效果具体乔木采用红叶海棠、紫叶稠李、天山苹果等,并沿路种植彩叶、开花的灌木或宿根花卉如重瓣榆叶梅、密枝红叶李、北京小菊、荷兰菊、野花组合、福禄考等,在采用乡土植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达到形成“松竹依然三曲径,柳桃改观六条桥”的景观效果。
3、临水区域的植物配置园区东侧利用现状地形,设计有一处大水面由于新疆气候原因,可选取的水生植物较为有限,因此结合设计的柔性驳岸,在岸边布置黄菖蒲和千屈菜,及部分耐水湿的花卉如大花滨菊、马蔺等乔木搭配旱柳、白柳以营造“柳岸闻莺”的效果,同时配置山桃、山杏等果树,形成丰富的天际线,来打破水的平面感五、总结“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的“虽为人作,宛自天开”充分结合,使得植物造景兼具艺术性、文化性和科学性,从而赢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让人可游、可赏、可憩,让人类近距离接触自然 -全文完-。





